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作者:环球时报新媒体

7月15日,摄影巨头柯达在其官方Instagram账号上发布了一系列新疆的山水画,但在标题中称其为"中国对当地人的大规模监禁",并表示目睹了新疆滑入"奥威尔式的反乌托邦"。

在美国领导的反华势力的煽动下,西方对新疆问题有这样的猜测并不少见,但从我们目前对这组照片和相关背景信息的看法来看,在广泛讨论的照片背后,有许多值得中国政府和网民关注的"新事物"。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图片:柯达官方Instagram账户

作为摄影行业的前巨头,柯达经常在Instagram上转发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并要求他们与关注者分享有关照片背后故事的短信。上述在新疆拍摄的作品组由法国摄影师帕特里克·瓦克拍摄。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帕特里克·瓦克的个人资料

与BBC等外国媒体的"公众滤镜"不同,《帕特里克镜头下的新疆》既有西北广袤的山川,也有当地人民的宁静与安宁。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帕特里克·瓦克作品截图

正是照片本身是正常的,由柯达转发并由帕特里克撰写的文字非常奇怪。毕竟,没有人能在自己看照片时,将眼前的美丽和风与"中国对新疆人民的迫害"联系起来。在这些照片的评论区,大多数网友留言称赞"照片很漂亮","新疆的风景很美"。

不禁要问,帕特里克从哪里得出"目睹新疆滑入奥威尔式反乌托邦"的结论?是我们的新疆,还是摄影机构本身存在"严重问题"?

数据显示,作为一名摄影师,Patrick在业内的知名度并不低,一直立足于上海等城市,在中国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从此前的公开表态来看,此人不是"铁杆反华活动人士",很少参与政治活动。

至于为什么他要把自己的作品拉近"新疆"这样的话题?笔者的猜测是:为了赚钱。

Patrick 的相册 DUST 最近推出,刚才被柯达官方账号转发的照片都来自相册。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作为一名在业内名气不大但在普通互联网用户中知名度较低的摄影师,帕特里克的作品在Instagram上通常只有几百个赞。但随着那篇关于新疆问题的炒作,在柯达转发之后,他的照片突然获得了数以万计的点赞。他遵循西方媒体的主流语境,将新疆描述为"压迫之地",并将"探索"的神秘感带入了他的作品中,极大地满足了西方网民对中国的偏见好奇心。

柯达和帕特里克与其说关心中国,不如说他们就像中世纪的欧洲水手,在东西方之间旅行,肚子底下喝了几杯烈酒,不禁给自己在东方的经历来填补各种夸张而离奇的情节,既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勇气", 而且也方便自己提高价格。

不过,大概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还不够活跃,在一般网友中缺乏知名度,这组照片发布3天,在国内网还没有掀起任何波澜。截至撰写本文时,只有一位网民在评论区反驳柯达和摄影师后不久就删除了他的信息。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然而,这一事件却给笔者带来了启示:此前对新疆等问题的猜测,要么是美国等西方政客,要么是听西方国家企业和机构的指挥棒。针对这些组织的挑衅,我们已开始在官方和立法一级准备应对措施。

但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像帕特里克这样的人,他们不是"铁杆",而是在寻求名声,从反华问题上获利。他们较少的政治色彩和他们所在领域的专业精神也使这些"中间人"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因为他们帮助带来了"私人物品"。此外,如果我们正式反击这些人,很容易落后于"欺凌","政府反对平民"的语气。这也让西方政客们特别乐意把这些"中间派"推到前线,给我们制造麻烦。面对这个群体,我们该如何应对,舆论如何反击,甚至如何引导和转化,都是我们接下来可能经常遇到的场景。

对于柯达来说,我们希望他们意识到,除了帕特里克之外,大量的摄影师和视频博主还用柯达的产品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疆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比帕特里克更了解新疆。如果你真的关心新疆,为什么不向全世界的网友推广他们的工作呢?

作者: 梁 By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