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作者:带娃小兵

两会期间给人大代表提的建议,被人家拒绝了。希望广大群众来评价一下。如果觉得确实可行,请大家积极点赞、转发,为我们的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还记得女儿小的时候,总是喜欢一天到晚不停的问为什么,发现一个新的事物一定要刨根问底,没有得到满意答复的时候,也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给出一个自以为合理的解释。记得有一次带她到公园玩,看到好多大树,她就问我“爸爸,大树长这么大,它一定吃了好多食物吧?”还没等我回答呢,她又接着问道“可是它的嘴巴在哪里呢?它吃的食物是什么呢?它怎么上厕所的呢……”听了的她的问题,我就感觉很高兴。她主动去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而且自己推测出了大树也是要吃饭的。接着我告诉她,“确实,大树也是要吃饭喝水的。它喝的水是他根部有许多细小的像水管一样的根毛从泥土里吸收来的。它的每一片叶子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厨房。它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把空气中吸收来的养料(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养料加工成美味的食物。”那个时候的女儿满满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大概就是从上学一个阶段以后。她不再喜欢提问题,不再喜欢探索,不再喜欢思考,不再愿意去想象。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后来我认真的去看了她的教材,询问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当前学校的教育跟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相似的。学校的教育将学习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让她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未知的想象力。一方面是当前的教学不注重理解,只是针对做题和考试,教给我们的孩子的就是这个知识点“叫作”什么,这种题目该怎么做?比如小数,书上的解释是:像是0.1、2.35、0.26……这样的数就是小数。竟然连个定义都没有!还谈何理解。对待知识没有理解,没有探索,没有研究,没有实践。做题、考试、做作业成了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二方面是当前的教材将知识抽象化、复杂化、刻板化,脱离了生活和实际。因为现在的知识本身经过无数时间和前辈学者的积累,已经非常的精炼,提炼升华后的知识难免就会变得抽象和复杂。而我们教育者就是要将这些凝练的知识再给它还原到生活当中去,而不是告诉我们知识本来就是抽象的。第三方面现在的考试题目大多是对书本知识和课后练习的重复,很少涉及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的试卷最后的附加题个人感觉还不错,可以激发孩子的研究探索能力。但是光有题目还不够,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知识的来源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而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去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去开拓创新的能力。教学应该是激发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教给孩子探索发现的方法,帮助孩子将探索发现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引导孩子将探索发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各类问题,激励孩子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这才是学习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比如函数的讲解。初中的定义是:变化过程,2个变量x、y,y随x变化而变化。每一个有意义的x值都对应唯一y的值,称y是x的函数。高中的定义是:给定两个非空集合A、B,给出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实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则称f为定义在A上的一个函数。我在当时学的时候,就只是把定义和相关的要点都记住了。但是没有深入的理解。直到现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认真研究,才理解了函数的真正含义。

我也给我上三年级的女儿讲了函数,因为我觉得函数的学习对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以现阶段的水平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是这样讲得:函数就是研究存在关联的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如:我和你,我今年的年龄是36,你的年龄是9岁,我们的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她想了一会儿说道:“你比我大27岁”。我说:“很好,那么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是什么呢?”女儿答道:“我的年龄加27”。我接着说道:“人的年龄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如果我的年龄用y表示,你的年龄用x表示,那么y和x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用算式如何表示呢?”女儿想了一会儿说道:“y=x+27”.我高兴的称赞道:“这就是函数”。然后再结合书本上的定义,给她解释一下:“2个变量x、y(意思就是会变化的量,比如我们的年龄会随时间变化),y随x变化而变化(你的年龄x增加了,我的年龄也会增加)。每一个有意义的x值都对应唯一y的值,称y是x的函数。这就是函数。我前面跟你讲过:数学是用数字和数学符号去描述世界的一门学问,而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规律是我们认知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函数是数学当中非常重要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你前面学的四则运算、时间变化、测量、分数、倍数等等知识都是与函数有关或者可以用函数去解答的。比如刚刚举得我们两个年龄的关系。比如说你6岁的时候,爸爸多少岁。就可以用我们推出来的函数直接计算。而我们的年龄关系就是加法的关系。那你能根据你学的知识,自己研究一个函数出来吗?”女儿想了一会儿说道:“老爸你的体重是140斤,我的体重是60斤。假设你的体重用y表示,我的用x 表示,那么得到函数就是y=x+80”。听了女儿的回答我还算比较满意,于是说道:“你举得这个例子基本上包含了函数的全部要素,但是少了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起码在一定的区域内是固定不变的。你比如说,过年这段时间,你重了两斤,而我还轻了一斤呢。所以这个关系是不固定的。所以这个函数是不成立的。”女儿听了以后,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爸爸,你给我买的棒棒糖是2块钱一根的,那么假设买棒棒糖的钱数是Y,买个棒棒糖数量是x,那么得到函数就是y=2x”.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得非常棒,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函数啦。而且用到还是你上学期刚刚学的倍数的关系。’”得到我的表扬,她非常高兴,而且又学会了新的知识,她也比较兴奋。于是我趁热打铁,接着说道:“你看知识就是跟生活紧密相连,无处不在的。我们就是要在生活中学习,再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看着她闪亮的大眼睛,我非常满足:“我的努力是值得的,她不仅理解了刚刚讲的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真正的要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探索,而不是记忆和做题!如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何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意见建议:

