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作者:博槐历史

儿时的玩伴,长大的战友,建国的基石,一生的守护。

徐达与朱元璋,凤阳的两兄弟:小时候,他守护着他的稚嫩;征战时,他守护着他的梦想;建国时,他守护着他的伟业;戍边时,他守护着他的国土;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甚至去世后,在金陵城的金山上,徐达依然守护着朱元璋的坟墓,跟随着紫微星,仿佛在遥远的星海里仍然继续他们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如此精彩,他们的感情如此深厚,却在史学界留下了一个千古难题:朱元璋到底对不对徐达的死负责呢?

天下乱未定,少年初长成

元末明初的时代,是中原大陆最黑暗的年代,是中原大陆需要厚积薄发的年代。元朝长达九十七年的统治,带给了中原大陆惨绝人寰的灾难,人民的生活被践踏:日益累计的腐败,层层剥削着的官僚阶级,成为了民众头上的一座挥之不去的大山。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天下苦元久矣,民众需要有领导者站出来反抗暴政,反抗剥削。而在安徽省的凤阳县的一处村庄,一群青年顺应民意,也顺应他们内心远大的志向。

三位从小就认识的青年,跟随着当地由郭子兴带领的起义军,攻取了濠州,开始了自己伟大事业的第一步。这里面就有我们的主角,徐达和朱元璋。

徐达自幼勤学武艺,同时也善于观察言语,思考自己的处境,因此不仅磨练出一身本事,也有着很强的为人处世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徐达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这对他以后血雨腥风的戎马生涯十分有帮助。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朱元璋称他这时“动静语墨,悉超群英”,夸赞徐达遇事冷静,做事简洁,举止修养颇有大将风采,对他十分的信任,把徐达和汤河视作自己建功立业的左膀右臂。

在郭子兴帐下军队组成部分复杂,而郭子兴所处的南方聚义军也内部矛盾不断,朱元璋思寻濠州不是久留之地,如果自己的事业需要更进一步,那么就要有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

于是朱元璋带着自己的亲信徐达,汤和等人离开郭子兴,南下夺取了滁州,在此地安营扎寨,另图发展,之后又攻下了和州。

作为朱元璋手下的武将重臣,徐达在这几次奔波战斗中身先士卒,和士族同甘共苦,治军严明,也因此更得朱元璋赏识和器重。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不久后郭子兴部和孙德崖部产生冲突,后者被扣留。朱元璋只身前往去救出孙德崖,没想到却被孙的部下抓住,要杀之以敬孙德崖。

徐达闻讯,也只身前往朱元璋被关押的地方,提出让自己做人质放出朱元璋。这份生死情谊感动了朱元璋,在这件事情平息之后,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荡平南方寇,霸业初始兴

彼时的南方,起义军内部情况错综复杂,貌合神离,小冲突不断。这时,只有不断发展自身实力,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和州太小,朱元璋制定了了计划,攻下南京,以南京作为根据地,不仅能扩大军队规模,还能有操练水军的地方。

彼时的南京,名作集庆路,在元军的手里。徐达做先锋,首先攻下了安徽周围的县城州府,扩大军队,之后与汤和合军一部,水陆并进,很快便攻破了南京,徐达此役立下卓著军功。

同年七月,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自立为吴国公,封徐达为枢密院事,把徐达看做是自己文武百官之首,统领全军。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朱元璋很快解决了后勤问题,但仍然面临着很严峻的军事问题,陈友谅,张士诚,还有残余的元朝军队,对着新兴的朱元璋虎视眈眈,都把朱元璋部看做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徐达此时被委以重任:首先徐达率军京口,消灭元军,与常遇春等人驻扎京口。期间徐达命令所率军队严整军队纪律,不能像其他的起义军那样,进入城池烧杀抢掠。

因此朱元璋军在江南等地声望颇起,人们都期望尽快迎接朱元璋军队的到来。朱元璋因此更加信任徐达的领兵能力,认为徐达是文武兼备的人才。

稳定住了民心,但是根据地的外部灾难不断:首先是张士诚发难,张士诚率军进攻京口。徐达镇守此地,以逸待劳,摆出空城计,诱惑张士诚深入,并在两侧设立伏兵,背后设置骑兵,包夹陈军。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此一番大败对手,消灭了陈部的嚣张气焰,同时徐达也防守住了张士诚的多次反攻。几个月间,张士诚部损失惨重,趁夜出逃,徐达率军反攻,顺次攻下宣城,宜兴,常熟等地,巩固了才建立起的吴国政权。

朱元璋以此为根据地,经过两年的发展,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被全面接管。而徐达正是这些战功的建立者,是朱元璋的最得力的先锋军。

张士诚发难之后,刚刚夺权的陈友谅也不安分,他首先就将矛头对准了朱元璋。陈友谅兵分三路,一路攻击池州,一路攻击洪都,同时陈友谅率号称六十万大军经鄱阳湖直指应天府。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陈友谅声称,首战即决战,一战定生死,意图一举拿下朱元璋军。徐达此时统率全军,通过自己的计谋,首先除掉了对方的主将赵普胜,之后放出假情报,使陈友谅军反复奔波,最终徐达攻下池州,斩首一万多,气煞陈友谅。

