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天到了,给大家科普一下春季养生

作者:Lee12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天到了,给大家科普一下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 春天的三个月是去除陈腐,万物回春,开始生发的季节。适合早睡早起, 散步于庭院,去除头发和衣服的束缚。让身体舒展, 心情舒畅。 万物到了繁衍的时候,要放生勿杀生。对事多赞赏不要惩罚。顺应春天之气,才是养生之道。如果违逆首先伤肝......

-饮食篇(饮食养生)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在春天,万物复苏,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在这个季节,各种植物都开始发芽了。其中以春笋、柳蒿芽、刺嫩芽、香椿芽最为著名。各种野菜如蒲公英、荠荠菜、马兰头等等都看上出现。这些都是春季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多吃一点。田园里面种植的各种小菜也到了旺季。每天的食谱中都可以多安排一些。每天吃500-600克的新鲜蔬菜、野菜、芽类是最为适宜的。当然适当的吃到豆芽也是不错的。豆芽多是在冬季和早春。各种青菜和野菜匮乏的季节,用来补充的。有的人误认为春吃芽是简单的吃豆芽,这样的观点就比较片面了。

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

豌豆芽护肝,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营养成分;

蚕豆芽健脾香椿是时令名品,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饮食上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少吃 荤食、桂圆等温燥食品。

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因此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多吃黑米、菠菜、菌菇及豆制品。

起居运动篇

起居要有规律。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地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阴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一忌睡眠过多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注意早睡早起,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适当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适应春季勃勃生机,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既要保证充足睡眠,又要防止睡眠过多,一般每天睡8小时即可。 人常有一种身体困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的现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当早起,舒展形体。这样既能保持精力,同时也给机体提供了保养的环境。

二忌懒于活动,要多到户外活动

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呼出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犹如百草萌芽,风摆柳丝,晴蜒点水。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以运动后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舒服为度。 一般可选择简单易行而富有兴趣的活动为好,如散步、慢跑、乃至放风筝、 荡秋千等, 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保健功法,如太极拳、易筋经等。

三忌衣着不当

春天虽暖和, 大家不宜过早或过晚脱衣服,因早春气温乍暖乍寒,忽冷忽热,而应适当地“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部位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至。故当此时,应防风御寒,时备夹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顿去。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

四忌长期人多的公共场所逗留

春天是流行病的多发期, 春季人毛孔打开、体感温度低。免疫力有下降,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 不要频繁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还有春日渐长, 千万不要孤眠独坐,自生郁闷。改善不良情绪的最佳方法是培养陶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在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春日,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游春赏花,踏青问柳,临溪戏水,散步练功等,有助于振兴精神,忘却烦恼之事。

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情志篇(精神养生)

《黄帝内经》认为 :“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可见各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