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学与哲学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待鬼神巫祝的态度。 《内经》的产生,从思想条件说,可说就是摆脱鬼神巫祝束缚的成果。 摆

作者:行走的洛阳铲历史视频

医学与哲学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待鬼神巫祝的态度。

《内经》的产生,从思想条件说,可说就是摆脱鬼神巫祝束缚的成果。

摆脱鬼神巫祝,不是一般地说治病求医不求神,而且还要能 对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这些现象,一是做梦,二是精神病。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做梦是阴阳五行之气的作用和人体某些不适的反应,是人的生理、病理状况的反映。

对于精神病,《内经》也认为是物质性的原因,治疗也必须用物质性的手段。

魏晋之际的医学继承了这种科学传统。

张仲景说,许多人平素 ”不留神医药”,只知“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一旦“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就“降志屈节,钦望巫祝”。

 他认为这必然要“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这表现了对巫祝的极端轻蔑。

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动乱给宗教的传播造成了良好的条件,道教、佛教都迅速传播开来。

宗教活动、鬼神观念对医学进行了入侵。对于这股势头,不少人曾进行了抵制和斗争。

周朗认为,必须广泛传播医药知识;

南齐时,顾宪之教育百姓移风易俗;

梁代,简文帝曾写了《劝医论》,规劝行医者应努力钻研,不能“日处百方,月为千治”,“轻其药 性,任其死生”,建议对医生实行考核;

郭祖深曾舆榇上书,反对佛教,并兼论及医药;

北朝,元怪曾上书谏灵太后支持僧人咒水治病事,虽是从政治考虑,但也有反对巫祝治病的意思。

有人对鬼神巫祝治病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如北朝政权曾组织力量,编写方书,并对医生实行考核。

但整个说来,东晋以后,随着宗教的传播,鬼 神巫祝医病的风气日益增长,医学则处于守势。

在这种形势下, 一些医学著作终于承认了鬼神的地位。

对梦的解释终于不再求助于物质原因。

《内经》认为神是气,虽为魂魄 外游准备了借口,但毕竟还都是气,因而只能是虚实交替,你出我入,而不能发生什么“执录”,“魇屈”之事,也无所谓“欲还未得”。

整个说来,这些著作中鬼神迷信的成分并不多,但毕竟表明, 医学科学已被鬼神迷信冲破了缺口,开始承认了鬼神迷信的地位。

一般说来,先进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从来都是少数先进 的知识分子所创造,也只为上层阶级中少数有教育的人们所相 信、所享用。

至于人民群众,统治阶级不仅造成了他们的贫困, 也造成了他们的愚昧。他们的精神食粮几乎只是宗教和迷信。

加之封建知识分子愿意为医的极少,而真正能治病的就更少。 普通群众有了病,求神拜巫几乎是普遍的办法。

但医学科学只 要发展,总会使他们多少沾一点恩泽。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健康, 必须认真发展医学。

为了保护劳动力,也不能让群众完全置于 鬼神巫祝统治之下,这是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是,人的行为毕竟主要是有意识进行的,这样,他们所持有的观念总是使他们的行为带着各种色调。

汉代,虽然武帝以后,统治阶级的上层有病也开始求神,但当时讲天人感应,有病认为是天神谴告。

随着天人感应的破产,这样一种鬼神观念也站不住脚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讲神不灭,却对医学造成了真正的威胁。

因为《内 经》对梦的解释,范围很小,就在这极小的范围内,也只有少部分可靠,许多似是而非。

而且,把梦归结为物质原因,也不正确。

用药物去治疗精神病,至今也必以严重损害病人健康为代价,而且未必奏效。当时以咒禁去对付精神病,却可以收到某些效果。

隋唐时代,国家设了“咒禁科”,鬼神迷信又在医学的殿堂里 正式占了一席之地。

造成这个情况,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医学对人的精神现象理解不正确。

当时的哲学也不能帮助医学,因 为它对精神现象的理解同样不正确。

医学与哲学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待鬼神巫祝的态度。 《内经》的产生,从思想条件说,可说就是摆脱鬼神巫祝束缚的成果。 摆
医学与哲学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待鬼神巫祝的态度。 《内经》的产生,从思想条件说,可说就是摆脱鬼神巫祝束缚的成果。 摆
医学与哲学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待鬼神巫祝的态度。 《内经》的产生,从思想条件说,可说就是摆脱鬼神巫祝束缚的成果。 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