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保障待遇、减轻负担、提升学历、优化配置……两会代表委员为教师发声!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他们,为教师发声——

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提升中小学与中职教师学历

优化教师编制

……

3月4日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

两会代表委员今年带来

哪些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议案和提案?

一起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 刘林

建议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

2019年,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即“教师减负20条”,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

近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调研中发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的问题仍有存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人不够用以及年轻教师任务多、压力大等问题。

对上述现象,刘林建议:

一是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国家标准,地方根据核定后的标准,统筹本地事业单位编制指标,并运用员额制、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中小学用人需求,解决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人手不足问题;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不仅要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入口关”,而且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对布置给中小学的任务、事项再协调再优化,防止叠加效应,布置新任务要站在中小学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成为真正的“娘家人”;

三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知识素养,以科技赋能教育,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民进中央

建议减少教师参与网络点赞转发工作

为了真正将教师减负落到实处,民进中央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提案建议:

一是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明确禁止进校园活动的范围,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民进中央建议,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提升监管层级,由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机构,设立投诉专线、增设投诉网络平台模块,定期对市县党政机关、学校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政策文件的相关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是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供给机制。支持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调整教师工作时间,根据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差异实行灵活的弹性坐班制;将艺术兴趣活动等课后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由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委托校外专业机构实施,学校负责总体设计和监督评价,减少教师课后服务的时间成本和教学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 许玲

建议提升中小学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学历

202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为专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为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虽然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

一是系统性地优化教师培养院校的结构。随着大陆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当前的教师培养层次与院校结构已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建议: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地方本科层次师范院校提质增效,通过联合办学、本硕一体化等,因地制宜地开展卓越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生均拨款机制,制定各种专项师范生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进一步充实师范生培养的力量。

二是全面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当前亟需提升师范生培养层次,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建议:一方面扩大国家层面的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与培养层次,提高地方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二是逐步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给有资质培养教育硕士的单位更多政策扶持。

三是完善存量教师学历提升的相关制度。建议推进各地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合作开展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项目,出台在职进修相关保障政策,完善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激励政策,激励在岗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帮助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或实现转岗。

全国政协委员 张志勇

建议切实保障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工资待遇

对于未来如何保障教师待遇,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认为,中西部地区高中教师待遇低,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高中发展提升面临的挑战之一。

张志勇建议:

一要健全中西部地区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二要提高中西部地区新入职县中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强化边疆县、民族县、脱贫攻坚巩固县高中学校新进教师“一揽子”待遇保障政策供给;

三要确保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建议优化布局教师资源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非均衡推进,人口跨地区流动加剧,带来生源数量增减造成编制余缺新问题。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短缺与过剩问题反复交替出现。对此,张志勇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公办幼儿教师编制配备标准。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求的逐步下降,按照现有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资源供给总体将出现“过剩”,这为国家财政供养教师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为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提供了可能。

二是加强人口导入区教师编制供给力度。今后大陆人口向东部过度集中趋势开始缓解,西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回流现象,区域均衡发展势头已现;直辖市人口增长将从高速向低速转变,并将呈现趋于稳定的低速增长状态;省会都市圈的人口增长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地级城市总体上基本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各省要调度重视对人口导入区教师编制资源的专项供给,每年根据学龄人口增长情况,给予专项编制指标。

三是实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配备专项行动。适应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需要,各省要全面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启动实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师配备专项行动计划,确保用三至五年时间,配齐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育、劳动、心理健康教师。

四是尽快调整优化县域中小学教师编制配置政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演进,乡村、乡镇人口占比会继续减少,县域人口仍将是大陆未来城镇新增人口的主要供给来源。也就是说,县域学龄人口会继续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了重要机遇。发达国家、世界教育强国中小学班额大都降到了30人以内。也有研究认为,最优班额要控制在25人以内。国家应尽快调整已实施了近20年的小学1:19、初中1:13.5、高中1:12.5的教师编制标准,逐步降低中小学标准班额,按照班师比核定教师配备数额。

全国政协委员 兰臻

建议提升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师资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因此,提升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全面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带来了《提升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师资水平 推动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她建议:

一是完善师范生培养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范类院校的引领作用,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区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财政经费倾斜,从源头上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教师来源问题。

二是统筹师资力量配备使用。加强统筹协作,以区域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学校分布情况,综合距离、交通等各方面的因素,把区域内的学校划分为若干学区,以学区为整体进行教师配备;教师可以同时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的课程,课程表由学区统一编制。

三是加强城乡师资交流协作。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区师教师综合素质。因地制宜适时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和少数民族集居区学校“结对子”“一对一”定点扶持。支持少数民族集居区师资到“结对子”学校跟班进修,实地领悟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快提升少数民族集居区师资力量水平。

四是探索建立住房保障机制。解决好住房保障问题,将解决不少年轻教师的后顾之忧,切实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部分地区探索建立相关住房保障机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低于市场租金限价出租、能长期稳定居住的保障性住房,为年轻教师安心扎根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工作提供稳定可靠优惠住房保障。

民进中央

建议将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能力列入教师资格考试

近年来,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引发公众关注。而学校、家庭、社会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应对机制。对此,民进中央拟提交相关提案,建议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预处置能力列入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同时,提案建议,应加强心理门诊建设,县级医院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并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来源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

编辑 | 白衣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致教师:新的一年,愿你做这样的教师

《中国课改观察》特刊正式出炉

2023年中小学春季开学温馨提示

2023教育工作重点: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