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龄不婚归因于高房价吗?直接给出方案,给30岁以下结婚的新婚夫妇,提供8-10年的廉租房。低生育率归因于教育成本太高吗?

作者:刘弘语

大龄不婚归因于高房价吗?直接给出方案,给30岁以下结婚的新婚夫妇,提供8-10年的廉租房。

低生育率归因于教育成本太高吗?直接给出方案,实行生育奖励,三岁以下奶粉钱由财政支出。

但是,和大龄不婚与低生育率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尽管,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都是现实。越穷越生,也是事实。经济独立,财务自由,没有结婚意愿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刚刚刷到一个四十二岁独身的美女汪靓芬的视频,她的自我感觉超好,令人艳羡。已经火爆全网,尤其是在这个催婚逼婚的返乡季里。这不是榜样,或许她只是错过。所以, 你别忽略她的经济实力可以支撑起她宣扬的所谓的人格力量,还有你看不到光鲜亮丽背后被小心掩饰的辛酸。

我想到一个著名女作家张洁。

张洁2012年变卖房子,到美国投靠女儿。张洁算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尽管婚姻生活屡遭挫败,但是作家的个性,总是有些特立独行的本色。最终还是在衰老与恐惧的压力下,与自己的骄傲妥协。糟糕的婚姻,毕竟有一个可以老来依靠的女儿,算是正果。

[玫瑰]对衰老和孤独的恐惧,或许是结束独身的诱因。《诗经》有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说透了传统婚姻的本质,不是西方的那种以经济为本质的婚姻,传统的婚姻观,是与生死关联在一起的,《诗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对你说过,生死聚散都要在一起,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矛盾的是,年轻对衰老与孤独基本无感,等到有感之际,又过了适婚年龄。

撇开生理隐疾的限制,结婚与独身基本上是一个由心理惯性决定的选择,人,很难推翻内心的那堵墙。

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任务。

错过了,就是反季开花,怪怪的。

独身,是自由。如果有结婚的打算,最好是适婚年龄谈婚论嫁。

对独生适婚一代的父母而言,孩子的婚姻是他们头等紧急而重要的事情,由于过度焦急而促婚过激,可以理解。因为独子,孩子的婚姻几乎决定了父母下半生的顺畅还是蹇滞;其次,打拼半辈子,这些为人父母的多少都有一些家资或事业,希望后继有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个“当”字决定了过去时代的独身的大龄男女不多见。“当”字之下,是没有第二选项。或许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存在一些选择对象的自由,却没有结婚与不结婚的自由。柏拉图的《理想国》说:“35岁时未婚者,处以每年支付一定罚金的处罚”。看来,从集体或种族利益出发,或着眼于种族延续或劳动力,古今中外在婚姻的态度上,没有什么差异。

焦虑儿女婚姻的父母要从这个“当”字入手。与其焦虑,不如设身处地为孩子们创造“当”的条件。只要他们不是尼采,康德或叔本华这样的天才,婚姻都是值得向往的。

首先从心理上进行建设,婚姻是人生三大事之一,自然有一个心理的坎要迈过去,一般人婚前都有些忐忑不安。如果没有任何内外压力的推手,有些适婚年轻人因为放大了对婚姻的恐惧,跨不过这个坎。所以必要的推手对婚姻至关重要,婚姻就是一道沟堑,蒙上眼睛,一跨就过去了。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与独身相比,结婚是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父母在孩子婚前就给他创造了舒适的生活条件,一个人的安逸习惯了,更没有结婚的外在驱动力。

性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体验过性生活带来的愉悦,而是害怕性生活,这就是一个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问题了。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婚姻就是一个不能跨过的坎。

现在网媒传播的有关老年人的孤独的生活困境难免令一些人顾影自怜,尽管不可能回到“养儿防老”的年代,生儿育女尽管艰辛异常,带来的心灵抚慰也足以抵消或缓解对老而无依的恐惧。这些都是“适龄当婚”的“当”存在的合理性。

父母要依据孩子具体的状况,帮助他们越过心理的坎,搭好通向婚姻的“当”字桥。一味焦虑或逼婚,只能适得其反。

制度上已经鼓励三胎了。改变目前的大龄不婚与低生育率的现象,要从心理工作做起。

大龄不婚归因于高房价吗?直接给出方案,给30岁以下结婚的新婚夫妇,提供8-10年的廉租房。低生育率归因于教育成本太高吗?
大龄不婚归因于高房价吗?直接给出方案,给30岁以下结婚的新婚夫妇,提供8-10年的廉租房。低生育率归因于教育成本太高吗?
大龄不婚归因于高房价吗?直接给出方案,给30岁以下结婚的新婚夫妇,提供8-10年的廉租房。低生育率归因于教育成本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