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柯达简史

作者:澎湃新闻

记者季成编撰组织

柯达是一个拥有120年历史的家居品牌,无疑是摄影界最重要的品牌之一。

- 爱德华克莱 2020年11月2日

近年来,尽管这家传奇公司损失了大部分资金,但由于大众市场的业余摄影以及好莱坞电影和家庭视频的推出,柯达仍然能够独立成长。

柯达简史

原始柯达胶片盒,1980 年。©柯达档案的礼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柯达发明了数码摄影,但现在正是媒体的广泛传播见证了它的衰落。虽然柯达的未来方向尚不清楚,但其辉煌的历史悠久而有趣,可以追溯到1880年的托马斯·爱迪生时期。

早在19世纪末,创立伊士曼干货的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就致力于一种技术,可以将轻盈的乳胶涂在几张纸上,并记录正面照片。在另一位摄影专家威廉·沃克(William Walker)的帮助下,两人一起为伊士曼的底片创造了一个展台。

柯达简史

乔治·伊士曼与柯达相机,1925年。©贝特曼/科尔比斯

柯达简史

柯达女孩,1893 年的标志性柯达广告。©柯达档案馆

柯达简史

1889年,第一台柯达相机以25美元的价格上市销售。©贝特曼/科尔比斯

伊士曼一直在寻找进一步发展摄影技术的方法,后来他将汉尼拔·古德温(Hannibal Goodwin)和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的独立发明,透明的硝基纤维底片和底片上的打孔相结合,形成了首次大规模生产胶片的基础。

柯达简史

1928年,乔治·伊士曼和托马斯·爱迪生在纽约罗切斯特的家中。©Getty Images

与著名的托马斯·爱迪生一起,伊士曼将电影的宽度减少到35毫米。与此同时,爱迪生的早期发明促使他开发了有源薄膜投影仪(电影放映机),这是一种单人,可操作的设备,可以在光源前高速旋转带有连续图像的胶片条。有源胶片放映机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设备。

柯达简史

1889年,一名男子通过爱迪生投影仪观看了一部电影。©Getty Images

1888年,伊士曼将商标更名为"柯达",这是一个难以形容但迅速自主的术语,迅速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为了匹配商标名称,伊士曼开发并分发了一款柯达相机,该相机带有100张可以拍摄圆形照片的底片。与此同时,业余摄影诞生了。

到1897年,柯达已经申请了袖珍相机的专利。1900年,柯达发布了相机"Brownie",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纸板相机,一个单一的新月形镜头,可用于在117胶片上拍摄57.2×57.2mm的六张照片。布朗尼相机的功能非常简单快捷,以至于创造了"快照"这个词。

柯达简史

一个在20世纪20年代给狗拍照的小女孩。 ©Getty Images

柯达也通过其成功在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1935年柯达推出了柯达铬,立即席卷了全球市场。Krome电影有多种格式,从8mm到大帧,它们捕捉丰富色彩的能力立即受到摄影师和好莱坞电影制作人的喜爱。

不幸的是,Cromfilm于2009年停产,这一举动使摄影界感到沮丧。但就目前而言,它仍然被认为是电影的上层。William Eggleston和Steve McCurry都以使用Crom胶片而闻名。

柯达简史

1974年,无题,孟菲斯。©威廉·埃格尔斯顿

柯达简史

拉贾斯坦邦,2009年。©史蒂夫·麦柯里

柯达简史

1966年,月球轨道飞行器与柯达硬件一起,从外太空的角度拍摄了第一张地球图像。©柯达档案馆

1969年,柯达在阿波罗11号计划中生产了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使用的相机。月球轨道飞行器以及柯达硬件从外太空的角度拍摄了第一张地球图像。

六年后,从事研发工作的柯达工程师 Steve Sassen 发明了数码相机。该设备重约3.6公斤,可以在盒式磁带上记录图像,但分辨率仅为0.01mp,捕获图像需要23秒。到1986年,柯达已经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相机大小的百万像素传感器,1991年,柯达制造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一个130万像素的尼康F3的修改版本。

柯达简史

1975年,史蒂夫·萨森(Steve Sasson)与数码相机。©柯达档案的礼貌

虽然柯达在本质上发明了数码相机,但它并没有专注于它,并很快被尼康和佳能等品牌所取代。柯达是2005年美国最大的数码相机分销商,但在2007年跌至第四位,2010年跌至第七位。

柯达简史

1980 年,一架庆祝柯达成立 100 周年的热气球经过了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总部。©柯达档案的礼貌

数码摄影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柯达的经济损失,2009年柯达决定停止销售35mm彩色胶片74年。从那时起,柯达在向第三方出售了许多资产后,恢复了35mm胶片的生产。

尽管柯达目前失败了,但我们要感谢柯达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所做的贡献,即使是最业余的人,也要感谢20世纪最美丽的照片。

柯达简史

©柯达档案的礼貌

本文由 independent-photo.com 撰写发表,记者纪成编(略删)

负责编辑:高建平

校对:石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