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私有云 DX4600 也用了一段时间了,2000 出头真的太香了:
- 配置极高,国产品牌的传统艺能
NAS 这个行业还不够卷,传统品牌高端型号都舍不得给个 2.5G 口,我真的......我哭死。
啥年代了,机械硬盘单盘连续读写都 150MB/S 以上了,某家产品只有千兆口,算上各种损耗,NAS 的内网传输速度最高只有 100MB/S 左右,无法理解。
但是 DX4600 就不会,双 2.5G 网口,还支持端口聚合,战未来战到大部分路由器规格都没它高。
而且上来就是 4 盘位双 M.2,支持 SSD 读写加速、SSD 单独存储空间,就是一步到位,绝不小肚鸡肠。
“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很多人没有长期用过 NAS,觉得盘位多也用不上;实际上 4 盘位真的有用,哪怕你不能全塞满。
我问你哈:单盘位或者双盘位,因为机械硬盘便宜,所以基本都塞满;等你数据存的差不多了,咋办?
你想倒腾数据的时候就傻眼了——电脑存储容量远低于 NAS,根本无法转移;你想搞网盘备份,速度慢不说,很多内容可能直接被毙掉。
本来你只想换个大硬盘,结果被迫买个新 NAS+新硬盘才能把原来的数据倒腾出来。
4 盘位就完全没这个问题,你就是初始塞了 3 个盘,后续换硬盘的时候,也可以买个 22T 的新盘上去备份数据。
4 盘位极大地提高了更换硬盘的灵活性。
至于双内存插槽、双 SSD 插槽......也唯有好评,凭什么这些东西就是旗舰顶配才有?这些玩意做出来才几个钱啊。
老实说,我也暂时用不上,但我要用的时候就完全不费事,那就是好产品!
最重要的是——绿联云才 2000 出头,这个配置甚至超过了某些传统品牌3000-4000的机型。
- 做工很棒
大家最担心的,就是绿联性价比这么高,到底行不行,是不是偷工减料了?
答案是相反的,DX4600 不仅没有偷工减料,做工上还完爆了竞品。
前挡板是金属磁吸,而不是同行最喜欢用的橡胶垫卡扣;后面还有金属防尘网,我真的......
NAS 因为放置在角落,动不动就摆个几年,再加上有风扇散热,积灰现象是极为严重的。
有些品牌前后通透,两侧还用 LOGO开个大孔,生怕灰尘进不去,我偶尔换个硬盘都怕静电击穿丢数据,真是恨铁不成钢。
而且硬盘笼拉出来,还用了卡扣快拆设计,减少活动零部件。
你只有一种感觉:为什么传统品牌都不做呢?是法律不允许吗?
- 舒爽的软件与服务
DX4600 比硬件更强的,就是软件和服务。
从功能深度上来说,绿联云是不如老牌 NAS 的,很多资深玩家想要的功能都没有,比如到自带的虚拟机、软路由啥的。
问题是——降低使用门槛,比这些功能更加重要。
是的,不同产品覆盖不同人群,哪怕我作为一个数码博主,都觉得传统 NAS 的操作过于艰深。
你喜欢那是你的事,大部分人就是不喜欢!
我就是要 win、mac、iOS、安卓全系 APP ,而且我就是讨厌拆分功能做单独 APP,我就是要一个 APP 管理 NAS 的功能、文件、插件......
我就是不想那么烦。
任何民用消费品注定都是金字塔结构,大部分人不需要高深的功能,也不想当网络运维;尽可能的把操作傻瓜化,一个 app 走天下,才是正道。
而且 DX4600 也基本覆盖了 NAS 的全部基础功能,对普通用户都有点过剩,我不认为有什么缺陷。
如果你不满,那你可以去自己折腾,用钱包自己投票。
DX4600 的使命是降低 NAS 门槛,让没有 NAS 的人,甚至之前都不知道 NAS 这个品类的人,来了兴趣,可以买一台试试。
而不是在已有的人群里,“提供一个新的 NAS 品牌”。
同质化竞争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绿联云的互联互通做的极好,你在外面,都可以用 5G 随意调取家里 NAS 的视频、图片。
我就经常在机场看 DX4600 上的美剧,家里宽带的上传直接拉满。
或者同事把视频做完了扔 NAS ,我在外面掏出手机直接审片,不用再费劲巴拉地传到网盘。
我现在甚至把办公室的5 盘位 NAS 挂载到绿联云下面,资料都不用迁移,其他品牌也能享受绿联的内网穿透体验,简直爽飞了。
当你数据多了、设备多了之后,最烦的就是各种数据打通;之前的 NAS 做内网穿透太烦了,还要担心暴露在公网被攻击,结果就是个大号的内网共享移动硬盘。
现在绿联云打通了这一切,多客户端 APP、账号认证、内网穿透、本地化账号...全都给你搞好,你手机号登录就直接用家里的数据,简直爽飞了。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这服务太吃宽带费了,将来绝对无法持续!
那我告诉你:无所谓!
下一篇告诉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