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山地名故事】第11期 廉颇与五福峪的传说

作者:博山融媒
【博山地名故事】第11期 廉颇与五福峪的传说

关于“五福峪”村名的来历,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廉颇战死在五福峪”的传说。

【博山地名故事】第11期 廉颇与五福峪的传说

相传,战国后期,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仍然顿饭斗米十斤肉,奉君命率兵迎敌。到了战局的后程,无奈赵国国弱兵寡,尽管廉颇勇猛不减当年,但却一拳难敌两手,遂边战边退至齐国境内的岳阳山一带,意向鲁山群峰中作战略转移。

当来到淄河滩时,遇到一位种地的老汉,廉颇就问“这是什么地方?”答曰“白家地!”这与“败家地”谐音,廉颇自是不悦,继续率兵向南飞奔。过了淄河滩后,又遇到一位老农,廉颇就问“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史家堰!”这与“失甲”又是谐音,廉颇更是不悦,于是继续率兵向南来到了今天的北蚕场村(今属郭西村的一个自然村),意在经过郭八岭向东突围。

来到村前,恰遇一位老妪在捣米,就问“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北蚕场!”“悲惨场”且又出自妇人之口,乃不祥之兆,于是廉颇挥兵来到了今天的五福峪境内。当过了“岭东”来到岭西的“小东崖”时(岭东、岭西、小东崖,皆为五福峪村的三个自然村),廉颇看到此处可以用兵,便产生了占领制高点,扎兵与秦军决战的想法。

【博山地名故事】第11期 廉颇与五福峪的传说

此时,忽然来了一位白胡子老汉,廉颇走到跟前以手指向南边的山峪问道:“这是条什么峪?西边那座山叫什么山?”老汉说到:“这峪叫五斧峪,那山叫五斧山。”廉颇一听这地名犯了大将的名讳,很是不吉利,他自言自语地叹道:“峪是五斧峪,山是五斧山,我廉颇这一张镰(廉),岂能敌得过五把斧头呢!”于是继续挥兵向南,就来到了今天的马家庄,前面是个十字路口,有两条山峪可走,东边的那条叫死老婆峪,而西边的那条叫核桃峪。

此时,又是那位白胡子老汉迎面而来,廉颇迎向前去,谁知廉颇一则迷信向西方问路不吉利,二则念念不忘实现其向东突围,来到鲁山重整旗鼓,就没有问西边的核桃峪(方言“活逃峪”),而是问到了东边的死老婆峪。廉颇不禁对天长叹到:“死老颇,死老颇,此乃天意,天绝我也!”传说这位白胡子老汉,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原想来这里引导廉颇从核桃峪“活逃”出包围圈的,只要问到核桃峪,便能逃之。不过即便如此,就是能问到西边的“转头山”(民间叫泥湾顶或龙湾顶),只要廉颇能回头向北还是能逃出“五斧峪”的。只见太白金星含泪以手指向西边提醒道:“将军何不去占领那座山顶!”廉颇问到“那座山顶叫什么?”老汉特意高声答曰:“此乃转头山也!”意在让廉颇赶快回头走出五斧峪。谁知廉颇铁定了生是赵国人,死是赵国鬼的报国捐躯之心,想让我“回头”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既然来到“五斧峪”,又有“死老婆(颇)峪”,这是我廉颇该为国捐躯的时候和地方了。

想到此处,廉颇感到不能再为国杀敌立功,不觉老泪纵横,于是昂首面向赵国方向,在趁卫兵不备的一刹那间,拔剑自刎。廉颇死后,卫兵也都效忠,个个自刎于廉颇身躯旁,为不使秦军得到廉颇躯体,手下的士兵赶紧在廉颇自刎的原地含泪将其埋葬,仅每人一兜土,就堆起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坟堆。这个坟堆(实则为一土崮堆)在上世纪“文革”前一直保存完好,传说每当在夜深人静或雷雨大作之时,在远处还能听到从坟堆中传来的刀剑碰击和号角之声。

【博山地名故事】第11期 廉颇与五福峪的传说

因为廉颇是忠良将,死后又化神保护一方百姓,人们认为这是“五斧”犯了廉颇之讳,不知是在何年何月,遂将村名“五斧峪”改为“五福峪”,也把西面的“五斧山”改为“五福山”了。

到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福峪村民又自发集资,特意在这个“古垄”前立了一座石碑,上书“赵上将军廉颇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