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作者:博槐曆史

兒時的玩伴,長大的戰友,建國的基石,一生的守護。

徐達與朱元璋,鳳陽的兩兄弟:小時候,他守護着他的稚嫩;征戰時,他守護着他的夢想;建國時,他守護着他的偉業;戍邊時,他守護着他的國土;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甚至去世後,在金陵城的金山上,徐達依然守護着朱元璋的墳墓,跟随着紫微星,仿佛在遙遠的星海裡仍然繼續他們的故事。

他們的故事如此精彩,他們的感情如此深厚,卻在史學界留下了一個千古難題:朱元璋到底對不對徐達的死負責呢?

天下亂未定,少年初長成

元末明初的時代,是中原大陸最黑暗的年代,是中原大陸需要厚積薄發的年代。元朝長達九十七年的統治,帶給了中原大陸慘絕人寰的災難,人民的生活被踐踏:日益累計的腐敗,層層剝削着的官僚階級,成為了群眾頭上的一座揮之不去的大山。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天下苦元久矣,群眾需要有上司者站出來反抗暴政,反抗剝削。而在安徽省的鳳陽縣的一處村莊,一群青年順應民意,也順應他們内心遠大的志向。

三位從小就認識的青年,跟随着當地由郭子興帶領的起義軍,攻取了濠州,開始了自己偉大事業的第一步。這裡面就有我們的主角,徐達和朱元璋。

徐達自幼勤學武藝,同時也善于觀察言語,思考自己的處境,是以不僅磨練出一身本事,也有着很強的為人處世的本領,更重要的是徐達有着自己特殊的見解,這對他以後血雨腥風的戎馬生涯十分有幫助。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朱元璋稱他這時“動靜語墨,悉超群英”,誇贊徐達遇事冷靜,做事簡潔,舉止修養頗有大将風采,對他十分的信任,把徐達和湯河視作自己建功立業的左膀右臂。

在郭子興帳下軍隊組成部分複雜,而郭子興所處的南方聚義軍也内部沖突不斷,朱元璋思尋濠州不是久留之地,如果自己的事業需要更進一步,那麼就要有更廣闊的天地去發展。

于是朱元璋帶着自己的親信徐達,湯和等人離開郭子興,南下奪取了滁州,在此地安營紮寨,另圖發展,之後又攻下了和州。

作為朱元璋手下的武将重臣,徐達在這幾次奔波戰鬥中身先士卒,和士族同甘共苦,治軍嚴明,也是以更得朱元璋賞識和器重。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不久後郭子興部和孫德崖部産生沖突,後者被扣留。朱元璋隻身前往去救出孫德崖,沒想到卻被孫的部下抓住,要殺之以敬孫德崖。

徐達聞訊,也隻身前往朱元璋被關押的地方,提出讓自己做人質放出朱元璋。這份生死情誼感動了朱元璋,在這件事情平息之後,兩人的關系更加親密無間。

蕩平南方寇,霸業初始興

彼時的南方,起義軍内部情況錯綜複雜,貌合神離,小沖突不斷。這時,隻有不斷發展自身實力,才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根本途徑。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和州太小,朱元璋制定了了計劃,攻下南京,以南京作為根據地,不僅能擴大軍隊規模,還能有操練水軍的地方。

彼時的南京,名作集慶路,在元軍的手裡。徐達做先鋒,首先攻下了安徽周圍的縣城州府,擴大軍隊,之後與湯和合軍一部,水陸并進,很快便攻破了南京,徐達此役立下卓著軍功。

同年七月,朱元璋改集慶路為應天府,自立為吳國公,封徐達為樞密院事,把徐達看做是自己文武百官之首,統領全軍。

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朱元璋很快解決了後勤問題,但仍然面臨着很嚴峻的軍事問題,陳友諒,張士誠,還有殘餘的元朝軍隊,對着新興的朱元璋虎視眈眈,都把朱元璋部看做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徐達此時被委以重任:首先徐達率軍京口,消滅元軍,與常遇春等人駐紮京口。期間徐達指令所率軍隊嚴整軍隊紀律,不能像其他的起義軍那樣,進入城池燒殺搶掠。

