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障待遇、減輕負擔、提升學曆、優化配置……兩會代表委員為教師發聲!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中國教師報】

他們,為教師發聲——

提高中國小教師待遇

減輕中國小教師負擔

提升中國小與中職教師學曆

優化教師編制

……

3月4日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開幕

兩會代表委員今年帶來

哪些與教師息息相關的議案和提案?

一起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 劉林

建議切實減輕中國小教師過重負擔

2019年,中辦、國辦下發《關于減輕中國小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幹意見》,即“教師減負20條”,受到廣大中國小教師的普遍歡迎。

近期,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劉林在調研中發現,大中型城市中國小編制不足、人手緊張的問題仍有存在,一些中國小出現了人不夠用以及年輕教師任務多、壓力大等問題。

對上述現象,劉林建議:

一是根據現階段中國小教育發展實際和未來需要,重新核定中國小編制國家标準,地方根據核定後的标準,統籌本地事業機關編制名額,并運用員額制、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滿足中國小用人需求,解決大中型城市中國小人手不足問題;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強化中國小教師工作量與崗位任務統籌協調機制,不僅要把住社會事務進校園的“入口關”,而且教育系統内部也要對布置給中國小的任務、事項再協調再優化,防止疊加效應,布置新任務要站在中國小教師的角度換位思考,成為真正的“娘家人”;

三是加強中國小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教育訓練,提高運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先進技術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知識素養,以科技賦能教育,為中國小教師減負。

民進中央

建議減少教師參與網絡點贊轉發工作

為了真正将教師減負落到實處,民進中央今年兩會帶來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教師負擔的提案》。提案建議:

一是健全教師負擔管理機制。細化教師減負清單内容,增強執行的可操作性,明确教師的工作職責範圍,明确禁止進校園活動的範圍,明确學校拒絕非教學事務幹擾的權利和保障制度。民進中央建議,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對要求教師關注的公衆号、網絡平台,以及需要教師參與完成的點贊、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查,整合網絡管理資源,減少教師參與頻次、避免重複參與,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監督。提升監管層級,由省級教育督導部門牽頭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督機構,設立投訴專線、增設投訴網絡平台子產品,定期對市縣黨政機關、學校落實“減輕中國小教師負擔”政策檔案的相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二是優化課後服務師資供給機制。支援學校結合工作實際需要調整教師工作時間,根據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差異實行靈活的彈性坐班制;将藝術興趣活動等課後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由教育行政部門擇優委托校外專業機構實施,學校負責總體設計和監督評價,減少教師課後服務的時間成本和教學壓力。

全國政協委員 許玲

建議提升中國小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學曆

2021年11月29日教育部釋出《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幼稚園、中國小教師的學曆要求為專科、大學層次,職業學校教師為大學畢業及其以上學曆。雖然與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但與世界教育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建議:

一是系統性地優化教師培養院校的結構。随着大陸教育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目前的教師培養層次與院校結構已不能适應未來教育的發展需求。建議:一方面加強對地方師範院校的支援力度,引導地方大學層次師範院校提質增效,通過聯合辦學、本碩一體化等,因地制宜地開展卓越師資的培養;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生均撥款機制,制定各種專項師範生傾斜政策,引導和鼓勵高水準綜合大學參與教師培養,尤其是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進一步充實師範生培養的力量。

二是全面提升教師培養的學曆層次。目前亟需提升師範生培養層次,提高教師的學曆水準。建議:一方面擴大國家層面的公費師範生的培養規模與培養層次,提高地方師範院校辦學水準和辦學層次。二是逐漸擴大全國教育碩士招生規模,逐年增加師範專業學生免試攻讀研究所學生計劃人數,給有資質培養教育碩士的機關更多政策扶持。

三是完善存量教師學曆提升的相關制度。建議推進各地師範院校和高水準綜合大學合作開展在職教師學曆提升項目,出台在職進修相關保障政策,完善在職教師學曆提升激勵政策,激勵在崗教師提升學曆水準,幫助教師提升學曆層次或實作轉崗。

全國政協委員 張志勇

建議切實保障中西部地區縣中教師工資待遇

對于未來如何保障教師待遇,如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勇認為,中西部地區高中教師待遇低,已成為中西部地區縣域高中發展提升面臨的挑戰之一。

張志勇建議:

