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死不瞑目啊。”1764年正月初一,曹雪芹躺在家中破席上,留下最后的遗言。此时,家中已再无一口吃食。 “都云作者痴,谁解

作者:平南

“死不瞑目啊。”1764年正月初一,曹雪芹躺在家中破席上,留下最后的遗言。此时,家中已再无一口吃食。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曹雪芹为古典名著《红楼梦》写下的一句话。

事实上,曹雪芹为红楼梦耗尽了毕生的心血。

在他的笔下,贾府显赫一时,无论是贾宝玉还是他身边的那些人都是吃尽穿绝,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现实中的曹雪芹却是穷病交加,最终孤苦离世。

《红楼梦》是一部写实小说,虽然作者声称,朝代背景完全架空,在真实的历史之中无评可考,不过相关学者却认为,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就是明清时期的中国。

既然如此,曹雪芹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再以假语存之”呢?

由于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上层贵族,自从清军入关之后,清朝的皇帝出于政治需要,对文学领域进行了严密的控制,由清一代,统治者制造了许多“文字狱”。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曹雪芹只好采取这种特殊的写作方法。

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大,原因是曹家地位显赫,并非旁人所能企及。

众所周知,曹雪芹的祖父名叫曹寅,他与康熙皇帝之间有一层“发小”的关系。

康熙算是一位重情义的帝王,他在曹寅身患痢疾之后,特意调用了宫廷里面的特供药赐与曹寅,可惜的是,由于路途遥远,曹寅没等到御药到手,已经撒手人寰。

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亏欠,也为了给曹家后人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康熙皇帝任命曹家子弟出任江宁织造,这可是一个肥缺,它是为皇帝置办龙袍的衙门,无论是采办还是制作,都有不少的油水可捞。

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曹家,真可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然而,细细考究之下,曹家已经有些败亡的迹象。

由于康熙皇帝多次南巡都住在曹家,外加曹府自己经营不善,到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曹家亏欠国库许多银两。

康熙皇帝看在已经去世多年的曹寅面上,对曹家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一直没有处理。

康熙六十一年,皇帝驾崩,新君雍正即位。雍正与康熙虽是父子,性格却完全不同。

如果说,康熙皇帝对待曹家还算仁慈,雍正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他刚刚登基,就明确宣示:“朕今不能如皇考宽容”意思是说,我绝不能和父亲一样,对你们太好了!

雍正六年,曹家遭到查抄。这一年,曹雪芹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如果说人生好比过山车一般有起有伏,那么,十四岁这一年,竟是曹雪芹人生的顶端,从此以后,他开始走“下坡路”而且一生都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由于资金短缺,曹雪芹不得不搬家,他来到京城西郊的新家,开始写作红楼梦。

最初的时候,曹雪芹也没想到,自己写的书能有这样高的知名度,他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之中传阅了一下。

然而,红楼就这样流传开来,以至于到了后来,京城传出这样一句话: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算你读的书再多,如果你对红楼一无所知,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

自从汉武帝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以来,儒家经典就成为读书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存在,红楼梦能获得这样的赞誉,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红楼梦的书稿在传阅的过程中,竟然遗失了,流传到现在的版本,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的“续书”由于和原文意境相差太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为世人承认。

关于红楼梦原著为何遗失,古往今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由于书中的隐喻“犯忌”因此被人为销毁。

如果真是那样,无论是对曹雪芹本人来说,还是对“红迷”而言,都是永远的缺憾。

曹雪芹所要承受的痛苦还不止这些。

原来,曹雪芹的夫人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让他非常开心,然而好景不长,这个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孩子,竟然走在了曹雪芹前面。

因此,当曹雪芹去世时才会大喊:“我死不瞑目!”此时他的家中再无一口吃食,如此落魄。

而他也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声叹息,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历史开讲#

参考资料:

《曹雪芹传》

“死不瞑目啊。”1764年正月初一,曹雪芹躺在家中破席上,留下最后的遗言。此时,家中已再无一口吃食。 “都云作者痴,谁解
“死不瞑目啊。”1764年正月初一,曹雪芹躺在家中破席上,留下最后的遗言。此时,家中已再无一口吃食。 “都云作者痴,谁解
“死不瞑目啊。”1764年正月初一,曹雪芹躺在家中破席上,留下最后的遗言。此时,家中已再无一口吃食。 “都云作者痴,谁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