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神舟十三号飞天纪实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片名:月下,神舟星夜到天河——神舟13号飞行纪录片

新华社记者 李国丽、李云、张伟、徐毅

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人的聚光灯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亮起。在灯光外的漆黑夜里,没有无尽的广袤大地。

比地球更宽的是天空。秋夜星河灿烂,最亮的"星辰"之一,无疑是中国空间站。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类的心灵和梦想——今天,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复三名中国宇航员在神舟13号重新发射到太空,开始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载人飞行。

这是一次勇敢的探索,这是一次有梦想的探险。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战,官员之战,以及轨道建设过程中空间站的关键战役,神舟13号开启了中国空间站长期存在的时代。中国载人航天工业重新树的里程碑,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了新的坐标点。

(字幕)爱星星,爱月亮,爱空间

组装、测试、转运、检验...发射场的工作一次设置一个环,仿佛进行曲的音乐,一层一层,不断的激动人心。最后,这首大型交响曲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之一:发射即将开始,旅程即将到来。

15日晚,问天歌,三名宇航员正在这里行军。

问天歌,想问神吗?

900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晴朗的秋夜,一个汉语人问天,想乘风回去,天上应该有琼楼玉玉。

今天,充满浪漫和理性的中国孩子,将再次开始超越天空的梦想,走向真正的自己建造的"天宫"。在那里,是几代航天员的智慧和汗水的积累,是让中国航天员,也让亿万人民无可比拟的脚踏实地和无比荣耀的天宫。

"总司令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三载人任务,准备好了,请指导!"身穿白色客舱宇航服,翟志刚向报告致敬。

这是缗志刚第二次担任"飞行机组人员"指挥长,带领团队出征。2008年,他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他的脚印,印在浩瀚的宇宙上,也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星空上。

"太空行走"花了19分35秒,第二天,翟志刚走了漫长的13年。在这13年中,他担任神舟10号和神舟12号任务的后备宇航员。日复一日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接受选拔,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路走来?

他只用了两个字回答:"爱!

没有爱,没有支持,不足以传递青春,甚至生命的磨难。它是对飞行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在严谨、细致、冷静、沉稳的包装中,这种爱,无与伦比的热度。

"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胜利之歌多响......"播放了熟悉的歌曲。从神舟五号到神舟13号,每一次宇航员的远征都伴随着这首背景音乐。歌声中有一种幼稚的声音,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一群孩子——没有高山,停不住梦想的翅膀。这种"青春与星光的对话"势必会有深刻的回响。

孩子们的目光更集中在女宇航员王亚平身上,她是一位美丽的"太空老师",2013年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讲授了一堂非凡的太空课,在众多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这次探险,王亚平将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摸梦想"。"只要有勇气有梦想,有勇气追求梦想,用智慧和汗水建造自己的梦想飞船,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你们浩瀚的星空!"飞前,王亚平对孩子们说。

对于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叶光复来说,太空是梦想的召唤,也是艰难的挑战。在半年的轨道运行中,复杂而艰苦的实验和测试任务,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宇航员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为此,他们经历了八大类的200多次培训。

心在九天之内,路在脚下,实现梦想,始终依靠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哪怕是汗水和泪水,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向宇航员学习!"向宇航员致敬!在观众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有节奏地喊叫。少数民族人民盛装打扮,兴高采烈地跳舞。

此时此刻,从华发老人到小孩子,大家的眼神都是闪亮的星星。每颗星星都可以成为未来的惊喜。

(副标题)光,梦想,英雄

2003年10月15日,在问天歌之前,"唱着祖国"的歌声响起,翟志刚和杨立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把他们的战友送上了太空。

十八年后,在同一天,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首歌中,两位太空英雄重新出现在行军仪式的现场,这一次,杨立伟送走了翟志刚。

历史经常用巧合来见证成就。

18年来,从每天一个人到多人多天,从机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长期居住......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突破了航天飞机、太空舱、机联对接等关键技术,稳步推进到空间站阶段。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复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任务。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六次任务,也是军官们的战斗。当一名"60后"和两名"80后"宇航员成功返回时,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将进入空间站的建设阶段。

当时也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刘伟,对杨立伟的探险仍然记忆犹新:那是长征2F火箭第一次执行载人发射任务,当宇航员的电梯门缓缓打开时,杨丽伟手持小方框出来,目光平静, 坚定的脚步声。

四只眼睛摸着,刘伟的心在颤抖,一双湿漉漉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一个人理所当然地走向未知的风险。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但英雄从来都不缺。不仅是那一年的第一次太空探险,还有穿越黑色屏障的遣散、太空外活动......