是以朱元璋軍在江南等地聲望頗起,人們都期望盡快迎接朱元璋軍隊的到來。朱元璋是以更加信任徐達的領兵能力,認為徐達是文武兼備的人才。

穩定住了民心,但是根據地的外部災難不斷:首先是張士誠發難,張士誠率軍進攻京口。徐達鎮守此地,以逸待勞,擺出空城計,誘惑張士誠深入,并在兩側設立伏兵,背後設定騎兵,包夾陳軍。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此一番大敗對手,消滅了陳部的嚣張氣焰,同時徐達也防守住了張士誠的多次反攻。幾個月間,張士誠部損失慘重,趁夜出逃,徐達率軍反攻,順次攻下宣城,宜興,常熟等地,鞏固了才建立起的吳國政權。

朱元璋以此為根據地,經過兩年的發展,江蘇,安徽,浙江等地被全面接管。而徐達正是這些戰功的建立者,是朱元璋的最得力的先鋒軍。

張士誠發難之後,剛剛奪權的陳友諒也不安分,他首先就将矛頭對準了朱元璋。陳友諒兵分三路,一路攻擊池州,一路攻擊洪都,同時陳友諒率号稱六十萬大軍經鄱陽湖直指應天府。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陳友諒聲稱,首戰即決戰,一戰定生死,意圖一舉拿下朱元璋軍。徐達此時統率全軍,通過自己的計謀,首先除掉了對方的主将趙普勝,之後放出假情報,使陳友諒軍反複奔波,最終徐達攻下池州,斬首一萬多,氣煞陳友諒。

陳友諒之後又聯絡另一位失敗者張士誠,欲再次夾擊朱元璋軍。徐達趁虛攻擊陳友諒的後部城市,襲擊安慶,破事陳友諒向西逃走,暫停進攻;之後又在江州大破陳友諒軍。

時間來到鄱陽湖之戰,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在湖上江舸橫行,巨大的船帆遮天蔽日。徐達未言畏懼,親在率領前鋒軍隊,以一當十,分離殺敵,震懾住了敵軍。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之後他又指揮軍隊鏖戰,陳友諒軍士氣日漸衰微,陳友諒也不幸在船上中箭而亡,明軍大勝,取得了在南方的絕對地位和優勢。

鄱陽湖大戰後,徐達率軍清理陳友諒殘部,在數十次的戰役後,消滅大部分敵軍,肅清了南方,朱元璋也自立為吳王,任命徐達為左相國,位列百官之首,說明朱元璋對徐達還是十分的信任。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在朱元璋心中,徐達不僅僅是破陣殺敵的利器,更是維護百官秩序的定海神針,這是對友誼的肯定,更是一份對天下的渴望——欲成事必先利其器,而徐達,就是朱元璋手中的利器。

踏平張士誠,北伐中原計

陳友諒死後,張士誠及其殘部又蠢蠢欲動。張士誠在第二次失敗後,選擇和元軍聯手進攻朱元璋,在元軍的根據地北方地區,張士誠以山東為根據地,迅速攻擊了朱元璋駐守薄弱的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這時朱元璋派徐達首先攻擊淮東地區,占領了浙江和山東的一些據點,之後徐達又攻擊浙西地區,占領了嘉興,杭州等經濟重鎮,最後徐達與常遇春合擊平江,将張士誠圍在城内,張部拒不投降。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徐達下狠心強攻城池,以雲梯沖車為輔,很快進入城内,剿滅了張士誠部。一如既往地,徐達指令軍隊進城後嚴守軍規,不得侵犯百姓,這一舉動得到朱元璋賞識。

南方群雄割據的時代走向了滅亡,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标,就要實作自己小時候設立的遠大理想:消滅元朝。

