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照顾他人的感受,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表明我们心中有他人的存在。

只是过度照顾别人的感受,谁来照顾我们的感受呢?

君君,因抑郁问题和人际问题,前来心理咨询。

她的抑郁,在青春期出现,大学时有所缓解,参加工作后加重。

她常感到莫名的沮丧和抑郁。她敏感,自卑,遇到难过的事情,听到悲伤的歌曲,看到悲伤的小说,容易把自己带入进去,久久走不出。

周围人的情绪,更影响着她:当别人难过时,她会难受,想安慰却不知道说什么,为此常自责;当别人不开心时,她会内疚,担心是自己造成的,怀疑是不是自己没做好……

外人看到的是她文静、内向、顺从,她看到的是自己压抑又强烈的情绪——总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伤害到别人的感受;质疑自己,自责、沮丧、压抑;过度反省,心累,不想上班、不想见人;想暂停反省,又自责,觉得自己逃避、自私、冷漠……

咨询师:徐文娇

【申明,出于心理咨询保密原则,来访者相关信息已做必要技术处理。】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母女共生关系

君君非常在意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敏感,这与她和母亲的关系有关。

君君的母亲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被忽视。结婚生子后,她常在丈夫和孩子面前悲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渴望被关注、被疼爱。

不幸的是,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君君的母亲只能跟君君哭诉丈夫对她的不关心、童年的不幸、婚姻的不幸,常说“如果不是因为生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早就可以过更好的日子了,哪至于留在这里受苦”……

在去外地上大学之前,君君懂事乖巧,对母亲心疼有加,与母亲同住同睡,处处照顾母亲。

“我一直觉得母亲很可怜,没人心疼她,我应该多心疼她。她难过时,我想安慰她,可我的安慰没有用。长大后我也常常怀疑自己是个不会安慰人的人,是个没用的人。我只能陪她哭,母女抱头痛哭。我恨我的父亲,觉得他很自私,不关心母亲。”

在照顾母亲的感受时,君君沦为母亲情绪的容器,也无意中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君君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但母亲的情感需求挤压了君君自我发展的空间。君君开始出现抑郁症状。

参加工作后,君君与母亲关系的模式,在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中重现,导致了她的抑郁和人际困扰。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心理分析——投射性认同

君君在童年和青春期,一直与母亲处于共生关系中,成为母亲的自体的衍生物,没有分化出独立的个体。母亲眼中并没有女儿这个独立的个体,而只有她自己的悲伤和不幸。

无论女儿做什么安抚,母亲都没有真的看到、接收到,她还在自己的世界里,渴望的是自己的感受被听到、被认同、被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君君感受到母亲强烈的被认同的需要,所以,慢慢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完全认同母亲的感受,呆在母亲的感受里,与母亲保持完全一致。

这涉及到“投射性认同”过程。投射性认同,最早被克莱因用来描述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

投射性认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这里简单讲一下,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a诱导另一个人b以一种限定的方式行动或者做出情感反应的人际互动模式。它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需要一方a的“投射”,另一方b的“认同”,来共同完成。

在这中间,有诱导的成分存在——a通过诱导或刺激b,以此让b做出一些既定的反应,从而来达到减轻a痛苦的目的。比如,母亲通过让孩子感到内疚的方式,让孩子保持对母亲的忠诚、认同或依恋。而这一点孩子并不知道。

在投射性认同中,b被迫对a的投射性幻想做出反应,在不知不觉中,成为a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储存室,被迫与a释放出来的感受保持一致。

在与母亲的相处中,君君很快接受、认同母亲的投射,与母亲的感受保持一致。

长大后,她也快速捕捉、认同身边人甚至影视小说中人物的情绪,立马卷进去,产生强烈的共感,分不清那是别人的感觉还是自己的,所以,难以快速走出来。

当意识到自己的投射性认同,对投射性幻想分析、对认同分析、对冲突模式分析,意识到投射性认同是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若一方不投射,或另一方不认同,投射性认同都会失败,游戏就进行不下去。

所以,当君君面对母亲及他人的投射,能分清哪些是别人的投射,哪些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是自由与独立的,可以选择认同,也可以选择不认同,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便不会再以原有的固定的方式(压抑自己、迎合他人)来应对了。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自我成长——分化与内疚

与母亲处于共生关系中,成为母亲情绪的容器,君君自身的情感与需要被放到次要位置。过度照顾别人的感受,没有机会照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成长,需要学习与母亲进行分化。但与母亲的分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面有讲到,在投射性认同中,母亲通过让孩子感到内疚的方式,让孩子保持对母亲的忠诚、认同或依恋。

“我不能不管我的母亲,也不能说她什么,一说,她就哭,哭得很惨。那时我觉得自己好坏,我伤害了她,我不该那样对她,都是我的错。”

母亲的自怜,让君君产生强烈的认同;母亲的脆弱性,又让君君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觉得自己伤害了母亲。认同感,促使她站进母亲的阵营里;内疚感,阻止她离开、有二心。如此,她好像只能保持跟母亲一致。

前面讲了,“认同感”,是母亲需要孩子的认同。那么,“内疚感”呢?

先来看看,母亲的处境,真的全是外界、他人的原因吗?是否也有她自身后天的需要呢?

◎ 构成自怜有两点:一是“我的处境很糟糕”,二是“我是被动、无助的,一切都怪别人和外界,我不该为此负责”。

当一个人不沉溺自怜,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起责任,能从积极的角度去解释事实,自然会寻求到解决的办法。

所以,从某种角度,君君的母亲需要孩子、丈夫内疚,让他们为自己的痛苦负责,而不是自己对自己的痛苦负责。

君君在不知不觉中陪母亲玩了这个心理游戏。如果君君继续对母亲的处境内疚,游戏就继续下去了,这对她和母亲的成长与幸福都无益。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自我成长——分化与独立

同样的,当我们过度为父母、他人的人生负责,把他人跟自己混为一谈,是否也是在逃避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呢?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为自己负责,有稳定的自我,有自己的情感、情绪、需要与欲望,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想成为怎样的人,可以成为怎样的人。这些任务,是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发展阶段需要完成的。

“我的母亲并没有要求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也不知道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我还是很害怕让她失望、让她不开心。如果她不开心,好像就是我的问题,是我做的不够好。”

君君在青春期忙于照顾母亲的情绪情感,自我空间一直被妈妈占据、挤压,导致君君的自我同一性和情绪调节能力未发展好。

此时,一个能很好反馈和接纳她的客体,比如,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恋人或心理咨询师,像好父母一样能够给她成长的空间,允许她去追求自我发展,陪她去探索自己,容纳她承受不了的“不好”的部分,她将一步步建立良好的、相对稳定的自我,情绪控制和人际相处也会更稳定。

徐文娇

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过于照顾别人的女孩,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心理学学会会员

·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