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作者:光明网

自5月27日以来,来自云南省森林消防队的"大象保护者"一直在静静地守卫北方的野生亚洲象群,至今(14日)已经过去了80天。80全天候,24小时监控,每5分钟报告一次野生大象的下落。我们的摄像机镜头记录了大象饲养员的一天。

清晨,大象保护者开始了新一轮的监测

象群在清晨还在睡觉,队员们到前线一直有序地将监控设备装载到船上,为了保证没有设备丢失,他们来回计数多次,使在全天候的监控过程中没有任何错误。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云南森林消防队亚洲象搜监测组组长杨象宇:

每5分钟向指挥大象大队报到位置,以上要求即可完成,下面由飞行B组组长张杰同志带领班组开始作业。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截至8月12日,云南省森林消防队已派出32名监测人员,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监测大象种群。截至目前,该无人机已飞行近3000架次,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

中午,大象群吃睡玩乐,守护着人们默默守护的大象

大象的日常活动比较有规律,一般是早上在森林里休息,下午高温,或者找水洗澡降温,或者在潮湿的沙浴里玩耍,或者冷凉休息,其余时间在大象的带领下,小组开启了"行走模式"。由于埋伏,玉溪、红河等地往往温度超过30摄氏度,据监测组成员介绍,如果无人机长时间在高温下飞行,会导致性能衰减,甚至造成电池损坏。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云南省森林消防队野生亚洲象搜查监测工作组B组成员关浩:

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都启动第二架无人机交替飞行,冷却另一架无人机并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

除了高温和炎热阳光的挑战。面对不同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复杂环境,监测组成员和监测设备的考验也非常困难。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云南森林消防队野生亚洲象搜捕监测组D组组长于磊:

在山上寻找空地,监视对面山上的野生大象,因为下雨,无人机起飞会损坏,前段时间,无人机也是由于操作时间太长,损坏很多。

虽然监测队面临许多考验,但下午时间好,光线好,视野开阔,大象群活动也比较有规律。活跃的大象群经常给监测队员一张有趣的照片,让他们玩得和玩得开心,给队员紧张的"追图"任务增添了不少笑声。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7月17日凌晨4点.m,监视器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愉快的下午生活。大象群集体在甘蔗地吃甘蔗解渴,两头小象正在一边打架,双方都为了占据上风,腿、鼻子、背和使用,都拿出了照顾家的能力。

晚象组主动大象保护器连续过渡监测

到大约5.m,在山上有足够的睡眠的大象群通常开始在周围觅食。聪明的象群倾向于选择走下山,好像他们已经知道有水,庄稼,以及幸运时,普通人家里的玉米面供他们牺牲。6月27日晚,大象群从庐山县富良棚乡松林村西北方向下山,监测组无人机发现了新情况,14头亚洲象群被分成两个表盘,一组六头向西北走,另一组八头缓慢移动, 留在原地。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云南森林消防队野生亚洲象搜捕监测工作组成员于启勇:

大象群似乎在考验我们,这次我们做了一个快速的判断,需要上下接力,以免失去大象。

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对象群的分布进行监测是对监测小组的考验。好吧,在雨夜,大象饲养员只能依靠徒步旅行来寻找大象群。因此,监视器与象群相遇变得很常见。面对这个庞然大物,监测小组应始终保持警惕,以确保绝对安全。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云南森林消防队野生亚洲象搜捕监测特遣队无人机飞行组B组组长张世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南山村开始下雨时,无人机无法起飞,我们开车去。我们离象群最近的一个可能不到10米,然后我们的团队成员将及时撤离并向指挥部报告象群的位置。

“护象人”的一天:“象行我先动,象停我不休”

团队成员,其中许多人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过他们的家人了,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以监控大象群。夜班后,团队成员经常利用他们短暂的安静时间,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他们一天的经历。

云南森林消防队野生亚洲象搜捕监测工作组无人机飞行B组组长张斯蒂芬:

我们都希望看到大象回到他们的家园。其实,我们紧张的心和情绪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成就感,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一夜之间,在任务结束的清晨,监视器迎来了新的一天。"就像我先动,像是无休止地阻止我"是监控团队100多天的日常工作。在"大象保护者"的保护和前方指挥部的科学协助下,向北移动的亚洲象于8月8日晚穿越元江干流继续向南返航,象群总体情况稳定,人类大象安全。

(宋建春,中央电视台记者,蒋树林,李辉,朱毅杰,刘东,云南,朱辉,博连龙军)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