六个月的长期太空存在对空间站,航天器和宇航员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宇航员的身心健康长期受到不利影响,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失重效应会更加突出,可能出现睡眠障碍、疲劳、感染、胃肠道疾病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等问题,出现紧急医疗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加。

当神舟13号飞船成功升空时,另一枚火箭已经竖立起来,另一艘船处于待命状态,准备迎接极端情况。

事实上,危险并不局限于太空。除了宇航员进入太空,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岗位的科研参与者,都是平凡的英雄。

完全独立于中国知识产权的舱外宇航服的发展,也面临着不为普通百姓所知的危险。在交付舱外太空服之前,志愿者进行低压模块测试,以检查其在近真空模拟外太空状态下的性能指标。

即使有小错误,志愿者的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但是,每次在研究人员中招募志愿者时,都会有人主动注册。

为了开展宇航员地面野外生存训练,教师们需要在森林中设置各种恶劣的环境,戈壁,走没有人走过的路,去探索别人没有探索过的危险。

有剧毒、易挥发的特种燃料检查、运输和加注工作,但凡有爆裂、泄漏的地方,试验参与者可付出生命代价。

如果心中没有秋天的产业,世界在哪里绽放。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是每一位宇航员带着梦想和信念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为了坚持几代航天员的理想信念,神舟13号机组人员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除了进行专项训练、测试、升旗仪式和参观东风烈士陵等活动外,还被写进了工作手册。在东风烈士陵墓中,沉睡了700多位英雄为中国航天工业献身、英勇奉献。

为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神舟13号任务策划了一系列科普公益活动,王亚平将再次成为"王先生",也将结合传统节日的契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年见证了杨立伟首次探险的刘伟,出现在新"太空三人组"的人群中。现在刘已经成长为火箭大师,他说这些年来从未失去过信心和勇气。

当神舟13号飞船在黑暗中起飞时,时针已经指向10月16日凌晨。

五十七年前的10月16日,戈壁沙漠上空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副标题)无私,不悔改,无止境

"5,4,3,2,1,点火!".m凌晨0点23分,在指挥官零密码的声音中,长征2 F-13火箭升空直飞。

从勃起到发射,火箭已经"站立"了五个多月,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站立时间最长的火箭。

作为中国太空史上第一枚集应急救援和发射任务于一体的火箭,自神舟12号发射以来,长征2号F-Tele 13火箭一直承担起紧急执勤任务,一直"仰望"星空,直到神舟13号飞船进入太空。

随着长征2号F-13火箭抬头仰望天空,是中国宇航员。随着探索浩瀚宇宙的加速,中国将通过11次密集任务,建立一个独立的、自营的空间站。与此同时,将验证多个回收任务和轨道上的关键技术。

这是一个你一生中永远不会完成的职业。能够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已经成为许多参与者的愿望,但只能是一个愿望。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13号,每一次发射任务,总装操作大师陈伟都没有缺席,被同事称为"老巫师"。有陈伟进来,大家的心都脚踏实地。20多年来,虽然家乡在上海,但陈伟对沙漠中的东风航天城戈壁比较熟悉,回到上海已经不习惯了。

这是一个必须分开的原因。如果瞄准轨道的数据偏离0.1度,入站点将偏离数百公里,后果难以想象。每次发射时,目标都是最后一批撤离人员,直到火箭进入发射倒计时15分钟,火箭的状态才稳定下来,然后进入疏散车。

这也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2011年,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轴向对接,中国首次无人航天复航,成为世界第三位独立航天技术大师。

在"太空之吻"1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工业正在经历其第一次径向交变。从无人到任何人,从自动到手动,从几天到6.5小时,从轴向对接接收径向对接,在对宇宙的无尽探索中,载人航天科技不断突破创新,但始终在路上。

共振,曾经是世界级的太空发射问题。美国、法国等国家在火箭发射过程中,都出现了几十秒的共振现象。在《太空日》中,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丽伟也回忆起神舟五号任务的共振现象:"疼痛越来越强烈,五个脏兮兮的六号似乎都在分手。我几乎无法忍受,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在任务的后期,宇航员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适,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与中国其他卫星发射中心不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戈壁深处,数十公里内没有定居点。选择来到这里,就是选择无私的奉献。

然而,这是一个天然的沙漠,但它是科学的殿堂。重型和密集的太空任务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和机会。2018年,重庆男生陈启萌大学毕业,选择来到这里,整整一个月流鼻血,"太干了,和家完全不同"。"三年过去了,陈启萌迅速成长为事业的中坚力量,为云海102号、神舟12号、神舟13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动力。

"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地让更多有梦想、有奋斗精神的年轻人成长为东风炙热空间的人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江汉民说。

在荒凉的戈壁,却有着美好的生活。国庆节刚过,神舟13号飞船发射任务前夕,120对情侣在发射塔下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婚礼。他们的新婚对象,中国宇航员在太空祝福视频中录制:"我们从太空送上中国空间站最诚挚的祝福,祝你新婚姻幸福,百年好运,永远结缘。"

这是一段属于宇航员的浪漫。(完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