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治王朝的先驱: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作者:半山口

#历史开讲#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他以“文治”为主要执政思想,而非常注重经济、治理和文化建设,重文轻武成为了他统治理念的主旨之一,这种现象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那么,为什么赵匡胤会重文轻武呢?这种现象又带来了哪些危害?这一执政理念,既有其深层次原因,也带来了一些危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文治王朝的先驱: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赵匡胤

一、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深层次原因

宋朝政治动荡

赵匡胤出生于宋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动荡,国家分裂,割据不断。在这种背景下,军阀割据、土匪作乱、流民横行、民生凋敝,国力衰退,社会风气败坏,历史上被称为“乱世”。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文轻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时任皇帝的赵匡胤需要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重视文官而轻视武将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文治王朝的先驱: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杯酒释兵权

宋代太祖皇帝思想

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也是一个强调文治的皇帝,他认为好学是当时的人才标准之一。 在《资治通鉴》中,宋太祖在位前通过书信给大臣们说,“我做皇帝,如果不能知书达理,则只能是瞎子摸象,最终失败。” 这种思想在赵匡胤的皇帝思想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对于文治比强大的实力更加重视。

赵匡胤个人自身因素

赵匡胤本人是一个不善于用兵的人,因此不如其他皇帝那样将目光放在“武将”上。他更愿意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官上,以思考管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以及如何管理天下兵马。他需要文官来进行计划和设计,来控制武官的权力。文官代表的是智慧和知识,武将代表的是武力和强大。追求稳定和繁荣的赵匡胤自然更加倾向于寻找文官,而不是依赖武将。

一个立国之初的先驱

与其他的皇帝相比较,赵匡胤任皇帝的时间非常短,但确立了唐宋以来的统一局面。这个时期重建州县,重用技术精湛的官员、经济学家和文化人物,赞助大量的书籍和演艺活动,提倡文化建设,使得文艺复兴和经济繁荣在社会各个领域有所体现出来。因此,在统一的过程中,赵匡胤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鼓励各种文艺创作,以达到扩大人民自主活动的目的。

文治王朝的先驱: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商业发达的北宋

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

赵匡胤对于文化建设的强调同时也表现在科学技术上。在当时,国内各种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理论家。这些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于国家的管理构建、军备建设和项目规划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青铜铸造技术、水利系统等诸多技术理论的发明和应用,而这些科技在国家军事和经济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在北宋初年得以体现,这就是要将科学技术纳入到国家文化体系之中,通过文化上升使国家的文化建设显阔来。

对魏晋理论的借鉴

从政治思想上来看,赵匡胤提倡的重文轻武也和魏晋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魏晋时期,随着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富商、文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并且推崇人民文化,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文思治的政治制度。而赵匡胤对于文化政治的关注所体现的就是经历了魏晋时期变革历程的攻读文化精英提倡的治国理念,这种理念也是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重文轻武的危害

武功退化

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固然重要,但若是因此忽略了军事发展,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历史上,许多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都因为忽视军事而被侵略。在赵匡胤时期,对武将不重视导致军队的武功逐渐退化。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兵法和兵器发达的普遍是因为这个国家注重武力的发展。兵器和兵法相互支配,互相促进,共同进化。然而,在重文轻武的环境下,军队缺乏军事上的创新和新思想。这使军队失去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

对武人的偏见

由于重文轻武,赵匡胤将精英人才优先吸收了文官。在这个时代,文官和武官的对立是精英和下层,知识和无知,高傲和卑微的对立。文官的思想主导了整个社会系统、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这种思想倾向,有些武官一直被排斥在社会的边缘,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社会不安定

赵匡胤时期,由于他轻视武官,政府对内时常依赖钦差大员,以保证国内稳定,因此官僚系统腐败,贪污极端,间接导致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并逐渐演化为朝堂的官僚斗争,还有贪赃枉法、虐民酷吏等恶行,最终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未能平衡发展

在统治时期,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了文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然而,在他的执政下,失去平衡的发展轨迹却开始显露出来,从而导致其他重要领域的落后。政府对农业、医疗、民生等领域的投资没有协调,导致这些领域的发展缓慢,许多文化繁荣的地区背景下却出现了人口流失、贫困等问题。

文治王朝的先驱: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北宋农民起义

动产阶级势力增大

赵匡胤的政策在刺激经济方面确实有功效,但同时也促进了商业发展,导致了广大商业集团、财阀、城市人口的发展,这也催生了动产阶级势力及其利益的增长,导致阶级矛盾的增加,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国家安全严重被弱化

在赵匡胤统治期间,工程建设(包括重修长城、攻占南唐等)是相对重要的。相应的,对于国家地位和安全的认识也被弱化。在五代时期的社会形势下,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这很难维护国家的安全。在此背景下,赵匡胤坚持文治,而将军队弱化,导致国家在承受外部压力时显得尤为软弱。虽然日常治理得当,但相比其他朝代有所忽略国防事务。由此,他的子孙继位时,宋朝最终被金人所灭,这成为了宋朝历史上的一大败笔。

文治王朝的先驱: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宋徽宗被俘

综上所述,赵匡胤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政治沉浸的一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政治动荡的背景和宋代皇帝思想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在实践中,这种倾向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军队武技的退化、对武人的偏见、社会不稳定以及国家安全的危机等。虽然,赵匡胤的统治对当时的国家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重文轻武的思想仍令人警醒,应视为宋朝时期国家发展的一个负面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