一、思维沉浸式探索研究教学法。思维沉浸式探索研究教学法是让孩子沉浸在一个生活情景当中,在设计好的情境当中引导孩子发现知识、总结知识、提炼知识并最终用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我女儿三岁左右的时候,我带着女儿在公园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我让他们去采集果子、叶子、石子等东西,模仿原始人采集的过程。采集好了以后呢,我就提了一个问题:“你们采集的这些东西,数量是多少呢?”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学过简单的数数了,就开始在那里数。听到小朋友们的回答我鼓励到:“你们都很棒,数得都很正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字都是哪里来的吗?”基本上都说是家长教的。我就给他们解释道:“数字一开始是不存在的,是古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慢慢摸索发明出来的。现在,如果我们生活在还没有数字的远古时代,我们忙活了一天,想要知道自己收获了多少东西,或者相互比较一下收获的多少,应该怎么表示呢?”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无穷的,特别是三四岁的小孩子,思维还没有被固话的时候。他们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手指,有的用石头,有的用扣子,有的画横杠,有的用敲击的次数、有的用树叶,有的用圆圈、有的用声音。而且有的小孩子想到的方法还不止一个。这就是孩子的潜力,这就是孩子的探索创造能力,我们要去挖掘这笔宝贵的财富而不是遏制。建议从学前教育开始,研究创新好的教育方法,设计有求知欲和想象力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广大家长、老师学习掌握。

教材对比:关于分数的学习,我用上述方法是这样设计的,过程如下:

爸爸:“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吃月饼。但是你也知道爸爸和你爱吃的蛋黄月饼只有一个。那么我们就准备把他平均分成两块。那么问题来了:‘这其中的一块儿是多少呢?’”女儿回到道:“月饼的一半呗。”我接着问道:“这个‘一半’用数字如何表示呢?”女儿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我好像没学过这样的数字啊。”我接着说道:“那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这个‘一半’怎么用数字把它表示出来。首先你想一下,这个‘一半’是怎么来的呢?”女儿回到道:“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从里面随便拿出来一份就是‘一半’呀。”我接着说道:“这里面的关键词或者说关键点是哪几个呢?”女儿一边思考一边回答:“有‘平均’、‘分成’、‘两份’、‘一份’这些。”我肯定道:“非常好,其中的关键词都被你找到了,就是这些。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是把它们合成在一起看一下。你来试一下呗。”女儿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平均分两份取一份。”我肯定道:“很好,但是这个‘平均’是用来修饰‘分’的,一些类似修饰的词、描述类的词是可以进行精简的。”女儿接着说道:“那就是分为两份取一份呗。”我接着说道:“很好,那么还可以再精简一下吗?”女儿回答道:“两份取一份可以吗?”我说道:“那这个‘两份’是从多份当中取得的‘两份’还是由一个分成的‘两份’呢?这个‘分’是至关重要的。”女想了一会儿回答道:“那么分二取一呢?”我高兴的说道:“非常好,‘分二取一’就是表示类似‘一半’这样类似的数。那么分成三份呢?”女儿回答道:“那就是分三取一呗。”我接着说道:“很好,一个崭新的数字类型就诞生了,以前我们学的那些数叫整数,因为他们是完整的。今天这个数应该叫什么数呢?”女儿想了想回答道:“分数呗。”我高兴的说道:“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跟我们的先贤前辈们想到一块儿了,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接下来我们要将‘分数’设计成一个类似整数的简便的写法。”女儿问道:“那怎么设计呢?”我回答道:“你先把分数的几个要素写下来:‘分’、‘2’、‘取’、‘1’。然后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数字。”女儿第一次是把“2”圈起来然后画了一条线把它分开,后面写了个1。我说道:“很好,但是你把这条线划在数字上不是看不清楚了吗?”女儿第二次画了一条斜线在2的旁边然后把1写在了后面。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女儿自己将分数“研究”出来了。

如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共同研究探索,肯定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效果肯定会更好。而且未必不能将原有的知识进一步的进行完善。

教材上分数单元:

关于分数,课本上的讲解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像1/2,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二、游戏教学法。将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成一个相应的游戏。之前,我根据女儿学的知识设计了好多趣味游戏,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三、敢于俯下身子,向地方培训机构学习。地方培训机构,由于市场的竞争,它们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探索创新。教学没有效果,学生不感兴趣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竞争留下来的都有很多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四、集思广益,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建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广大家长在与孩子的“斗争”当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不一定比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特级教师来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