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这个国家国土狭长,处在地震带和火山带上,这个地方历史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无时无刻不让日本群岛的人们感到处在危机中。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上,日本人逐渐对死亡、凋零等“丧”文化充满敏感,由此还诞生了日本独特的物哀美学。同时,这种环境给日本人带来极大的民族危机感,形成了尚武的、集体主义的日本文化。
(日本电影《啊!海军》)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市场必然是扩张性的,市场的扩张本质、日本文化尚武的传统、民族危机感,终于在亚洲东部的这群岛屿上铸就了一个侵略性空前的残暴帝国,这一帝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最终走向极端,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并在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让我们把视角拉到遥远的阿拉伯半岛。这里气候恶劣、农业匮乏(没水咋种地啊?)。商业却十分繁荣。处在东西方交界处的阿拉伯半岛天生就是最好的中转站。这里迎接着丰富的文化。
《古兰经》与伊斯兰教就诞生于此。而《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核心著作,和《圣经》一样都阐述着本宗教的立意。如果我们翻开《古兰经》,大体就会发现这样的内容:“你们吃,你们喝,你们施舍,你们穿,只要不浪费,不炫耀。谋求合法福利是主命后的主命。”“慈爱生物,蒙得真主的慈爱。”
这样包容的、主张和平的内容,是怎么和今天伊斯兰极端势力封建反动杀人如麻的行为扯上关系的呢?
我们回到今天吧。如今,阿拉伯世界,面对着远比日本更加夸张的国际局势。
(2003年美军以“伊拉克研究化学武器”为借口,入侵伊拉克。图为战争中的伊拉克城市)
上世纪下半叶,阿拉伯成为美苏争霸的竞技场。这里战争频发,经济发展尤为困难,特别是阿拉伯人民饱受帝国主义争霸之苦。之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地区霸权依然对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伴随着战争而来的还有经济封锁。
这是个令人无法呼吸的地方。阿拉伯世界的话语权几乎不在他们自己手上了。这里正在被边缘化。美丽的阿拉伯,正在从世界上“消失”。
他们渴望着夺回自己的一切,为此不惜举起屠刀。在大国轮番碾压的中东沙漠,恐怖主义的黑暗浪潮终于被掀起。
“既然‘文明世界’的大国夺走了我的‘真主’,我的权利,那我不妨与文明世界为敌……”
多么熟悉的台词……
(“你们自身也不过是权力意志,除此以外一切皆无!”)
血腥的、无情的、冷酷的竞争,终于让人失去了人样,变成了杀人如麻的“鬼”。
当然,这样的所谓“反抗”,就如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者试图“一亿玉碎”来冲击美国,重回过去野蛮的殖民时代,实现日本统治世界一样,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
但是,当所谓的“文明世界”在不断的竞争、倾轧中造就这样的野蛮势力时,所谓的“文明”难道不是一种讽刺?
1884年英国发生了著名的“海上食人案”。四个人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海上,无所依靠,没有食物。最终另外三个人不得不吃掉病弱的少年维生。在恶劣的环境里,人性终于被扭曲。
而这海洋正是我们的“文明世界”。
不同的是,还有人,相信人类会觉醒,会砸碎资本主义的锁链,会有逃出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