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治王朝的先驅: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作者:半山口

#曆史開講#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在他統治時期,他以“文治”為主要執政思想,而非常注重經濟、治理和文化建設,重文輕武成為了他統治理念的主旨之一,這種現象在當時是十分突出的。那麼,為什麼趙匡胤會重文輕武呢?這種現象又帶來了哪些危害?這一執政理念,既有其深層次原因,也帶來了一些危害。本文将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讨。

文治王朝的先驅: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趙匡胤

一、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深層次原因

宋朝政治動蕩

趙匡胤出生于宋朝時期,這一時期政治動蕩,國家分裂,割據不斷。在這種背景下,軍閥割據、土匪作亂、流民橫行、民生凋敝,國力衰退,社會風氣敗壞,曆史上被稱為“亂世”。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文輕武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時任皇帝的趙匡胤需要通過文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實作自己的政治野心,是以重視文官而輕視武将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文治王朝的先驅: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杯酒釋兵權

宋代太祖皇帝思想

趙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也是一個強調文治的皇帝,他認為好學是當時的人才标準之一。 在《資治通鑒》中,宋太祖在位前通過書信給大臣們說,“我做皇帝,如果不能知書達理,則隻能是瞎子摸象,最終失敗。” 這種思想在趙匡胤的皇帝思想中被進一步發揚光大,對于文治比強大的實力更加重視。

趙匡胤個人自身因素

趙匡胤本人是一個不善于用兵的人,是以不如其他皇帝那樣将目光放在“武将”上。他更願意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官上,以思考管理國家的各種方法,以及如何管理天下兵馬。他需要文官來進行計劃和設計,來控制武官的權力。文官代表的是智慧和知識,武将代表的是武力和強大。追求穩定和繁榮的趙匡胤自然更加傾向于尋找文官,而不是依賴武将。

一個立國之初的先驅

與其他的皇帝相比較,趙匡胤任皇帝的時間非常短,但确立了唐宋以來的統一局面。這個時期重建州縣,重用技術精湛的官員、經濟學家和文化人物,贊助大量的書籍和演藝活動,提倡文化建設,使得文藝複興和經濟繁榮在社會各個領域有所展現出來。是以,在統一的過程中,趙匡胤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斷鼓勵各種文藝創作,以達到擴大人民自主活動的目的。

文治王朝的先驅: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商業發達的北宋

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

趙匡胤對于文化建設的強調同時也表現在科學技術上。在當時,國内各種技術的發展非常迅猛,也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科學家和技術理論家。這些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對于國家的管理建構、軍備建設和項目規劃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中,青銅鑄造技術、水利系統等諸多技術理論的發明和應用,而這些科技在國家軍事和經濟發展中的根本作用在北宋初年得以展現,這就是要将科學技術納入到國家文化體系之中,通過文化上升使國家的文化建設顯闊來。

對魏晉理論的借鑒

從政治思想上來看,趙匡胤提倡的重文輕武也和魏晉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魏晉時期,随着各個領域的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富商、文人的地位逐漸提高,并且推崇人民文化,是真正意義上的以文思治的政治制度。而趙匡胤對于文化政治的關注所展現的就是經曆了魏晉時期變革曆程的攻讀文化精英提倡的治國理念,這種理念也是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二、重文輕武的危害

武功退化

一個國家,文化發展固然重要,但若是是以忽略了軍事發展,将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在曆史上,許多文化底蘊豐厚的國家都因為忽視軍事而被侵略。在趙匡胤時期,對武将不重視導緻軍隊的武功逐漸退化。在許多國家的曆史上,兵法和兵器發達的普遍是因為這個國家注重武力的發展。兵器和兵法互相支配,互相促進,共同進化。然而,在重文輕武的環境下,軍隊缺乏軍事上的創新和新思想。這使軍隊失去了強大的戰鬥力和軍事實力。

對武人的偏見

由于重文輕武,趙匡胤将精英人才優先吸收了文官。在這個時代,文官和武官的對立是精英和下層,知識和無知,高傲和卑微的對立。文官的思想主導了整個社會系統、經濟發展和文化創新。這種思想傾向,有些武官一直被排斥在社會的邊緣,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發展。

社會不安定

趙匡胤時期,由于他輕視武官,政府對内時常依賴欽差大員,以保證國内穩定,是以官僚系統腐敗,A錢極端,間接導緻了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動蕩,并逐漸演化為朝堂的官僚鬥争,還有貪贓枉法、虐民酷吏等惡行,最終影響社會的安定和繁榮。

未能平衡發展

在統治時期,重文輕武的政策導緻了文化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然而,在他的執政下,失去平衡的發展軌迹卻開始顯露出來,進而導緻其他重要領域的落後。政府對農業、醫療、民生等領域的投資沒有協調,導緻這些領域的發展緩慢,許多文化繁榮的地區背景下卻出現了人口流失、貧困等問題。

文治王朝的先驅: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北宋農民起義

動産階級勢力增大

趙匡胤的政策在刺激經濟方面确實有功效,但同時也促進了商業發展,導緻了廣大商業集團、财閥、城市人口的發展,這也催生了動産階級勢力及其利益的增長,導緻階級沖突的增加,進而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國家安全嚴重被弱化

在趙匡胤統治期間,工程建設(包括重修長城、攻占南唐等)是相對重要的。相應的,對于國家地位和安全的認識也被弱化。在五代時期的社會形勢下,沒有強大的國家實力,這很難維護國家的安全。在此背景下,趙匡胤堅持文治,而将軍隊弱化,導緻國家在承受外部壓力時顯得尤為軟弱。雖然日常治理得當,但相比其他朝代有所忽略國防事務。由此,他的子孫繼位時,宋朝最終被金人所滅,這成為了宋朝曆史上的一大敗筆。

文治王朝的先驅: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治國政策

宋徽宗被俘

綜上所述,趙匡胤重文輕武,是宋朝時期政治沉浸的一種現象。導緻這種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政治動蕩的背景和宋代皇帝思想是兩個決定性的因素。在實踐中,這種傾向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如軍隊武技的退化、對武人的偏見、社會不穩定以及國家安全的危機等。雖然,趙匡胤的統治對當時的國家曆史産生了重要影響,但重文輕武的思想仍令人警醒,應視為宋朝時期國家發展的一個負面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