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投降内幕揭秘:日本投降前夜的历史

作者:历史就是这么回事儿

盟军进逼

早在1931年日本便与中国在中国东北地区有所冲突,1937年,双方的中国抗日战争便快速扩展开来。日本借助武力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在主张对美开战的东条英机取代反对对美开战的近卫文麿出任日本首相后,1941年12月7日,已经占领中国部分领土的大日本帝国军队偷袭珍珠港,并且迅速占领许多亚洲地区作为自身的殖民地,随着之后美国的参战太平洋战争进而爆发。起初日本于东亚地区的战场上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是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海战爆发后整个战争的情势则被扭转过来。

日本投降内幕揭秘:日本投降前夜的历史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摄于1943年11月25日

1943年9月,轴心国领导国、三国同盟之一的意大利王国向盟军投降,欧洲战事被盟军逆转。1943年11月27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一同发表《开罗宣言》。内容则表示同盟国将会坚持与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愿意无条件投降为止,且日本必须于战后归还所占领的太平洋地区岛屿和中国之领土,另外也承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让朝鲜自由独立。

自从1944年开始,日本持续在西南太平洋所爆发的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与菲律宾战役遭遇失败。在1944年7月日本失去塞班岛后,曾声称菲律宾将是决战地点的陆军大将小矶国昭取代东条英机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45年上半年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主导下,盟军开始计划攻占日本列岛外围的硫磺岛和冲绳岛等地,之后同盟国也随即策划没落行动并将冲绳岛视为入侵日本本土的中转区。另一方面原本从1941年因苏德战争开始苏联仅将40个师的兵力驻扎于亚洲地区以和日本的关东军抗衡,以防因德国及北进派唆使其北进,但是德国于1944年及1945年逐渐战败后苏联开始悄悄将原本于欧洲战场上的部队重新部署到远东边境。

在进逼日本本土的同时,盟军潜艇在太平洋的巡逻行动以及于日本近海实施的饥饿行动成功摧毁日本的商船船队。由于日本本身并没有出产足够的天然资源,使得工业生产必须依赖其所占领的满洲、东亚地区以及荷属东印度来进口原料物资,特别是石油等重要原料主要是依赖海外运输来供应部队需求。同盟国部队除了摧毁日本的运输船队外,同时自1944年11月开始美军部队也针对日本本州的工业地区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期望能够借此瓦解日本于战争时期的经济发展,这些军事行动也确实迫使日本对于煤、铁、钢、橡胶和其他重要物资的生产量只剩下战争爆发前的一部分。

防御准备

由于在先前数场战事中大日本帝国海军的战列舰与成员遭受大量损失,这使得日本海军部队已经无法继续作为有效的战斗力量与同盟国作战。而盟军在针对吴海军工厂展开轰炸后,日本海军仅存的主要大型作战列舰艇只剩下6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和1艘战列舰,尽管如此也没有1艘能有足够的燃料以供出航。另外,虽然日本尚有19艘驱逐舰和38艘潜艇仍保有作战能力,但是军舰仍然受到缺乏燃料的限制而无法使用。

同盟国可能随时自九州直接入侵日本本土,作为殖民地的满洲地区也正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在此情况下,日本军部在报告中总结道:我们再也不能对战争抱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唯一的途径是日本的一亿国民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敌人战斗,使他们失去斗志日本过去习惯将自身人口夸大为有1亿名国民,然而事实上在1944年人口普查中实际人口数则大约有7,200万人左右。”

作为阻止盟军前进的最后一搏,日本帝国最高统帅部下令将剩余的燃油保存下来以准备之后盟军入侵时所进行的反击作战,并且计划出决号作战来全力防卫九州。在计划中根本上舍弃过去盟军入侵佩莱利乌、硫磺岛和冲绳岛时日本所采用的“纵深防御”构想,相反的这个作战计划将一切重点都放置在滩头阵地上。日军计划在盟军部队正于海滩上登陆并且运补物资时派遣3000多架特别攻击队战机袭击两栖运输部队,而如果首波袭击无法逼迫盟军撤离海岸的话则另外派遣由3500名敢死队员和5,000艘震洋自杀艇及其余驱逐舰或潜艇组成之“海军最后的作战列舰队”展开攻势。

如果盟军成功击败试图防卫九州当地“最后一刻”的日军并且进占当地后,日军便将最后剩余的3,000多架战机布署到其他岛屿继续阻止盟军逼近。同时日军也开始在长野市市内挖掘一系列的地下洞穴以在盟军入侵日本本土能长期抵御,甚至还挖掘松代大本官迹提供给天皇和其他皇族居住,并计划于此继续指挥剩余的部队进行作战。

