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新生的3月,随着气温的回暖,香港的艺术活动也逐渐升温。信言设计之夜慈善拍卖Design Trust Auction 2023便乘着香港艺术月的热闹气息,将于3月18日在重新开业的香港丽晶酒店举行。
依托于成立于2014年的专案资助平台Design Trust,Design Trust Auction 2023以The Art of Presence为主题,呈现超45件拍卖品,包括Zaha Hadid、又一山人、九龙皇帝曾灶财等香港及国际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而所得筹款将继续投入设计、社区和文化创新的研究项目中。艺术创作始终在探索“存在”与“不存在”,并通过作品回应与唤醒当下的觉知、正念、韧性等积极能量,从而给我们生活着的城市带来正向影响。
萨灿如
出生于香港,成长于日本与台湾的艺术家萨灿如 Cynthia Sah的作品呈现了软硬兼具的兔子,深受中国书法影响的她,其雕塑作品汇聚了东方灵性与哲思,在她眼中,大理石是软的,正如“水能穿石”。因此她慢慢打磨、雕琢,坚硬的石材经由艺术家之手被赋予柔软的曲线与形态。萨灿如也作为设计导师参加了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2022计划。
Walter Koditek
德国城市规划师、作家及摄影师Walter Koditek的书《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築》中,用摄影图像与研究资料,展现了1950s-1960s的香港建筑变迁,记录了超过300多座建筑和建筑群。这些构图工整的摄影作品,率先以视觉吸引观者目光,随后你将会在建筑的差异与相似中,感知到一座城市当下的气候、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潜在的变化。该出版物研究由信言设计大使种籽资助计划支持。
朱金石
艺术家朱金石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自80年代以来开始抽象绘画创作,作品色彩浓烈有冲击感,红蓝等对比色在厚实的笔触下交织重叠,构筑出抽象的画作。不同城市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创作兼具德国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水墨画的特点。
Zaha Hadid
著名建筑师Zaha Hadid与LILAQUE合作创作的水晶花瓶作品,仿佛一座微缩建筑,设计风格再现于花瓶,有机弧线勾勒出动态的流动感。瓶身中富有变化和秩序感的纹理,体现了水晶的清透,带来惊艳的折射光感。
九龙皇帝
出生于广东的曾灶财又名九龙皇帝,他的毛笔书法自成一派,笔迹遍布旺角、尖沙咀、湾仔、九龙湾... 内容关乎于自己与家族的往事,并以此不断宣示对“九龙”的主权。而这些惊人行动,源自于他曾经整理祖先遗物时发现的祖谱,其中的记录意味着他是周朝皇族的第三十五代皇位继承人。曾不被认可的涂鸦笔迹,却已然成为了几代香港人的共同城市记忆。
Julie & Jesse
Julie和Jesse的实践跨越设计、工艺和艺术领域,他们的作品定格流动的时空瞬间。这组看似独特却又相似的瓷瓶,源自于他们在景德镇的废弃工厂中搜集到的模具。旧模具随着一次次的使用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每一次出产都有着新变化。而经过颜色设计,为变化赋予更具像的特征。Julie和Jesse作为设计学员参加了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2019及2022计划。
王加加
王加加的作品受到艺术史、动漫、电游、表情包等流行文化的启发,并以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这件画作融汇了抽象与具象的元素,画面中令人瞩目的眼睛,在抽象的色彩包围中,直勾勾地与你对视。
Batten & Kamp
Batten和Kamp由建筑师Alexandra Batten和设计师Daniel Kamp共同创立,主要创作具有功能性的雕塑。这件作品由石头、玻璃和3D打印的支撑材料等元素构成,前卫的面貌引人展开超现实的遐想。Batten和Kamp作为设计学员参加了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2022计划。
Phyllida Barlow
这件绘画作品是艺术家为其雕塑作品创作的草图之一,衣架是艺术家的创作母题,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能从中感受到艺术家记忆中的威尼斯城市特色,并激发我们在私人记忆与外部环境中漫游。
Daphné MANDEL
Daphné MANDEL艺术家着迷于香港新旧交织的丰富景观,用作品不断记录濒临消失的城市边缘。从2020年起开始探索香港新界Daphné MANDEL ,捕捉拆除的旧屋中的局部,尽管这些房屋目前已不复存在,但艺术家用作品将历史再现,繁杂的日常用品组合出缤纷色彩,定格曾经在此生活的人们的生活痕迹,这些独特的局部组合成香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刘小康
香港著名设计师和公共艺术家刘小康Freeman Lau和DBA Audio合作了这款音响,音响上方的画面描绘了城市楼宇与树木交织在一起的图像,通过此提醒我们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状态。刘小康也作为设计导师参加了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2022计划。
Charlie Roberts
现居挪威的美国艺术家Charlie Roberts用超现实的表达,探索着绘画的边界。这幅作品点状式地描绘了丰富的日常元素,这些元素随机地分布在抽象而扭曲的背景之上,构筑出日常与梦境交织的场景,而带有灰度的色彩赋予了整副画作梦幻色彩。
赵绮婷
赵绮婷Elaine Chiu通过作品不断探索城市中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她与丽晶酒店有着特殊的联结,她的满月庆祝曾由她的母亲安排在此,这段记忆经由身边人的不断提起并伴随着她的成长,成为她的灵感源泉。得益于此次筹款晚会,她再次回到这里,创作出这幅纸本水彩作品。
卢志荣
