帝史较著,如自掇之位;秉政四十五年,前有中兴之势;明最聪明,当位而有严嵩、严世蕃之奸;徐阶权臣,亦有戚继光、谭纶、俞大猷之名将,终不入朝弄臣于股掌之间。
然人情颇知名,如后解衣而死。
第一任,陈皇后遂致产死。
帝初不悦,以非己择后,后亦不得已,恶其有所为非。 然非人所能也。 陈皇后素不自持,嘉靖不往,安得怀之,无嗣必危,故出道士门,梦欲求道,言听计从。 顷之,有娠,帝视之如初。
嘉靖至坤宁宫视陈皇后,方语次,一宫人走入。 帝对后及宫人不能自胜。 孰妇之忍其面与其下亲也,抑自任之时也? 陈皇后必妇人也。 不悦,叨叨数语。
嘉靖亦非人也。 即时飙发,掷茶杯,拍案大骂,彼觉陈皇后真以己为事,腹大觉可谱。 靖愕然求免,而不解声,犹动足。 嘉靖固非人,童子亦自己也,不顾一足蹋陈皇后腹也。 是一足也,一尸两命,陈皇后微产而亡,死后亦不得嘉靖帝之终,草葬。
第二任,后解衣而死。
后崩,嘉靖以所爱张氏宫人为后,雀飞上枝为凤皇,亦不甚快。 陈皇后以非其所好,不顾大臣,无此故事矣。 许、嫔、妃其来乎。
按此女是先茔青烟,大运所归,不觉多福,血淋漓犹在前耶? 所以每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嘉靖帝一洗心帝,一夕思所以得道,故常修之,且修炼之时不用龙袍。 所幸张后自然得衣之,久不能堪。 一国之母,终日服道袍如尼,不减人间,视之亦不快。 故后亦怨望,怨言所以绝也。
帝怒,人多遭罪,怨言不行。 直将张后衣服解下,堂堂皇后,一国之母,对多人之面,看古封建女子于贞洁,至今妇人于被众脱身不堪。 帝真畜产,后亦妇人也。拔其衣,辱其人乎? 未几,嘉靖犹鞭之,竟下狱。至于张后在狱,连病气死。
第三任,方后为火生烧死。
由嘉靖诸行,暴逆如此,而后宫昭然志之。 故恐一日之事遂至身上,故群宫女议诛无乃无事乎?
故杨金英者,群宫人密弑其君,然其下愚勇无谋。 宫人数人在嘉靖卧时,潜扪其寝宫,按之欲缢杀之,而群宫不知为拙,既系而后结,是犹系领稍缓,故不死也。
群宫人惨酷,悉斩之,牵引数十人,而此首杨金英是端妃左右,妃投于河而不能自洗。 因嘉靖修之,以皇后大小事亦由妒忌,而嘉静最宠端妃,并罪杀之。 以专擅忤嘉靖,亦死不远。
嘉靖惊愈,一夜坤宁宫火,其时火发甚常,皆燃烛年代,数桶水即扑灭。 然嘉靖不令救火,亦不使救后,火势愈炽,竟焚死。 火者谁放,想亦知之,或时自然火起,嘉靖不令人救,犹生焚死无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