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監控系統建設方案一、需求分析二、項目總體設計三、項目詳細設計

一、需求分析

智慧城管項目的總體設計目标是根據市裡的要求,建設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視訊監控系統,是建構在電子政務外網及其他電子政務基礎設施之上,以網際網路、城管視訊監控專網為平台,以數字地理資訊為基礎,結合移動定位系統和計算機軟體技術,為城市管理者提供聲、像、圖、文四位一體的管理平台,實作針對城市部件的檢查、報警、緊急事件處理、指揮排程、督察督辦等功能。具體情況如下:

1.移動終端需求分析

資訊采集員配備具有通話、短信、拍照、錄音、手寫、GPS、GIS等多功能的移動終端裝置。

2.車載終端裝置需求分析

車輛GPS定位監控子系統為科學、快速、高效的車輛管理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通過調用GPS/GPRS定位接口可以實作對城管執法、作業等車輛的現有位置及曆史位置追蹤,顯示車輛的移動軌迹。實作對城市管理車輛的科學排程和運作情況的實時監管,提高車輛管理的工作效率。

通過車載GPS定位技術,可以實時獲得車輛位置資訊。通過查詢車牌或從地圖上直接監視,便可獲得目标車輛的實時運作資訊,包括實時位置及行駛軌迹等;同時僅需要設定目标車輛軌迹回放時間,就可以看到車輛在該時間段内的行駛軌迹,并在GIS電子地圖上顯示;車載GPS移動位置資訊通過GPRS網絡平台導入到“智慧城管”系統中,實作對車輛的動态監控以及智能化排程。

指揮中心通過文字或車載電話實作對城管車輛的文字或語音排程,城管執法人員可以通過車載終端對排程指令進行回複,實作指揮中心與城管車輛間的資訊互動,保證了排程的準确性和實時性。

3.視訊監控的需求分析

随着經濟的發展,移動或不固定非法商販數量激增,針對無照經營、流動、不固定非法商販的管理,需在管轄區域内的重點部位建設視訊監控系統,進行實時的圖像監控。同時應為城管的執法車輛配備移動的視訊監控系統,指揮中心可以通過GPS來監控和管理的執法車的位置,通過視訊實時監控車内、外狀态,達到流動監控、非長期固定場所監控、執法隊伍管理的目的。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2012年完成中心城區21.4平方公裡内“智慧城管(一期)”試點(建設50個視訊監控點,其中高清10個,标清40個)。

另外,配備相應可移動錄影機,對特定的地方(工地、道路等)臨時進行監控,保持城市管理的美容美觀。

4.資源整合需求分析

在上述内容中,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現有資訊化資源,如公安部門的視訊監控資源、區電子政務外網等,實作與“智慧城管”的互聯;另一方面,要預留與環保、交通、環衛及應急指揮等系統的資訊接口。

二、項目總體設計

(一)建設原則

根據高起點、高标準、高性能、嚴要求的指導方針,結合當今計算機網絡資訊系統的共性,對照城市管理及執法業務工作的個性,智慧城管平台項目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立足高起點、高标準。将智慧城管建設作為城市管理的突破口,通過建構與市局無縫對接的智慧城管資訊處理系統平台,整合基礎資料資源,組建覆寫全區的城市管理網絡,為我區城市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立足大城管、創新體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管理體系,促使城市管理從“小城管”向“大城管”轉變,解決多條塊協同工作問題,全面提高我區城市管理總體水準,全力打造“科技城管、法治城管、人文城管、和諧城管”新格局。

3.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根據我區資訊化建設水準,統籌規劃區智慧城管建設,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做到規劃在前、管理先行、有序實施,逐漸打造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智慧城管系統,逐漸将城市管理領域拓展到社會服務、城市應急、地下管網等諸多方面。

4.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區智慧城管項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充分整合、共享政府公共資源和現有成果,合理利用公安、交警、交通、工商、環保等各部門的監控資源,自建視訊監控系統建成後不僅為智慧城管運作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為其他部門提供資源資料共享。

5.多元投資、減輕壓力。充分借鑒其他地方的建設經驗,采用政府投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以最低的資金投入,全方位開展區智慧城管系統建設,實作智慧城管平台效益最大化。

