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鸟(名称:Emberiza spodocephala):是一种小型鸣禽。重14-26克,长125-161毫米。雄性成年鸟(春羽):口基,眼先,脸颊和斑块灰黑色;头全,颈部和胸部绿色灰色,略带黄色,有时有黑点;上背部,肩部橄榄绿色,略带红褐色,羽毛中心有宽阔的黑色条纹,羽毛黄褐色;下背部,腰部和尾巴覆盖着浅橄榄褐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有黄褐色的羽毛边缘,其余的尾羽绿色鲜艳,第二对尾羽外侧有白色楔形斑点,最外侧的一对尾羽几乎全是白色的,只有内侧有一个倾斜的黑色斑点,外侧羽毛末端有褐色斑点 小覆盖羽毛浅红褐色, 中和大羽毛黑褐色,外观沙褐色,羽毛色浅羽毛末端为牛皮白色;内大覆盖羽和内次级羽毛棕黑色,外羽毛边缘红褐色;小翅膀羽毛和初级羽毛棕色;飞羽深褐色,外缘浅红褐色;胸部淡硫磺黄色,以环形和尾巴为掩护羽成黄白色;胸部和两条浅棕色和黑棕色条纹;羽毛淡黄色;翅膀下覆盖羽毛黄白色,羽毛基底深色。雄性成年鸟(秋羽):头颈部橄榄绿色较明显,头颈部羽毛有部分尖端为黑色和棕色,其他体羽与春羽相似;雌鸟(春羽):第一只眼睛,眼周和牛皮黄色的眉毛不清晰;脸颊线浅黄色延伸到脖子的侧面;耳羽褐色,带黄色轴;头部颜色较雄性棕色,脸颊和脸颊不黑色;喉咙和下半身淡硫黄,喉咙和上胸部呈橄榄绿色;由深黑色斑点形成的独特涟漪;侧面有黑色条纹,两个棕色;下腹部和尾巴上黄色和白色;其余的与男性,但较轻。雌鸟(秋羽):头褐色,有棕褐色和黑色条纹,上半身浅褐色,带有厚厚的黑色轴,背部和肩部羽毛特别明显,喉咙淡橄榄黄色,胸部棕色,常有黑斑,下半身白色,胸部和腋窝黄色,其余为春季羽流。鸢尾棕色;口褐色,下口除第一端外,颜色浅;脚是白色的。

中国分别位于宁夏(玉源、中卫、银川)、甘肃(西北)、四川(灌溉县、和山)、湖北、云南(西北、南方)、贵州、江苏、广西、广东、台湾、青海(玉水谷)。
在长白山6月初看到家族,8月形成了一大群混杂,一个接一个地南下。在移动之前,它们经常飞向天空,然后向后落。迁移在10月底左右结束。经常进入小团体活动,除了生殖期进入外部外,还有个体活动,性爱不胆怯,容易让人靠近往往非常靠近飞走。当受到惊吓时,会发出一个简短的"芯片"声音。在繁殖期间,雄鸟像三根眉毛一样吠叫,但音节较少,超过4-5个音节,不大声。杂食性,早春和晚秋以杂草、植物果实和各种谷物为食,在夏季繁殖季节大量以鳞翅昆虫的幼虫和其他昆虫为食。
繁殖期 5-7月。5月中旬,许多群体从中国南部迁徙到东北,一些继续向北移动,一些留在山区繁殖。繁殖期成对活动,通常在树上运动不多的位置,不像一般的鸟儿跳来跳去那么活跃,但经常颤抖着尾羽,不断展现出白色的部分。在华北和东北地区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营地筑巢,巢筑在低矮的灌木丛中或不高的树枝上,而很少在地面较高的树枝上,巢是杯状的,由干草茎制成,叶子细根,结构紧密,内垫薄一层马毛, 薄根、草茎等。椭圆形、奶油状、浅绿色或浅蓝色,带有红褐色斑点、棕紫色斑点或黑色条纹,尖端较薄,钝端较致密。巢穴仅由雌性巢组成,4-5天后,每年产生两个巢,每个产卵4-6个。两性之间的共同生育。每天给宝宝喂食15个小时,即使在小雨中也是如此。雏鸟在巢中停留12-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