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兄弟我在码农界的平庸史<2>鬼使神差地当上了技术班长

大三那年的某天上午,跟学校合作的一个软件培训机构去我们那里招生,也不知道为什么,之前对软件行业一无所知的我那天竟然鬼使神差地听了一个小时。至于内容想必大家都能猜到,无非是机构的“光鲜”历史及学生的就业前景,还煞有介事地找来了几个在当时看来成绩斐然的“大神”们,其中也不乏在新浪、移动、平安等大公司就职的技术负责人,至于真伪无从得知。

记得那天印象最深的便是薪水,听培训老师说他们机构出来的学生薪水都是3k起步,2011年的3k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毕竟当时我们市里的平均工资不过两千,如果毕业就能拿到三千,对我来说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存点钱,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在激动的同时我还保持了几分冷静,毕竟从小家里接受的教育就是“天下不会掉馅饼”,这么好的事情应该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怎么可能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宣传呢?果不其然,在介绍好处之后,培训老师开始聊学费的事了,这也是我最关心的,我一直在心里追问学费到底多少钱,心想如果太高了也就算了。

“八千!”老师东绕西绕后还是说出了具体金额。说实话,这个数额差不多也是我的可接受上限,我深知自己的家庭收入,在当时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的确够呛!估计老师们看台下没什么反应,又提到了分期的还款方式,就是事先跟他们签订协议,毕业三个月后分期返还,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天大好消息!我盘算着毕业三千一个月还两千省省还是够花的。就这样,我和班上以及系里面的同学共四个人报了名。

由于学业关系,刚开始在学校听的课,就是学校给培训机构弄了一个自习室,我们四个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带着各自电脑听他们远程授课java,什么基本类型、面向对象、公共方法、成员变量等,说白了完全靠自学,现学现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那时候的心态,其实和玩差不多,实现一个登录功能就能开心半天,更别说做一个贪吃蛇和俄罗斯方块这样的小游戏了,这正是这些小游戏,让我正式对编程产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二那年,也就是培训机构来学校的前一年,我去图书馆五楼随手拿了一本介绍俄罗斯方块的编程书,因为看不懂也没耐心学,就直接跳过基础知识,像练习打字一样把书中的代码敲进了电脑,这个过程花了我半个暑假,我只记得程序运行出来那一刻,整本书的边缘都被我蹂躏黑了,至于敲了多少遍,实在没有数过。

可以说,因为喜欢游戏,所以喜欢上了编程。那段在学校的时光里,虽然其他同学们可以热火朝天地开黑玩游戏,而我们几个在吭哧吭哧地敲键盘,但是那种感觉与现在上班写代码的感觉迥然不同,真的有种世界在我们手里的错觉!

好景不长,差不多一个月以后,培训机构要求我们去无锡接受定点培训,就是把所有学生组成若干个班级统一接受培训,加上当时学校也没什么课程,所以就答应过去了,只是偶尔遇到考试或者其他紧急事情才需要回去一趟。

2011年夏天,我们收拾好行李去了无锡,上课地点在国家软件园,机构统一给我们安排了宿舍,跟学校寝室差不了多少,加上室友都是之前学校的熟人,所以并没有遇到艰难的磨合期。

班上差不多六七十人,有的像我们一样从学校转来的,还有的从社会上招来的,所以年龄看上去差距较大,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才知道,部分学员是因为工作不满意所以转行学了软件,毕竟当时软件行业很吃香,随便会点java找个四五千的工作不是难事。

第一次进入课堂的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大学军训后的第一次晚自习,大家都想彼此认识对方,却只能在四五个人的熟人圈子里左顾右盼,希望能找到对眼的同学来扩大交际圈。可能是大部分人比较成熟吧,并没有多少同学像我们初出茅庐的学生们一样叽叽喳喳,不是看培训资料,就是盯着手机。可想而知,教室里基本上鸦雀无声。

没过多久,项目经理过来了,简短的寒暄后,便要求我们选出两位班长,一位技术一位行政。可能是腼腆的缘故,那天晚上毛遂自荐的同学只有四五个,我便是其中一位。

投票前每个人需要做下自我介绍,我也不知道当时说了什么,反正说的时间还挺长。那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现在讲台上参加竞选,而且还是技术班长这么重要的职位,说实话当时也没想过自己的皮毛技术能否让大家信服,更没想过以后是否能帮助同学们解决疑难杂症,可能仅仅为了过一次瘾,抑或是为了拿到头衔进而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有可能是看到了一位同学(学校的同班同学)报名了,所以不愿落下。

唱票到一大半的时候,那位同学比第二名多出了近十票,我当时不知道第二名还是第三名,自觉班长无望了,然而最后面十几票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几乎全部都投给我了,事后多年我才知道原因,这里暂且留个悬念,后面会讲到。就这样,我竟然意外地当上了技术班长,窃喜之情无以言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