(二)建設目标

智慧城管建設緊緊圍繞智慧城管建設的目标要求,按照“以最小的投入,實作最大效益”的思路,建構智慧城管系統。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資訊技術和智能管控技術,通過資源整合、功能拓展,深化智慧城管建設,實作城市管理的範圍全包容、空間全覆寫、時間全天候,形成監控實時化、處理及時化、管理精細化、考核标準化的運作模式,促進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動向主動、靜态向動态、粗放向精細、無序向規範轉變,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準,确定以下建設目标:

1.通過現代化資訊手段,整合應用GIS(地理資訊系統)、遙感、遙測、寬帶網絡、多媒體、智能管控及虛拟仿真等多項技術進行城市管理,實作城市管理空間細化和管理對象精确定位。

2.通過創新管理體制,規範城市管理流程,增強對城區動态性、突發性事件處置力度,實作快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的城市管理。

3.通過進一步明确各部門城市管理職能,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問題發現機制、指揮決策機制、執行回報機制、綜合評價機制,進而形成管理規範、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長效體制。

4.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建設,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為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社會服務、應急事件等提供視訊資訊及技術支援,提高城市管理水準,提升城區品位,建構和諧社會。

(三)建設内容

根據“智慧城管”整體項目建設内容,可以分為如下幾部分:

建立“智慧城管”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建設将由市統一進行開發,統一部署,主要包括智慧城管核心業務系統、隊伍管理、公衆服務系統、智能管控、統一視訊監控系統、基礎管理服務系統、統一定位管理系統、統一呼叫管理系統及空間資訊管理平台九大方面等,由市統一進行開發。

視訊監控系統:根據“智慧城管”建設要求及城管局業務發展需要,同時從資源整合、共享,投資成本最大化節約等角度考慮,同時整合、共享公安部門視訊監控資源及自建,以達到對城管局所管轄範圍進行實施監控。

移動執法終端:根據本次項目建設需求,終端裝置主要由城管通、執法通、上司通。

硬體配套設施:包括軟體平台配套的伺服器、存儲、交換機等,及資訊采集裝置、終端裝置,辦公裝置等。

三、項目詳細設計

(一)總體架構

根據《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架構》的要求,結合城管局資訊化建設實際,以标準、制度和安全體系為保障,以各項管理業務流程資訊化為主線,形成互聯互通,貫穿上下的政務管理、決策支援和社會服務資訊化體系,如圖2所示:

智慧城管管理平台和監控系統建設方案一、需求分析二、項目總體設計三、項目詳細設計

圖2 總體架構圖

根據“智慧城管”項目建設目标和業務特點及發展需要,要求系統架構具有穩定、可靠、高效、可擴充性好等特點。

在盡可能保障現有需求和考慮未來系統擴充需要的基礎上,采用面向服務體系架構(SOA)進行設計,遵循多層體系、業務規範、資料資源标準等标準體系,強調各類基礎資源的複用和可擴充性,實作對現有系統和資源的整合與內建,并擴充新的功能。

基礎設施層主要指保障上層系統正常運作的硬體裝置和運作于硬體上的基礎系統,包括核心網絡、網際網路、無線網和政務網等網絡資源,還包括伺服器系統、機房系統、網絡管理系統、存儲管理和備份系統等,為系統提供資料存取、通信、安全等基礎設施。

支撐層為平台提供了基礎的服務支撐能力,并将這些服務能力依據不同功能劃分,以松散耦合的形式組織成各類基礎服務。這些基礎服務在SOA的總體架構内互相提供服務和資料,構成了上層應用系統所需要的底層應用支撐。

應用層主要分為數字城管、數字執法、應急指揮、公衆服務、智能管控、決策分析等六大應用群。

展現層即使用者界面,為平台各類使用者提供具有良好使用者體驗的終端展現界面,各種應用的服務、功能及資訊被內建在展現層,使用者通過智能管控平台、上司通終端、城管通終端、執法通終端、各類公衆網站等方面實作日常管理、公衆服務和決策輔助的相關功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