彼時元朝占據北方諸省,主要軍隊分布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朱元璋首先伐罪吊民,發文譴責元朝官場腐敗,欺壓人民。

另一方面以徐達為征虜大将軍,以常遇春為副将,率領近三十萬大軍,首先進攻山東。僅1637年十一月開始的兩個月,徐達便攻克了山東絕大多數地方,元軍節節敗退,軍隊無人聽令,群眾聽聞朱元璋軍到,夾道歡迎。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北伐第一步勝利後,朱元璋在1638年正月正式建國,國号為明,徐達被冊封為中書右丞相兼太子太傅。

在短暫的喜悅後,徐達率軍迅速清理了黃河附近的山西,陝西等地的元軍。同年七月,除了大都外,其餘北方部分均已被徐達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治軍紀律攻下。

元城府抵擋不住軍事壓力和群眾的反攻,被迫放棄大都,逃回了草原,長達97年的統治,在此刻土崩瓦解,而這正是朱元璋的夢想,他手中的武器,徐達,親自斬滅了元朝。

之後徐達繼續統領北方戰事,一方面清楚元朝殘黨,一方面繼續北上,徹底消滅舊元朝廷餘孽,先後攻下了陝西,嶺北等地。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此外,徐達吸取宋朝的教訓,他着重建設了北方的軍事事業,不僅在長城屯田,解決兵民結合的需求,同時還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練兵,使北方的軍隊獲得了鍛煉和補充,是以,徐達又被稱作“大明的萬裡長城”,以紀念他在北部做出的貢獻。

一代将才,命隕紫薇山

可憐一代文物兼備的将才,也要面對命運的最終審判,也沒能逃離病痛的折磨。徐達在北平備戰期間,不幸患上背瘡,坐卧難安,生活十分不便。随着病情日漸加重,第二年徐達便回到了南京,陪在朱元璋身邊走完自己的最後一程。

但是還沒過完一整個春天,徐達病情加重,一代南征北戰的将星,一代文武雙全的帥才,年僅五十四歲就不幸離世,全國震痛。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朱元璋是以也停朝數月,悲怆萬分,看着自己一路走來的兄弟,竟如此早逝,心中悲哀,另其葬于自己的陵墓之旁,隻冀希死後還能陪在徐達身旁。

但曆史上徐達之死頗有争議,有人認為朱元璋擔心徐達在北方實力過大,聽說徐達生病後立馬召回,甚至在春宴後,夜裡賞賜徐達燒鵝,而徐達身患背瘡,不能使用肉類,會加劇病情,使傷口惡化。

據聞徐達收到“賞賜”後,大哭着吃完了燒鵝,深夜背瘡惡化,不久便一命嗚呼。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那麼朱元璋有沒有這麼做呢?筆者認為是沒有的。

一方面徐達一生磊落,雖然武功居多,但他在多年的征戰中也累積了為人處世的一套規則,深的朱元璋賞識,徐達能夠做到功高而不逾界,外部也做到不結交營私,幾乎和藍玉,李善長等人隻是淺淺之交,不偏不倚。

另一方面朱元璋對徐達也是絕對的信任,幾乎把徐達視為自己的家人,在朝内,讓徐達擔任其輔佐太子的重任,在朝外,指令徐達掌握大軍所有的軍權,偶有失敗也不過問徐達。

同時徐達在外表現出的軍紀嚴明,愛民如子,正是朱元璋希望自己的臣子做到的,而徐達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這樣才能告訴群眾,元朝壓迫已久,而朱元璋的明軍是來帶來美好生活的。

解析曆史問題:朱元璋到底有沒有殺徐達

這樣子一個功臣名将和摯友,朱元璋怎麼會忍心除去呢?

徐達是戰功卓著的武将,不過這卻掩蓋了他作為帥才的心思缜密,而位至百官之首,更是需要獨特的生存之道。

謹慎,愛民,思考。誰人不想有文物雙全之夢呢?誰人又不想有如此守護之摯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