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进入后晋时期,国力大不如前,时常被契丹国威胁。江淮地区的吴与后继的南唐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五代的一大威胁。吴国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早在秦宗权之乱时,秦的部属毕师铎率军攻打扬州,杨行密在抗敌过程中发展割据势力,最后建立吴国。902年杨行密被唐廷封为吴王,建都广陵,称江都府。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江淮地区逐渐复苏。对外则拥护唐室,与宣武军朱全忠(后梁建立者)敌对。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隔年江西钟传去世,诸子内乱,杨渥趁机派秦裴攻占江西,统一江淮。然而杨渥喜好玩乐,又猜忌功臣,大臣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杀死杨渥。908年徐温拥立杨渥之弟杨隆演为主,除掉想自立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
徐温掌握大权后屡次攻伐吴越国未果,至后梁末期才和谈。唐朝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宗主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年号,直到919年吴国改元,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对内则逐步翦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其势力,然而专政的长子徐知训骄横恣肆,曾因欺负吴王杨隆演而引来兵变,最后被部下朱瑾杀死。徐温养子徐知诰平定乱事,而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最后成为徐温政权的继承者。
923年,杨隆演郁郁而终,其弟杨溥继位,并于927年称帝,即吴睿帝。927年徐温去世,追封齐王,养子徐知诰继位,成为吴国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937年徐知诰夺吴睿帝之位,吴亡,建国齐,都金陵,称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同年后唐灭亡,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李昪,建国南唐,即南唐烈祖。李昪建国后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943年李昪去世后,其子李璟继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合辽朝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灭闽国与楚国。
在南唐东南方有吴越国与闽国。吴越国的建立者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镠,都杭州,其疆域约同今浙江省。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王,即吴越太祖。在位期间促进经济发展,保境安民。对外奉中原五代为宗主国,与吴和南唐为死对头,这个策略一直维持到亡国为止。另外曾经派使册封新罗、渤海国等国王,海中诸国皆奉他为君长。闽国是由福建观察使王潮所建立,其与其弟王审知控制福州一带,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其疆域约同今福建省。王审知执政后于909年被后梁封为闽王,即闽太祖。在位期间也是提倡节俭,与民休息,并向五代称臣,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闽太祖去世后,其继位者与宗室、大臣互相猜忌、斗争而使闽国逐渐衰弱。
闽国的内乱引来南唐与吴越的觊觎。943年闽景宗王延羲之弟王延政于建州(今福建建瓯)称帝,国号殷。隔年闽景宗被大臣所杀,国内大乱。945年王延政改国号为闽。同年南唐元宗趁机伐闽国,攻下建州,闽亡。然而吴越趁机介入,闽将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泉州、漳州又为清源军留从效所据,南唐最后只获得建州与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与吴越国的关系持续恶化。
不久南唐元宗趁楚内乱之际于951年派边镐攻灭,但隔年因楚将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湖南一地。南唐连年用兵使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丧失。再加上南唐元宗为人柔和、好谀恶直,以是群小竞进,政事日非。后周趁机于957年发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战败,割让江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唐国主,南唐元气大伤。而比较有军事才能的太子李弘冀,他在毒死意图夺位的叔父李景遂后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五子李煜为太子,但是李煜的书生气质较重。南唐元宗为了避周军与吴越军联合入侵金陵而迁都洪州,即南昌府(今江西南昌)。961年唐元宗去世后,由李煜继位,即南唐后主,还都金陵府。至此南唐无力威胁五代,只能保境安民。
湖广的内乱
951年五代十国荆南(深紫)、楚国(紫色)、南汉(蓝色)与交趾(淡紫,即静海军)的位置图
而湖广一带有荆南、楚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北楚,其疆域约为今湖北省西部。建立者高季兴为后梁太祖的将领,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首府为江陵。荆南地小国弱,因而向四周各国称臣。其国君高季兴和高从诲贪图各国贡品而拦截抢夺,遭各国发兵威胁才愿归还,被称为“高赖子”。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改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后唐唐庄宗封为南平王,即武信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表示愿意协助伐蜀,但并未实际行动,而后又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这些使后唐唐明宗大怒而发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军粮草不济而退。荆南与后唐的关系直到其子文献王高从诲继位后才和好。
楚国则由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所建立。秦宗权之乱时,秦的部署孙儒攻打两淮杨行密,孙儒部将马殷带部分人马经江西至湖南割据。907年后梁建立后,马殷向后梁称臣而被封为楚王,即武穆王。其势力涵盖今湖南与广西省北部,对外臣服五代各朝,对内平定乱军、强藩,并且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封马殷为楚国王,定都潭州,即长沙府。楚文昭王马希范时期扩地至今广西省东北部,国势颇盛。然而马希范在947年去世后国势大乱,楚将拥护次子马希广继立,使长子马希萼不满而叛变。950年马希萼成功攻下长沙,即楚恭孝王。然而马希萼纵酒荒淫,使得楚将王逵、周行逢举兵叛变楚国。他们拥护马殷嫡长孙马光惠为武平节度使,率军占据朗州(今湖南常德)。
不久徐威也拥护马希崇为武安军留后,放逐马希萼至衡山。而马希萼则于衡山再度被廖偃、彭师暠拥立为衡山王,楚国分裂成马光惠、马希崇与马希萼三派,史称众驹争槽。最后,马光惠被王逵以懦弱为由废除,改立辰州刺史刘言为武平军留后。再来南唐元宗于951年派边镐攻占长沙,马希崇与马希萼先后投降,南唐领有全湖南地区,楚国亡。同时南汉中宗北取桂州(今广西桂林)一带,领有全岭南地区。
952年据有朗州的武平军留后刘言不愿降唐,派王逵、周行逢攻下潭州,驱除南唐收复湖南地区,并被后周正式封为武平节度使。而拥立刘言的王逵与他不合,就联合周行逢废除并处死刘言。王逵领有湖南后贪得无厌,也被部下潘叔嗣所杀,武平军之位最后由周行逢继承。周行逢革除楚国劣政,爱护百姓,提倡廉洁。对将领用法严厉,果断诛杀。湖南地区又恢复平稳,直至962年周行逢去世为止。
南汉是由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所建立,907年被后梁封为彭郡王,909年被封为南平王,最后911年为南海王,同年去世。刘隐稳固岭南后重用当地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基础。911年刘隐去世后,由其弟刘䶮继位。刘䶮在统一岭南后于917年称帝,即南汉高祖。国号大越,都番禺,号兴王府。隔年改国号为汉,即南汉。南汉高祖与邻国和好,推广科举制度。然而本身残酷奢侈,每视杀人则喜,宠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宁。
942年南汉高祖去世,其子刘玢继位,即南汉殇帝。南汉殇帝贪图享乐,当时有张遇贤叛乱,隔年被其兄刘晟所杀。刘晟自立为帝,即南汉中宗。在位期间,虽然夺取楚国容州(今广西北流)、邕州(今广西南宁),但是提倡严刑立威,为人残暴,大肆屠杀皇族和大臣将领,南汉只剩宦官、宫女执政。958年去世后,由其子刘继位,即南汉后主。其间越南开始脱离中国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