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闲着也是闲着,也谈谈中国大学排名那档子事儿。一年一度的高校排名又纷纷出炉了。近日,软科公布了自家的《2023中国大学排名

作者:大漠枯风

闲着也是闲着,也谈谈中国大学排名那档子事儿。

一年一度的高校排名又纷纷出炉了。近日,软科公布了自家的《2023中国大学排名榜》。主榜前二十名当中,清华大学榜首,南开大学殿后。

软科的评价体系,设置了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等十个模块,有36个评价维度,104项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模式,似乎面面俱到,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它设置的某些模块、指标,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对某些类型的学校不太公平。

比如人才培养模块,与时俱进地设置了“思政教育”系列指标。我就纳闷了,这种指标具有广谱性吗?适合于作为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吗?国际版中,是不是境外学校在这方面都为零分啊?

还有社会服务这个模块,“软科”是以专利转让收入、专利获奖、企业科研经费、服务社会基地等指标计算的。这分明是为工科大学量身定做的嘛!怪不得中国人民大学的得分只有区区的1.3分了,北师大也只有4.6分。而以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分数都奇高,是人大的十几到几十倍。

而科学研究模块,则是对工科尤其是文科高校不利,因为工科偏重于应用科技,而文科的东西,究竟是不是科学都得打个问号,更不说去拿高分了。

另外,感觉办学层次这个模块也有点扯。“软科”是以本专比和研本比来衡量办学层次的。用专本比、研本比来区分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是可以的,但拿它来排名次、比高低,会让学校产生轻本重研的冲动——我少招点本科生分数不就上去了嘛!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几乎都是硕博研究生,你能说它的办学层次是最高的?

总而言之,“软科”的评价体系,或许比武书连、校友会的靠谱,但还是会让理工科学校“占便宜”。另外,感觉同样摆脱不了越大越好、越全越强的窠臼。

闲着也是闲着,也谈谈中国大学排名那档子事儿。一年一度的高校排名又纷纷出炉了。近日,软科公布了自家的《2023中国大学排名
闲着也是闲着,也谈谈中国大学排名那档子事儿。一年一度的高校排名又纷纷出炉了。近日,软科公布了自家的《2023中国大学排名
闲着也是闲着,也谈谈中国大学排名那档子事儿。一年一度的高校排名又纷纷出炉了。近日,软科公布了自家的《2023中国大学排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