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小国——波希米亚

作者:小耿史记

文|小耿史记

编辑|小耿史记

前言

波希米亚原为一个独立国家,但在历史上曾有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大公兼任过该国国王。1526年以后,波希米亚成为哈布斯堡君主国的一部分,长时间处于奥地利大公和罗马人国王或皇帝的统治之下。

波希米亚与哈布斯堡家族

实际上,波希米亚仅仅是通过国王个人与哈布斯堡家族相联系;在波希米亚,真正支持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并不多。波希米亚邦国等级一直怀有十分强烈的等级自由意识和国家独立意识,他们之所以接受哈布斯堡君主的统治,主要是为了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16世纪中叶以后,波希米亚各地区——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和劳西茨(Lausitz,包括上劳西茨(Oberlausitz)和下劳西茨(Niederlausitz))——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小国——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首相府和邦国等级会议则是联系波希米亚原本相互分离的各地区的重要纽带,而其承载者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是领主贵族,在西里西亚是诸侯会议,在劳西茨则是等级领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六城市联盟。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在波希米亚广泛传播开来,路德教、加尔文教、胡斯学说、洗礼派思想、各种形式的饼酒同领教义(或者称作“两形说者教义”)以及波希米亚兄弟会的主张都有追随者。大部分波希米亚贵族属于温和派胡斯教徒,也附庸路德教。信奉天主教的正统派教徒不仅大为减少,而且处于动摇彷徨状态。耶稣会士的宣传工作进展缓慢。宗教与政治紧密相连,波希米亚等级要求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的斗争此起彼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一世和马克西米连二世未敢予以过多干预,基本上是维持波希米亚宗教信仰和国家行政管理的现状。

鲁道夫二世试图加以扭转。他根据罗马教皇使节的要求解除了福音教徒泽尔因斯基(Zelynsky)的大首相职务,任命珀派尔·冯·洛布科维茨(Popelvon Lobkowitz,大约1551—1607)为大首相,组建了一个反宗教改革的政府,来自罗森贝格(Rosenberg)、珀尔恩施泰因(Pernstein)、迪特里希施泰因(Dietrichstein)和洛布科维茨(Lobkowitz)贵族世家、忠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天主教贵族担任了政府高级官员职务。奥尔米茨主教弗兰茨·冯·迪特里希施泰因(Franz vonDietrichstein,1570—1636)则在摩拉维亚大肆驱逐福音教徒,致力于实行重新天主教化,在与布拉格的共谋下任命天主教徒担任邦国高级职务。摩拉维亚福音教徒则团结在领主等级卡尔·冯·齐罗廷(Karel starízeerotína,1564—1636)周围,坚决反对天主教势力的扩张。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小国——波希米亚

在鲁道夫二世与马蒂亚斯权力斗争犹酣之际,信奉福音教的波希米亚等级趁机提出抗议,要求在各自的邦国内有更大的自由,在政府中有一定的发言权。迫于压力,鲁道夫二世在1609年7月9日签署了著名的《陛下诏书》,承认信奉福音教的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贵族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宗教仪式举行圣礼、成立福音教委员会、创办福音教会和学校,并选举30名“监护人”来敦促《陛下诏书》的实施。波希米亚福音教反对派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继续施加压力,要求更多权力。鲁道夫二世只得派兵镇压。波希米亚福音教徒遂转向与鲁道夫二世对立的哈布斯堡家族新首领马蒂亚斯,通过后者的默许,抢占了许多高级官职,摆脱了天主教会和亲皇派官员的约束。

波希米亚事件

1612年,马蒂亚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虽然没有否认《陛下诏书》,但却试图限制波希米亚各等级的行动自由,例如下令关闭北波希米亚布劳瑙(Braunau)的福音派教堂,禁止福音教徒举行的宗教仪式,干预福音教城市的行政管理等。1617年,马蒂亚斯指定内奥地利大公费迪南,即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二世,为波希米亚国王。不久,费迪南又成功地继承了匈牙利的王位。费迪南是一位狂热的天主教徒,甫一上台就肆无忌惮地撕毁了鲁道夫二世颁布的《陛下诏书》,大规模推行压制福音教的反宗教改革政策。作为一国之主,费迪南二世力图在其世袭领地和王国内打造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统治。除此之外,他还想恢复天主教信仰;他把自己的世俗政权看作为宗教服务的工具,不惜以暴力手段强迫其治下信仰其他宗教者重新皈依天主教。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小国——波希米亚

以图尔恩(Thurnu)伯爵海因里希·马蒂亚斯(Jindrich MatyázThurnu,1567—1640)为首的波希米亚福音教等级奋起反抗。1618年3月,波希米亚福音教等级在布拉格举行集会,准备向皇帝呈交抗议书。5月22日,一部分激进分子携带弯刀和火枪冲进了赫拉德辛皇宫,与皇帝的代表雅罗斯拉夫·博斯塔·冯·马提尼克(Jaroslav Borsita vonMartinic,1582—1649)和威廉·斯拉瓦塔(Wilhelm Slavata,1572—1652)两公爵进行辩论。盛怒之下,他们以传统的惩罚叛徒的方式,将皇帝的代表和他们的一位秘书扔到窗外的壕沟了。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虽然这三个人均无生命危险,但虐待皇帝的代表就意味着冒犯皇帝本人,相当于向皇帝宣战。

马蒂亚斯立即采取措施,下令镇压起义者。起义者也马上召开邦国等级会议,选举成立了一个由30名督导(大多数为福音教贵族)组成的执政团,行使国家管理权并组建了一支武装部队。起义得到了摩拉维亚福音教等级的响应,也得到了曼斯费尔德伯爵彼得·恩斯特二世(Peter Ernst II.,1580—1626)和萨伏伊公爵卡洛·伊曼纽尔(Carlo Emanuele,1562—1630)的支持;萨伏伊公爵以资助曼斯费尔德伯爵统帅的军队的方式支援起义者。一些仇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和匈牙利等级也开始了反抗斗争。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向执政团表示愿意宣布大赦,进行谈判,但被拒绝。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波希米亚国王费迪南遂在1618年8月末派遣布奎伊(Buquoy)伯爵查尔斯·波纳文图拉(CharlesBonaventure,1571—1621)率军进攻波希米亚。曼斯费尔德伯爵彼得·恩斯特二世迎头拦截,在11月21日占领了波希米亚境内的天主教堡垒比尔森(Pilsen)。波纳文图拉暂时撤回到布德威斯(Budweis)。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福音教徒的斗志。图尔恩伯爵海因里希·马蒂亚斯率领波希米亚起义者的军队进攻维也纳。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小国——波希米亚

1619年3月20日,马蒂亚斯驾崩,费迪南成为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假定继承人(其继承权当由七大选侯投票决定)。奥地利福音教等级拒绝向他宣誓效忠,一部分福音教贵族甚至在5月5日冲击宫廷城堡,试图以武力的方式强迫费迪南答应他们提出的保护等级特权和宗教自由的要求,但被费迪南的卫兵打退。

曼斯费尔德伯爵彼得·恩斯特二世率领一部分军队进攻布德威斯,1619年6月10日在小村庄萨布拉蒂(Záblati或Sablat)附近与布奎伊伯爵查尔斯·波纳文图拉和波希米亚贵族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Albrecht von Wallenstein,1583—1634)率领的皇帝军队遭遇,并发生激战。战斗持续了七个多小时,曼斯费尔德伯爵损失惨重,不得不下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