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绩麻。三天麻篮满,四天崩了架。幺妹紧忙挽芋子,请得机匠来编麻。请个机匠二跛跛,长打羊角短打滑。几天才把麻编好,编好才能把浆刷。染好麻布做衣衫,青蓝白色有配搭。幺妹穿起像天仙,扭动腰身乐哈哈。咿哟喂,幺妹呃,穿起活像天仙女,情哥哥他直是夸……”
《夏布神歌》传唱者颜坤吉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颜坤吉一边唱着自己编的《夏布神歌》,一边挽芋子或刷布。如今已快90岁高龄的颜坤吉老先生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早已从织布机上退了下来,但他仍舍不得闲着,只要有空,他还会习惯性地去夏布厂里走走看看。尽管从家到工厂不过几百米,可是就这几百米的距离,颜坤吉却走了一辈子,也见证了夏布在盘龙、在荣昌,甚至在全国的盛与衰。
清朝初年,夏布织造技艺随着湖广移民传入荣昌,传到颜坤吉这一代,已经传承了27代。“我从8岁开始挽芋子,12岁开始织布,15岁就开始自编自卖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匹夏布可以换回一袋米、一篓蛋或一块肉,可以说这是一门足够养活一个家庭的手艺活。那时,刚编织好的夏布带到城里就有人抢着要,不愁销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颜坤吉无偿教授夏布编织技艺,从一个村到一个镇,越来越多人投身到夏布织造行业中。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之编布
“早些年,盘龙镇上家家户户都会编夏布。好多人就在家门口挽芋子、挽麻团、梳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夏布市场空前繁荣。麻线还在织布机上,商人就先把钱预付了,再慢慢等着交货。那时,盘龙镇上可说是一步一厂,几千台织机在运转,都是编织夏布的,供不应求啊。从荣昌到重庆,再到深圳、广州,最后还被带到了韩国、日本。”这是颜坤吉记忆里夏布最红火的时代。
前些年,夏布市场的热度渐渐褪去,许多厂子关门歇业了,不少年轻技师也出门务工去了。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为了传承祖先留下的这门技艺,他的长子颜太贵也跟他一样,8岁时就开始学挽芋子,年轻时就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但是对于当下,颜坤吉喜忧参半,喜的是孙女颜先英也加入了夏布行业,而且带着夏布走向了国际舞台;忧的是颜先英是他唯一一位从事夏布行业的孙子辈。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之绩麻线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荣昌夏布再次走进大众生活,与一流设计师合作、做成服饰箱包、开专卖店、走上国际T台,甚至身边也有不少人开始穿夏布衣服,还有人当作一种时尚。作为从盘龙镇走出去的一门手工技艺,不管外界如何变,不管它走多远或是离大众多近,夏布的手工制作技艺始终未变。如果有一天,有人在盘龙镇上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一边挽芋子,一边哼唱着《夏布神歌》,那一定是颜坤吉了。
如今他创作的《夏布神歌》被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名录,而且被中国夏布博物馆收藏并展示在墙上,供参观者吟诵瞻仰。
现场欣赏攻略
(一)交通线路
1.高铁:重庆(成都)站至荣昌北站,再乘坐荣昌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2.汽车:重庆(成都)旅游集散中心(长途客运站)前往荣昌,再乘坐荣昌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3.自驾: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经渝昆高速(或渝蓉高速)在荣昌出口下道后到达目的地。
(二)欣赏景观
夏布小镇、夏布博物馆、夏布书画研究院、壹秋堂夏布、加合夏布、艺梦廊桥、夏布会馆、盘龙夏布广场、盘龙夏布创业基地;荣峰河风景区、昌州故里、昌州八景园、玉带河生态公园、海棠公园、香国公园、濑溪河体育公园、渝西植物园、万灵古镇、 安陶小镇、古佛山景区、清江河中岛、仁义三奇湖/百果玩、河包白塔/真原堂等。
(三)特色美食:
卤白鹅、黄凉粉、羊肉汤、铺盖面、炸酱面、猪油泡粑、旱蒸牛肉、清真全牛、刨猪汤、烤乳猪、豆豉鱼、酸辣粉、回锅肉、九大碗、灰水粽等特色美食,风味独特。其中,卤白鹅、黄凉粉、羊肉汤被授予“中国名菜” 和“重庆名特小吃”等称号,成为香飘巴渝,享誉神州的经典美食。
(四)土特产品:
夏布织物(服装、鞋袜、包袋等)、夏布工艺品(夏布书画、夏布折扇、夏布饰品等)、精美陶器、荣昌猪肉、卤白鹅、烤乳猪、折扇、粉条、茶叶、麻竹笋、盘龙生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