陈友谅之后又联络另一位失败者张士诚,欲再次夹击朱元璋军。徐达趁虚攻击陈友谅的后部城市,袭击安庆,破事陈友谅向西逃走,暂停进攻;之后又在江州大破陈友谅军。

时间来到鄱阳湖之战,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在湖上江舸横行,巨大的船帆遮天蔽日。徐达未言畏惧,亲在率领前锋军队,以一当十,分离杀敌,震慑住了敌军。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之后他又指挥军队鏖战,陈友谅军士气日渐衰微,陈友谅也不幸在船上中箭而亡,明军大胜,取得了在南方的绝对地位和优势。

鄱阳湖大战后,徐达率军清理陈友谅残部,在数十次的战役后,消灭大部分敌军,肃清了南方,朱元璋也自立为吴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位列百官之首,说明朱元璋对徐达还是十分的信任。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在朱元璋心中,徐达不仅仅是破阵杀敌的利器,更是维护百官秩序的定海神针,这是对友谊的肯定,更是一份对天下的渴望——欲成事必先利其器,而徐达,就是朱元璋手中的利器。

踏平张士诚,北伐中原计

陈友谅死后,张士诚及其残部又蠢蠢欲动。张士诚在第二次失败后,选择和元军联手进攻朱元璋,在元军的根据地北方地区,张士诚以山东为根据地,迅速攻击了朱元璋驻守薄弱的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这时朱元璋派徐达首先攻击淮东地区,占领了浙江和山东的一些据点,之后徐达又攻击浙西地区,占领了嘉兴,杭州等经济重镇,最后徐达与常遇春合击平江,将张士诚围在城内,张部拒不投降。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徐达下狠心强攻城池,以云梯冲车为辅,很快进入城内,剿灭了张士诚部。一如既往地,徐达命令军队进城后严守军规,不得侵犯百姓,这一举动得到朱元璋赏识。

南方群雄割据的时代走向了灭亡,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要实现自己小时候设立的远大理想:消灭元朝。

彼时元朝占据北方诸省,主要军队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朱元璋首先伐罪吊民,发文谴责元朝官场腐败,欺压人民。

另一方面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以常遇春为副将,率领近三十万大军,首先进攻山东。仅1637年十一月开始的两个月,徐达便攻克了山东绝大多数地方,元军节节败退,军队无人听令,民众听闻朱元璋军到,夹道欢迎。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北伐第一步胜利后,朱元璋在1638年正月正式建国,国号为明,徐达被册封为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太傅。

在短暂的喜悦后,徐达率军迅速清理了黄河附近的山西,陕西等地的元军。同年七月,除了大都外,其余北方部分均已被徐达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治军纪律攻下。

元城府抵挡不住军事压力和民众的反攻,被迫放弃大都,逃回了草原,长达97年的统治,在此刻土崩瓦解,而这正是朱元璋的梦想,他手中的武器,徐达,亲自斩灭了元朝。

之后徐达继续统领北方战事,一方面清楚元朝残党,一方面继续北上,彻底消灭旧元朝廷余孽,先后攻下了陕西,岭北等地。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此外,徐达吸取宋朝的教训,他着重建设了北方的军事事业,不仅在长城屯田,解决兵民结合的需求,同时还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练兵,使北方的军队获得了锻炼和补充,因此,徐达又被称作“大明的万里长城”,以纪念他在北部做出的贡献。

一代将才,命陨紫薇山

可怜一代文物兼备的将才,也要面对命运的最终审判,也没能逃离病痛的折磨。徐达在北平备战期间,不幸患上背疮,坐卧难安,生活十分不便。随着病情日渐加重,第二年徐达便回到了南京,陪在朱元璋身边走完自己的最后一程。

但是还没过完一整个春天,徐达病情加重,一代南征北战的将星,一代文武双全的帅才,年仅五十四岁就不幸离世,全国震痛。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朱元璋因此也停朝数月,悲怆万分,看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兄弟,竟如此早逝,心中悲哀,另其葬于自己的陵墓之旁,只冀希死后还能陪在徐达身旁。

但历史上徐达之死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朱元璋担心徐达在北方实力过大,听说徐达生病后立马召回,甚至在春宴后,夜里赏赐徐达烧鹅,而徐达身患背疮,不能使用肉类,会加剧病情,使伤口恶化。

据闻徐达收到“赏赐”后,大哭着吃完了烧鹅,深夜背疮恶化,不久便一命呜呼。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那么朱元璋有没有这么做呢?笔者认为是没有的。

一方面徐达一生磊落,虽然武功居多,但他在多年的征战中也累积了为人处世的一套规则,深的朱元璋赏识,徐达能够做到功高而不逾界,外部也做到不结交营私,几乎和蓝玉,李善长等人只是浅浅之交,不偏不倚。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徐达也是绝对的信任,几乎把徐达视为自己的家人,在朝内,让徐达担任其辅佐太子的重任,在朝外,命令徐达掌握大军所有的军权,偶有失败也不过问徐达。

同时徐达在外表现出的军纪严明,爱民如子,正是朱元璋希望自己的臣子做到的,而徐达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这样才能告诉民众,元朝压迫已久,而朱元璋的明军是来带来美好生活的。

解析历史问题: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徐达

这样子一个功臣名将和挚友,朱元璋怎么会忍心除去呢?

徐达是战功卓著的武将,不过这却掩盖了他作为帅才的心思缜密,而位至百官之首,更是需要独特的生存之道。

谨慎,爱民,思考。谁人不想有文物双全之梦呢?谁人又不想有如此守护之挚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