日本投降内幕揭秘:日本投降前夜的历史

重光 葵

但在小矶国昭内阁准备于日本本土展开防御作战的同时,日本政府也开始在部分战场展开停战的谈判。1944年日本政府派遣前日本陆军大臣宇垣一成前往中国,尝试与蒋中正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就停战协议之交涉进行初步接触。1944年3月,于汪精卫国民政府担任考试院副院长的缪斌在与数名国民政府官员接触并进行交流流后,在小矶国昭的默许下随后代表国民政府前往日本进行停战谈判。然而在当时外务大臣重光葵并不信任缪斌所带来的消息、以及包括东久迩宫稔彦王与梅津美治郎等其他日本高层不愿重视的情况下,导致由小矶所主导的日本与中国之和平谈判工作只能够宣告破局。

同时在其他日本政府官员强力反对以及日本失去菲律宾当地统治权后,小矶国昭内阁倒台,随后由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组阁。其他各种尝试结束战争的作为包括1939年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与中国上将何柱国尝试达成和平协议,以及1945年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和上海市市长周佛海试图联系中国与日本政府进行谈判等,但都由于日本政府对于中介者的不信任等因素而迟迟不愿讨论和平条约的签署问题。

高层

领导集团

1945年,日本其战争后半段战略决策主要由小矶国昭于1944年成立的军事参议官会议所制定,其中会议中包含有所谓的“六大”重要军政高层包括有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外务大臣 (日本)、陆军大臣、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大臣,海军省军令部总长等人共同讨论。1945年4月7日由铃木贯太郎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后,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包括有:

  • 内阁总理大臣: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
  • 外务大臣:东乡茂德
  • 陆军大臣:陆军大将阿南惟几
  • 海军大臣:海军大将米内光政
  • 陆军总参谋长: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
  • 海军军令部总长:海军大将及川古志郎(之后改由同为海军大将的丰田副武接替职位)
日本投降内幕揭秘:日本投降前夜的历史

小矶国昭(1880年3月22日-1950年11月3日),日本陆军大将、政治家,第41届内阁总理大臣,二战甲级战犯

法律上这些职位都是由日本政府自己提名的后继人选,并且名义上由日本天皇亲自任命而成。然而在1936年以后日本陆军和海军也获得提名(或拒绝提名)各自高层的权力,这项作法主要是因为军方认为借此能够防范组织效率不佳的日本政府,或者因为一些高层的辞职而使得现有政府面临瓦解的情况。

政府观点

事实上日本领导人一直企图通过谈判的方式来结束战争,在战争爆发前的规划中便预期借由迅速的领土扩张来引起美国的重视,甚至直接与美国爆发军事冲突以获得谈判上的优势,之后便透过外交的手段来让日本能够继续保有部分新占领的土地。之后在1942年时便有一部分政治家、公职人员、军方成员与民间人士认为日军应该在仍保有优势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但是这个想法却被想领导日本获得战争胜利、以军方势力为首的东条英机内阁所抨击,甚至开始大幅逮捕如中野正刚等反对派人士。

1944年7月美军可以直接对日本本土发起空袭之后,政府间对于透过谈判方式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想法才开始有所重视。1945年后日本领导高层一致认为战争形势对于日本来说十分不利,但并不认为单纯透过外交谈判的方式便能够成为战争结束的最佳方法。这样的想法也使得政府内部分裂成2种不同的派系,其中所谓的和平派主张经由外交途径积极说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从中协助调停日本与美国和其他同盟国达成和解条件。

日本投降内幕揭秘:日本投降前夜的历史

而另一个强硬派成员则认为应该要等到展开“决定性”的战役并且造成盟军众多人员伤亡,同盟国自然会愿意提出较为宽松的条件来和日本商讨战后的规划。这2个办法均根据日本在1905年时日俄战争的经验,在过程中尽管双方爆发一系列高代价战役却迟迟无法结束战争,一直到关键性的对马海峡海战后,俄罗斯帝国才愿意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协调下签属《朴次茅斯和约》。不过在1945年1月底,日本天皇身旁一些政府官员便开始试图推出仍能够继续维持天皇地位的和平投降条款来结束战争。这些建议很快便经由不同管道送给英国和美国政府商讨可能性,其中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这些要求总结到多达40页的档案中,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前2天交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审视。

然而根据之后报告则指出档案在提交给罗斯福手上后便遭到退回,这使得包括天皇地位受到保证等等所有建议并没有获得充分讨论,同一时期盟军的政策中罗斯福则提议订为只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这框架内。另外这些表示日本天皇可能接受成为一名傀儡统治者以保留其身份地位的建议,也遭到在日本政府内部仍保有强大势力的军方成员强烈反对。而在5月21日发送给所有日本外交官的讯息中,外务大臣东乡也否认日本曾向美国和英国提出任何和平建议,因此这项举动通常并不被视为日本正式表达投降的意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