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作者:南方水产科学

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俗称为金刚虾、黑虎虾、桂虾、草虾等,是对虾属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其壳稍厚且坚实,体表有黑色、深褐色或暗绿色的环形色带,因似老虎的斑纹也名虎虾。斑节对虾是大陆南方传统养殖对虾种类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半咸淡水或海水、淡水资源丰富的对虾养殖区均适合养殖,非常适合大规格养殖。在养殖对虾中,斑节对虾的养殖规模仅次于南美白对虾,在现今南美白对虾养殖困境重重的大环境下,斑节对虾有望成为重要的补充替代品种,其发展潜力巨大。

01 “红火菜”的来由——虾青素含量高

斑节对虾富含虾青素,其虾青素含量比普通虾类要高20%。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食用富含虾青素的虾肉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虾青素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后,会呈现出黄橙紫绿蓝等不同颜色,当蛋白质受到破坏或变性亦或与色素分离后,虾青素即变回原来的橙红色。虾煮熟时会变红色就是由于蛋白质变性。由于斑节对虾的虾青素含量较高,在烹饪后会呈现鲜艳的橙红色,因此成为大陆南方地区席宴上必备的“红火菜”。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红火菜”——白灼斑节对虾(图片源于网络)

02 “南海1号”等系列品种选育进展

传统的斑节对虾养殖中,亲虾基本来源于自然海域捕捞。这种亲虾所产的苗种,质量良莠不齐,且容易携带病毒,因此养殖效益很不稳定。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江世贵研究团队在攻克了斑节对虾亲虾规模化全人工培育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启动了斑节对虾育种研究,经过多年选育,建立了斑节对虾育种技术体系,并培育获得斑节对虾“南海1号”“南海2号”新品种和多个抗逆新品系。

斑节对虾“南海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9-2010) ,是以大陆南海海南岛三亚、临高、文昌和泰国南部 (普吉岛) 海域野生群体为初始亲本,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获得。该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其体质量增长速度平均提高21.6%~24.4%。“南海1号” 是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渔业主导品种,最适合在大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养殖,较适合在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养殖,尤其适宜在半咸淡水或海水淡水资源丰富的对虾养殖区养殖。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斑节对虾“南海1号”亲虾 (体长 32cm,体质量约 300 g)

斑节对虾“南海2号” (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7),是以斑节对虾“南海1号”为母本,以2009年从非洲南部附近海域引进并经5代家系选育获得的斑节对虾非洲品系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该品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的特点。在相同养殖条件下,4月龄虾的成活率比母本“南海 1 号”平均提高12.4% (相对值),生长速度比父本非洲品系平均提高10.24%;与斑节对虾非洲野生群体繁殖的1代苗相比,4月龄虾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6.45%,成活率平均提高13.5%。“南海2号”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主推渔业新品种和2020年渔业主导品种,适合在大陆沿海对虾养殖区养殖,尤其适合在半咸淡水或海水淡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养殖。在广东、海南等地进行了“南海2号”推广养殖,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池塘精养和半精养模式,平均亩产达到203~510 kg;低密度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平均亩产达到50~150 kg。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斑节对虾“南海2号”

03 斑节对虾主要养殖模式

斑节对虾是广盐性虾类,实际生产中有耐高盐度品系,也有适应低盐度的品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单养 (精养,半精养,粗放养殖)、池塘混养 (虾蟹混养,虾贝混养,虾鱼混养)、工厂化养殖、稻虾种养等。其中,稻虾种养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有虾稻共生和塘田联作两种方式,它充分利用海水稻耐盐碱和斑节对虾耐低盐品种的生态特性,海水稻高效吸收对虾代谢废物,稳定水质,还能提供遮蔽场所减少虾类自残,提高对虾成活率,同时增加生态稻米种植面积,达到了一水两用、稻虾双丰收的效果。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斑节对虾池塘单养模式 曹煜成供图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斑节对虾池塘混养模式 朱长波供图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斑节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 董宏标供图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海水稻-斑节对虾稻虾种养模式 朱长波供图

04 未来展望

斑节对虾曾是最受欢迎的虾类,早在20世纪80年代,亚洲地区开始养殖斑节对虾,后因病害、生长慢等原因逐渐被南美白对虾所取代。近年来,随着斑节对虾选育工作的开展和对虾生长性能的提升,该品种在多地出现明显的复兴。

大陆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文和养殖模式等不尽相同,对斑节对虾品种多样化的需求较多,现有良种已不能满足其养殖产业发展的需要。斑节对虾育种是一项长期且不能间断的工作,目前研究团队已培育出适合低盐度地区养殖的斑节对虾新品种“南海3号” (已提交,待审定),还培育出抗氨氮、耐粗饲料等多个斑节对虾新品系 (耐氨氮、耐淡水性状选育研究请点左下的阅读原文了解详情),高含量虾青素、适于工厂化养殖等方向的斑节对虾新品种选育也在进行中。未来,有望培育出更多适合不同区域养殖的斑节对虾新品种,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为复兴大陆斑节对虾养殖产业注入新动能。

斑节对虾“南海”系列|“红红火火”的本地新品种

▲ 斑节对虾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相关文章

周发林, 杨其彬, 黄建华, 姜松, 杨丽诗, 张汤生, 江世贵*. 斑节对虾耐氨氮和淡水应激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J].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15(5): 63-68.(点击论文题目可浏览全文)

撰文 | 姜松

编辑 | 荣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