著名设计师与艺术家卢志荣的创作上溯传统,下拓未来,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创作出融汇古今的作品。这件景泰蓝纸镇,虚实相间的结构以及变化的线条赋予雅致色彩以形状,点线面的构成也让人联想到窗框。卢志荣的设计赋予传统材料和技术更契合当下的面貌,反映出了当代的审美倾向。卢志荣也作为设计导师参加了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2022计划,并同信言设计大使联合创始人、主策展人、执行总监姚嘉珊一同策划了信言设计之夜2023。
Danh Vo
艺术家近年对园艺产生了极大兴趣,在此次的作品中,植物花卉的照片被精心装裱,每张作品下方都有艺术家及其父亲的名字。我们也能在艺术家的其它作品中看见鲜活的植物元素,由此关注到这些植物的起源、历史和象征意义。
Brian Rochefort
艺术家Brian Rochefort主要使用陶瓷和釉料来创作独特且充满活力的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多个艺术家的故事。油漆桶灵感源自于[]艺术家Francis Bacon的某张工作室照片,除此之外,雕塑的装饰性纹理还暗示了Joan Mitchell、Albert Oeglen、Willem de Kooning等艺术家的故事。
陈幼坚
著名设计师陈幼坚Alan Chan自2000年起,在商业设计之外涉足艺术领域。自2010年来使用iphone拍摄“iEye-ai”系列,自发的拍摄记录给他带来了自由和满足感,基于此,他不断地用手机捕捉不同城市的风景,也借由此悄然和不同城市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结。
林伟而
建筑师兼收藏家林伟而Wlliam Lim一直对建筑和艺术感兴趣,这件以画家身份创作的油画作品,源自某天捕捉的夜幕中的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山道天桥休憩处瞬间。当时桥下休憩区的宁静、悠闲,与上方川流不息的立交桥形成鲜明对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作画时,他怀揣着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期待心情,添加了罕见的紫色月亮,并在公园中加入了快乐的人物形象。
石嘉豪
香港著名艺术家石嘉豪Wilson Shieh的这幅作品中,人物形象源自经典电影《神女》The Goddess中的阮玲玉。他的创作叙事以中国工笔为基础,新旧文化交杂,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们借由他的创作,从中一睹那些已被遗忘的香港历史。
Laura Cheung
著名室内设计师Laura Cheung的这幅作品中,真丝肌理上呈现了精细的手工笔触,并结合了刺绣,羽毛在蓬松的云朵之间漂浮。作为家居装饰品牌 LALA CURIO的创始人,她不断研究古老的手工艺,并重塑出更契合当下审美的产品。
Bob Pang & Kevin Mak
香港建筑设计工作室AaaM Architects创办人之一Bob Pang曾以个人名义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香港Brutalism粗犷主义建筑的展览,并邀请了建筑师兼摄影师Kevin Mak参与。其中一张摄影作品更是获得2022年度Dezeen Awards。这张摄影作品拍摄了香港东海工业大厦,作为香港代表性的粗犷主义建筑,裸露而不加修饰的建筑表面与一道穿过建筑间隙的光相遇,而正经过的行人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人们思考建筑和我们周围环境的关系。他们的研究项目亦获得信言设计大使种籽及专题资助计划支持。
林岚
林岚Jaffa Lam的这件作品以“设计与社会”为题,创作了由不同拼布组成的雨伞,以此希望设计的力量为香港带来积极的改变。这件作品延续了她一贯对废旧织物、板材等回收材料的关注,以此探讨香港本地文化、历史和社会时事之间的关系。
朱力行
Spring Dawn是新媒体艺术家朱力行Henry Chu的全新作品,名字取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同名诗“春晓”,影像内容中模拟了紫荆花、紫藤花、绣球、木棉、野菊花等香港春天常见的花卉的开花和凋谢过程,并将展示着影像艺术的屏幕安装在一块天然石头之上。
又一山人
著名设计师和艺术家又一山人,通过摄影等艺术媒介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件摄影作品继续用其标志性的红白蓝艺术呈现着香港的本土文化,印在香港人心底的红白蓝塑料是代表香港的符号之一,无声诉说着香港独有的城市生活和历史。又一山人也作为设计导师参加了信言设计大使未·共研社2018计划,带领年轻设计师改造香港公共空间。
前往Design Trust网站
designtrust.hk/designtrustgala2023
以上作品由下列艺术家及画廊捐赠:Cynthia Sah, Walter Koditek and Blue Lotus Gallery, Zhu Jinshi and Tang Contemporary, Lalique Asia and Zaha Hadid Design, Lucie Chang Fine Arts and King of Kowloon Culture & Art Foundation, Julie & Jesse, Wang Jiajia and De Sarthe, Batten & Kamp and Novalis Art Design, Phyllida Barlow and Hauser & Wirth, Daphné MANDEL, Freeman Lau and DBA Audio, Charlie Roberts and WOAW Gallery, Elaine Chiu and JPS Gallery, Chi Wing Lo, Danh Vo and White Cube, Brian Rochefort and MASSIMODECARLO, Alan Chan, William Lim, Wilson Shieh and JPS Gallery, Laura Cheung, Jaffa Lam and Axel Vervoordt, Henry Chu, anothermountainman
撰文:杨两只
编辑:陈嘉文
编排:Alarei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