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节档来了个新刺激

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这可能是今年春节档争议最大的一部影片。

大年初一午时,春节档新片开映不过三个多小时,这部影片的片名和“难看”词条一同被顶上微博热搜前两位。点开话题一看,十条里有八九条都是明星粉丝留下的攻击性发言,几乎找不到谈论影片内容的有效信息。

而在隔壁的豆瓣平台上,这部影片更是因为粉圈大战,导致打分过于两极分化,得到了平台随机筛选显示观众短评的“特殊待遇”。

到了今日大年初三,这部影片已然成为初一六部首映影片中唯一一部没能开分的了。截止初三上午,《无名》的豆瓣短评超过17w条,而《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短评数量均保持在10w+的水平。

就这样,《无名》被粉圈抬上风口浪尖,被无穷尽的骂战裹挟至今。

不开分的《无名》

无穷尽的粉丝战  

其实犀牛君已经不止第一次去强调流量本无错。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如果能有一位流量较高的演员加盟,必定能够为作品带来极大的热度加成。

但相对的,流量也总会为作品引来一些毫无缘由的粉圈攻击。

正如《无名》的遭遇。

纵览目前这部影片的负面评价,无非就是两种派系。

一部分已经看过影片的网友,可能确实出于各种原因,对这部影片的观感和预期有一定错位。电影不是完美产物,被观众指摘本就是情理之中。

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留下评论的网友,很显然就没有用公允的态度去评判这部电影。甚至我们可以断言,其中有大量明星粉丝,压根没有看片,就只是为了打差评而留下了一星评分。

在各个社交平台、打分网站的评论区里,有不少这样的粉丝对《无名》施以“暴击”。他们只看得到其中参演的流量明星,差评也只好用这种带有局限性的、有色眼镜视角,奋力攻击演员。

他们将年轻演员的演技贬得一文不值,还要质疑上几句成熟演员是否只是为了片酬低头。一些再极端些的粉丝,连伪装观众都已经不愿,直接在评论区对演员人身攻击,为拉低影片口碑无所不用其极。

春节档来了个新刺激

当影片评价早已和影片本身无关,评分又谈何公正?评分又谈何参考价值?

正是因为这些评论区的粉圈之争,豆瓣才至今无法开分,但这却又被极端粉丝拿来攻击片方“收买豆瓣不开分”。对此,《无名》官微今天也发出了“静待开分”的官方声音,自证清白。但是可以预见,粉丝恶战一日不停,《无名》就不得消停。

最有个性的春节档电影

 不该被“无名”

尽管粉圈可能一点都不在意,但犀牛君还是想聊聊《无名》本身。

好在,除了犀牛君以外,也有不少观众是看进去了的。一边是甚嚣尘上的无聊争议,另一边,也有不少观众在细细回味影片,认真剖析电影中埋藏的各个细节。

《无名》并不是一部非常晦涩的影片,正相反,它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只是在非线性叙事手法刻意碎片化后,需要观众在脑海中将拼图一块块拼起来。

在这部影片里,很多我们在观影过程中以为的无用镜头、重复桥段,其实都在为叙事服务。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零散的拼图块找到接合点,一篇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无名画卷”才真正铺开。从碎片中推理人物逻辑,寻找导演埋下的故事彩蛋,在我们看来,《无名》就像一瓶陈酿,要仔细咂摸,才能尝出独特的回甘。

春节档来了个新刺激

这样一部影片,无论放在任何档期都是需要观众认真观看、也值得观众认真观看的电影。像《无名》这种个性强烈一些的作品,在上映初期可能并没有合家欢、喜剧那般讨喜,可是不合群并不代表它就是不好的。

就像文艺电影往往会被更多来自高线城市的观众喜爱,观影品味本身就是需要被影片培养的。一部看起来与春节档风格并不够契合的谍战片,若仅仅被“不适合”这个理由攻击,未免太过表面。

再者,像《无名》这样风格突出的电影进入春节档本身就是一种勇气的体现。

正因为主创信任中国观众的审美水准,也信任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才选了这样一个看似“异端”的档期。春节档早已不再是被喜剧、合家欢统领大盘的档期了,正如今年春节档多元类型的构成,观众需要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自然也需要《无名》这样有个性的内容。

春节档来了个新刺激

程耳导演是一位非常热爱电影的人,也是一位非常尊重观众的创作者。他的作品从不会为市场、观众妥协,保持个人表达,始终是他作品中的底线。

曾经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如此,现在的《无名》亦然。

犹记得多年前,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后,知乎的一篇高赞长评这样去评价它:“这部电影的扑街,告诉我们中国电影的路有多难走”。

同样的豪华主演阵容,同样的谍战题材,同样的非线性叙事。猫淘评分与豆瓣口碑的巨大割裂,还有票房数字的艰难,仿佛向我们呈现出中国电影观众两种截然不同的模样。

七年过去了,程耳带着《无名》又一次回到了电影市场。一身傲骨的他依然不愿意为“合群”去迁就任何人,但相信观众的他又愿意让电影来到全年竞争最为激烈的春节档,赌一个未来。

正如在影片主题曲MV里出现的那行字:“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这部看似对观众不够友善的《无名》,其实就是他献给中国电影观众的全部尊重。

在这七年里,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成长,大家渐渐开始学会接纳更多题材类型的项目。从头部大片《长津湖》,到小众题材《隐入尘烟》,越来越多的好电影,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受众,在他们的支持下发芽成长。有着独到风格和优秀品质的《无名》,同样值得更多伯乐。

春节档来了个新刺激

我们并不希望《无名》成为第二个《罗曼蒂克消亡史》。

这样的“遗珠之路”,走过一次就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