一要健全中西部地區縣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二要提高中西部地區新入職縣中教師待遇保障水準,強化邊疆縣、民族縣、脫貧攻堅鞏固縣高中學校新進教師“一攬子”待遇保障政策供給;

三要確定中西部地區縣中教師工資待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水準。

建議優化布局教師資源配置

随着城市化程序非均衡推進,人口跨地區流動加劇,帶來生源數量增減造成編制餘缺新問題。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的短缺與過剩問題反複交替出現。對此,張志勇建議:

一是盡快出台公辦幼兒教師編制配備标準。随着各地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需求的逐漸下降,按照現有編制标準,中國小教師資源供給總體将出現“過剩”,這為國家财政供養教師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為出台公辦幼稚園教師編制配備标準提供了可能。

二是加強人口導入區教師編制供給力度。今後大陸人口向東部過度集中趨勢開始緩解,西部地區開始出現人口回流現象,區域均衡發展勢頭已現;直轄市人口增長将從高速向低速轉變,并将呈現趨于穩定的低速增長狀态;省會都市圈的人口增長未來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地級城市總體上基本處于“不上不下”的狀态。在這種背景下,各省要排程重視對人口導入區教師編制資源的專項供給,每年根據學齡人口增長情況,給予專項編制名額。

三是實施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教師配備專項行動。适應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需要,各省要全面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啟動實施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教師配備專項行動計劃,確定用三至五年時間,配齊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體育、勞動、心理健康教師。

四是盡快調整優化縣域中國小教師編制配置政策。随着城鎮化程序的繼續演進,鄉村、鄉鎮人口占比會繼續減少,縣域人口仍将是大陸未來城鎮新增人口的主要供給來源。也就是說,縣域學齡人口會繼續呈下降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為推進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中國小實施小班化教學提供了重要機遇。發達國家、世界教育強國中國小班額大都降到了30人以内。也有研究認為,最優班額要控制在25人以内。國家應盡快調整已實施了近20年的國小1:19、國中1:13.5、高中1:12.5的教師編制标準,逐漸降低中國小标準班額,按照班師比核定教師配備數額。

全國政協委員 蘭臻

建議提升民族聚居區義務教育師資水準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鄉村振興、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鄉村教育發展,特别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教育發展。是以,提升民族聚居區義務教育師資水準,全面促進民族教育高品質發展,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國小黨委書記蘭臻帶來了《提升民族聚居區義務教育師資水準 推動少數民族義務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提案。她建議:

一是完善師範生培養模式。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聚居區師範類院校的引領作用,實施少數民族聚居區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财政經費傾斜,從源頭上解決少數民族聚居區教師來源問題。

二是統籌師資力量配備使用。加強統籌協作,以區域為機關,根據當地的學校分布情況,綜合距離、交通等各方面的因素,把區域内的學校劃分為若幹學區,以學區為整體進行教師配備;教師可以同時擔任兩個或兩個以上學校的課程,課程表由學區統一編制。

三是加強城鄉師資交流協作。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全面提升少數民族聚居區師教師綜合素質。因地制宜适時出台政策措施,鼓勵城市學校和少數民族集居區學校“結對子”“一對一”定點扶持。支援少數民族集居區師資到“結對子”學校跟班進修,實地領悟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借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較快提升少數民族集居區師資力量水準。

四是探索建立住房保障機制。解決好住房保障問題,将解決不少年輕教師的後顧之憂,切實為少數民族地區教師隊伍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部分地區探索建立相關住房保障機制,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建設、低于市場租金限價出租、能長期穩定居住的保障性住房,為年輕教師安心紮根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工作提供穩定可靠優惠住房保障。

民進中央

建議将發現學生心理問題能力列入教師資格考試

近年來,中國小生抑郁、焦慮、自傷等心理問題引發公衆關注。而學校、家庭、社會還未建立起有效的應對機制。對此,民進中央拟送出相關提案,建議将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和預處置能力列入教師資格考試内容。

同時,提案建議,應加強心理門診建設,縣級醫院實作青少年心理健康專科全覆寫,并考慮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

來源 |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

編輯 | 白衣

商務合作請撥打010-82296824(梁老師)

010-82296739(康老師)

緻教師:新的一年,願你做這樣的教師

《中國課改觀察》特刊正式出爐

2023年中國小春季開學溫馨提示

2023教育工作重點:把讀書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本文來自【中國教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