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一、需求分析二、项目总体设计三、项目详细设计

一、需求分析

智慧城管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是根据市里的要求,建设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是构建在电子政务外网及其他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之上,以互联网、城管视频监控专网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四位一体的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具体情况如下:

1.移动终端需求分析

信息采集员配备具有通话、短信、拍照、录音、手写、GPS、GIS等多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

2.车载终端设备需求分析

车辆GPS定位监控子系统为科学、快速、高效的车辆管理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调用GPS/GPRS定位接口可以实现对城管执法、作业等车辆的现有位置及历史位置追踪,显示车辆的移动轨迹。实现对城市管理车辆的科学调度和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提高车辆管理的工作效率。

通过车载GPS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获得车辆位置信息。通过查询车牌或从地图上直接监视,便可获得目标车辆的实时运行信息,包括实时位置及行驶轨迹等;同时仅需要设置目标车辆轨迹回放时间,就可以看到车辆在该时间段内的行驶轨迹,并在GIS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载GPS移动位置信息通过GPRS网络平台导入到“智慧城管”系统中,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监控以及智能化调度。

指挥中心通过文字或车载电话实现对城管车辆的文字或语音调度,城管执法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终端对调度指令进行回复,实现指挥中心与城管车辆间的信息交互,保证了调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视频监控的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移动或不固定非法商贩数量激增,针对无照经营、流动、不固定非法商贩的管理,需在管辖区域内的重点部位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的图像监控。同时应为城管的执法车辆配备移动的视频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可以通过GPS来监控和管理的执法车的位置,通过视频实时监控车内、外状态,达到流动监控、非长期固定场所监控、执法队伍管理的目的。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2年完成中心城区21.4平方公里内“智慧城管(一期)”试点(建设50个视频监控点,其中高清10个,标清40个)。

另外,配备相应可移动摄像机,对特定的地方(工地、道路等)临时进行监控,保持城市管理的美容美观。

4.资源整合需求分析

在上述内容中,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如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区电子政务外网等,实现与“智慧城管”的互联;另一方面,要预留与环保、交通、环卫及应急指挥等系统的信息接口。

二、项目总体设计

(一)建设原则

根据高起点、高标准、高性能、严要求的指导方针,结合当今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共性,对照城市管理及执法业务工作的个性,智慧城管平台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将智慧城管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突破口,通过构建与市局无缝对接的智慧城管信息处理系统平台,整合基础数据资源,组建覆盖全区的城市管理网络,为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立足大城管、创新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体系,促使城市管理从“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解决多条块协同工作问题,全面提高我区城市管理总体水平,全力打造“科技城管、法治城管、人文城管、和谐城管”新格局。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我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统筹规划区智慧城管建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规划在前、管理先行、有序实施,逐步打造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智慧城管系统,逐步将城市管理领域拓展到社会服务、城市应急、地下管网等诸多方面。

4.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区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共享政府公共资源和现有成果,合理利用公安、交警、交通、工商、环保等各部门的监控资源,自建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后不仅为智慧城管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部门提供资源数据共享。

5.多元投资、减轻压力。充分借鉴其他地方的建设经验,采用政府投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以最低的资金投入,全方位开展区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实现智慧城管平台效益最大化。

(二)建设目标

智慧城管建设紧紧围绕智慧城管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效益”的思路,构建智慧城管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控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功能拓展,深化智慧城管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范围全包容、空间全覆盖、时间全天候,形成监控实时化、处理及时化、管理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运行模式,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粗放向精细、无序向规范转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定以下建设目标:

1.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整合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智能管控及虚拟仿真等多项技术进行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

2.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规范城市管理流程,增强对城区动态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力度,实现快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城市管理。

3.通过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问题发现机制、指挥决策机制、执行反馈机制、综合评价机制,进而形成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体制。

4.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为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服务、应急事件等提供视频信息及技术支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区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三)建设内容

根据“智慧城管”整体项目建设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部分:

建立“智慧城管”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将由市统一进行开发,统一部署,主要包括智慧城管核心业务系统、队伍管理、公众服务系统、智能管控、统一视频监控系统、基础管理服务系统、统一定位管理系统、统一呼叫管理系统及空间信息管理平台九大方面等,由市统一进行开发。

视频监控系统:根据“智慧城管”建设要求及城管局业务发展需要,同时从资源整合、共享,投资成本最大化节约等角度考虑,同时整合、共享公安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及自建,以达到对城管局所管辖范围进行实施监控。

移动执法终端:根据本次项目建设需求,终端设备主要由城管通、执法通、领导通。

硬件配套设施:包括软件平台配套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及信息采集设备、终端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项目详细设计

(一)总体框架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结合城管局信息化建设实际,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为主线,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如图2所示:

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一、需求分析二、项目总体设计三、项目详细设计

图2 总体框架图

根据“智慧城管”项目建设目标和业务特点及发展需要,要求系统架构具有稳定、可靠、高效、可扩展性好等特点。

在尽可能保障现有需求和考虑未来系统扩展需要的基础上,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进行设计,遵循多层体系、业务规范、数据资源标准等标准体系,强调各类基础资源的复用和可扩展性,实现对现有系统和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并扩展新的功能。

基础设施层主要指保障上层系统正常运行的硬件设备和运行于硬件上的基础系统,包括核心网络、互联网、无线网和政务网等网络资源,还包括服务器系统、机房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存储管理和备份系统等,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取、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

支撑层为平台提供了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并将这些服务能力依据不同功能划分,以松散耦合的形式组织成各类基础服务。这些基础服务在SOA的总体架构内互相提供服务和数据,构成了上层应用系统所需要的底层应用支撑。

应用层主要分为数字城管、数字执法、应急指挥、公众服务、智能管控、决策分析等六大应用群。

展现层即用户界面,为平台各类用户提供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终端展现界面,各种应用的服务、功能及信息被集成在展现层,用户通过智能管控平台、领导通终端、城管通终端、执法通终端、各类公众网站等方面实现日常管理、公众服务和决策辅助的相关功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