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41集|人物:《夏布神歌》傳唱者

“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績麻。三天麻籃滿,四天崩了架。幺妹緊忙挽芋子,請得機匠來編麻。請個機匠二跛跛,長打羊角短打滑。幾天才把麻編好,編好才能把漿刷。染好麻布做衣衫,青藍白色有配搭。幺妹穿起像天仙,扭動腰身樂哈哈。咿喲喂,幺妹呃,穿起活像天仙女,情哥哥他直是誇……”

第41集|人物:《夏布神歌》傳唱者

《夏布神歌》傳唱者顔坤吉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顔坤吉一邊唱着自己編的《夏布神歌》,一邊挽芋子或刷布。如今已快90歲高齡的顔坤吉老先生行動越來越不友善,早已從織布機上退了下來,但他仍舍不得閑着,隻要有空,他還會習慣性地去夏布廠裡走走看看。盡管從家到工廠不過幾百米,可是就這幾百米的距離,顔坤吉卻走了一輩子,也見證了夏布在盤龍、在榮昌,甚至在全國的盛與衰。

清朝初年,夏布織造技藝随着湖廣移民傳入榮昌,傳到顔坤吉這一代,已經傳承了27代。“我從8歲開始挽芋子,12歲開始織布,15歲就開始自編自賣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匹夏布可以換回一袋米、一簍蛋或一塊肉,可以說這是一門足夠養活一個家庭的手藝活。那時,剛編織好的夏布帶到城裡就有人搶着要,不愁銷路。為了讓大家都能吃飽飯,顔坤吉無償教授夏布編織技藝,從一個村到一個鎮,越來越多人投身到夏布織造行業中。

第41集|人物:《夏布神歌》傳唱者

榮昌夏布織造技藝之編布

“早些年,盤龍鎮上家家戶戶都會編夏布。好多人就在家門口挽芋子、挽麻團、梳麻。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夏布市場空前繁榮。麻線還在織布機上,商人就先把錢預付了,再慢慢等着交貨。那時,盤龍鎮上可說是一步一廠,幾千台織機在運轉,都是編織夏布的,供不應求啊。從榮昌到重慶,再到深圳、廣州,最後還被帶到了南韓、日本。”這是顔坤吉記憶裡夏布最紅火的時代。

前些年,夏布市場的熱度漸漸褪去,許多廠子關門歇業了,不少年輕技師也出門務工去了。但這并沒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為了傳承祖先留下的這門技藝,他的長子顔太貴也跟他一樣,8歲時就開始學挽芋子,年輕時就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但是對于當下,顔坤吉喜憂參半,喜的是孫女顔先英也加入了夏布行業,而且帶着夏布走向了國際舞台;憂的是顔先英是他唯一一位從事夏布行業的孫子輩。

第41集|人物:《夏布神歌》傳唱者

榮昌夏布織造技藝之績麻線

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榮昌夏布再次走進大衆生活,與一流設計師合作、做成服飾箱包、開專賣店、走上國際T台,甚至身邊也有不少人開始穿夏布衣服,還有人當作一種時尚。作為從盤龍鎮走出去的一門手工技藝,不管外界如何變,不管它走多遠或是離大衆多近,夏布的手工制作技藝始終未變。如果有一天,有人在盤龍鎮上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精神矍铄的老人,一邊挽芋子,一邊哼唱着《夏布神歌》,那一定是顔坤吉了。

如今他創作的《夏布神歌》被列入了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項目名錄,而且被中國夏布博物館收藏并展示在牆上,供參觀者吟誦瞻仰。

現場欣賞攻略

(一)交通線路

1.高鐵:重慶(成都)站至榮昌北站,再乘坐榮昌區内公共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2.汽車:重慶(成都)旅遊集散中心(長途客運站)前往榮昌,再乘坐榮昌區内公共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3.自駕:重慶(成都)中心城區經渝昆高速(或渝蓉高速)在榮昌出口下道後到達目的地。

(二)欣賞景觀

夏布小鎮、夏布博物館、夏布書畫研究院、壹秋堂夏布、加合夏布、藝夢廊橋、夏布會館、盤龍夏布廣場、盤龍夏布創業基地;榮峰河風景區、昌州故裡、昌州八景園、玉帶河生态公園、海棠公園、香國公園、濑溪河體育公園、渝西植物園、萬靈古鎮、 安陶小鎮、古佛山景區、清江河中島、仁義三奇湖/百果玩、河包白塔/真原堂等。

(三)特色美食:

鹵白鵝、黃涼粉、羊肉湯、鋪蓋面、炸醬面、豬油泡粑、旱蒸牛肉、清真全牛、刨豬湯、烤乳豬、豆豉魚、酸辣粉、回鍋肉、九大碗、灰水粽等特色美食,風味獨特。其中,鹵白鵝、黃涼粉、羊肉湯被授予“中國名菜” 和“重慶名特小吃”等稱号,成為香飄巴渝,享譽神州的經典美食。

(四)土特産品:

夏布織物(服裝、鞋襪、包袋等)、夏布工藝品(夏布書畫、夏布折扇、夏布飾品等)、精美陶器、榮昌豬肉、鹵白鵝、烤乳豬、折扇、粉條、茶葉、麻竹筍、盤龍生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