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卡特教练》

卡特教练

《卡特教练》

We are all meant to shine, as children do. It is not just in some of us; it is in everyone.

每个人都可以发光发彩。

——from movie

《卡特教练》根据高中篮球队教练肯·卡特(KenCarter)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卡特教练》

规则

《卡特教练》

目标

1 / Screenshot from movie

《卡特教练》

觉悟

2 / Screenshot from movie

Reality • illusion

里士满高中篮球队,队员们技术烂、不团结、自暴自弃,但卡特教练一步步带领队员们走向13连胜,走向成功,离不开他对队员们的激励,让队员们有动机去努力奋斗。

《卡特教练》

激励

一开始队员们只是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来一开始不愿签协议而离队的克鲁兹看到队员们开始赢球,也想要回到篮球队和大家一起战斗,追求自己的爱好以及一种归属感。卡特教练按照协议拒绝了他,但是最终仍然网开一面,答应如果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500个俯卧撑,1000次“自杀”就同意他归队。体现了规则要严格遵守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克鲁兹没有完成,就在他即将被赶出去的时候,莱尔主动站出来帮他做俯卧撑,后来其他队员也来帮他,我们第一次从这群散漫的学员口中听到:“We are a team.”从那一刻起,学员们实现了对归属、接纳以及友谊的社会需求。

《卡特教练》

卡特教练刚接手篮球队时,沃姆和克鲁兹就称教练是个“乡下来的蠢黑鬼”,“Negro”这个词也是队员们平时对自己的称呼,并不觉得丢脸。而在上层阶级,在卡特教练眼里,“Negro”是一个既具有侮辱性的词语,他不允许队员们说自己是“Negro”,并称呼他们为“sir”,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respect”的重要性。后来,卡特教练带领篮球队打赢一场又一场比赛,从不被大家看好、默默无名的篮球队到获得锦标赛参赛资格,队员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获得成功,获得荣誉,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赞美,他们也不再说自己是“Negro”。这时,他们实现了社会需求,包括外部的对地位、认可或被关注的需要,以及内部对于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的需要。

《卡特教练》

此时的里士满队一步步走向胜利,大家也开始放纵,在比赛时羞辱其他队,半夜溜出去轰趴。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其他追求了,只想着把篮球打好。毫无疑问,他们的成绩很难上大学,以后只会是底层黑人中的一员,没钱没有尊严,说不定哪天就悄无声息的死在街头。卡特教练强制他们学业成绩必须在2.3以上,他们没达到就停训,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不上大学,可能这几场篮球赛就是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了,他们还那么年轻!卡特教练受到全社区的人的质疑依旧不改初衷,打算离职时,最后走进篮球场发现孩子们端正地坐在球场学习。那一刻,真的让人热泪盈眶。因为,我们知道那群学员拥有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想要通过努力离开这个混乱贫穷的地方,并用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告诉他们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卡特教练》

影片最后,肯尼由原来的不知所措到明白了人生的方向,要带女友一起离开,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卡特教练说他们由男孩成长为了男人。我们很庆幸,最终篮球队里5人获得奖学金,6人上大学,获得学位。是卡特教练给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对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理想实现的需求,这是个人追求能力极限的动力。

Past • Future

《卡特教练》

影片末尾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It is our light, not our darkness that most frightens us.”

用我们中国人的老话就是说:穷不倒志,富不癫狂。当我们处于不利环境中时,我们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放弃、自甘堕落,往往让我们陷入更加不利、更加绝望的处境。就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高中三年的努力拼搏,为了一个好的大学,实现自己吹过的牛逼,但是上了大学以后有些同学忘却了三年的理想,剩下的只有熬夜打游戏、逃课、挂科。毕业之时,剩下的只是迷茫与焦虑。他们最害怕的不是自己一开始就堕落懒惰,而是明明前途无量,明明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却亲手被自己毁掉的悔恨与痛苦。

人生没有起跑线,从来不是短跑,是一场与自己的马拉松。坚持自己的计划,改变从每一件事情开始,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支撑起自己的世界。

下周预告

下周为大家送上《传奇的诞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