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作者:历史助理

巢湖市因为巢湖市的名字,其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4000年,巢湖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中国国土的地图、大江湖交汇在这里,江南河北文化聚集在这里。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使巢湖成为江北的"鱼稻之乡",长江巢湖的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沿海居民,为今天的巢湖留下了珍贵的自然和历史遗产。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巢湖和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红泽湖被列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主要水产品有银鱼、美白虾、湖蟹三大,三者素有"三鲜巢湖"之称。此外,在鱼类种群中,湖蛞蝓主导着巢湖渔业的生产。红鲱鱼、"四条鱼"、鲤鱼、蛞蝓等鱼类是巢湖优质鲜鱼种。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巢湖>h1级"pgc-h-箭右"鱼</h1>湖

早在20世纪50年代,渔业年产量就达到3500~4000吨,主要鱼类种类为四人,还有湖、口嘴红鲱鱼、银鱼等。这些鱼是巢湖渔民生存的根本,是湖周围18个乡镇和数千名渔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银鱼

银鱼是巢湖最著名的特产,是富含钙、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身体几乎是透明的,没有鱼刺,适合儿童食用。1996年,巢湖银鱼产量169吨,至2013年,巢湖银鱼生长面积750平方公里,年产量约600吨。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湖泊

湖燕鸥是一种剑鱼,虽然巢湖的刀鱼并不以长江刀鱼闻名,但也是巢湖的柱鱼。它是小鱼、虾、鱼卵、水生昆虫、动物园、藻类、草等为食,在巢湖中存量巨大。现代营养分析,湖肌蛋白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常规经济鱼类,是一种极好的经济性鱼类。当地人称这种鱼为毛茸茸的鱼,它通常燥然后出售,因为它从水中出来时会死亡。腌制和干燥的青椒和红辣椒油炸,咸味和新鲜的开胃菜,是一道罕见的菜肴。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另一方面,地方当局长期以来一直积极主动地促进巢湖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984年,巢湖在长江流域的多个湖泊中率先实施季节性湖泊封闭制度,至今已坚持了30多年。三十多年来,巢湖的季节性关闭和近年来巢湖的泛滥和释放,使巢湖的渔业资源得以恢复,而不是像其他湖泊一样枯竭。但是没有足够的扩散和释放,鱼的问题解决了,水的问题又来了。

<h1级"pgc-h-right-arrow">巢湖水</h1>

巢湖是合肥市和巢湖市的重要水源,但近年来受到的污染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合肥市的饮用水源塘溪水域。

巢湖污染主要有三个原因:

1、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巢湖。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5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一批上市化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巢湖。现在机组已经清理了污水,但前几年留下的污染问题短期内无法消除。

2、市政污水的排放。全市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巢湖,沿湖居民每年向巢湖排污约1亿吨。合肥市有南峪江和15里河,两条河最终都会汇入巢湖,而这两条河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水常年漂浮着,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有时还漂浮着腐烂的宠物尸体。

3、沿湖农民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久而久之,进入巢湖形成污染。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巢湖水质受氮、磷盐、耗氧有机物污染,全湖综合水质低于地面V级水标准,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全湖富营养化。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2016-2018年,"三鲜"和大鱼等主要鱼类产量不同程度下降,毛鱼从2016年的15735吨下降到7627吨,银鱼从678吨下降到567吨,虾从4094吨下降到3443吨,大鱼从4637吨下降到2962吨, 过度捕捞是原因之一,但水污染问题同样严重。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h1级"pgc-h-right-arrow">巢湖水的爆发</h1>

2007年夏天,巢湖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水事件,水面上漂浮着漆状的绿色布料,有强烈的鱼味,甚至连白腹的死鱼也闻到了。也正是在那一年,中国将太湖、巢湖和卫驰列入"三湖治理"国家污染治理项目,巢湖"营养病"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重大问题。

由于水的富营养化,水中的鱼无法消化,让蓝藻爆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蓝绿色和恶臭的泡沫,渔民说这就是水。巢湖中常见的蓝藻也有颤抖藻、鱼腥藻、铜绿色微囊藻,大量蓝藻使通风、光线不足,水中缺氧,导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阻碍藻类的光合作用。而这些藻类在巢湖中含有蓝藻毒素,食用含有蓝藻毒素的动物可能会中毒,严重几个小时内就会死亡,湖中鱼虾也大量死亡。每当夏季蓝藻爆发时,蓝藻的气味与死鱼死虾腐烂的气味混合发酵,使整个巢湖海岸的恶臭势不可挡。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浙江的千岛湖也曾多次喷发在水中,后来当地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处理,鲭鱼和鲭鱼以过滤浮游生物为饵料,每只生长一公斤,可消耗近40公斤的蓝藻,大量蛞蝓放入养殖中,有效提高了净水能力, 使千岛湖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千岛湖面积小,水深自净能力突出,而巢湖面积大,水较浅,依靠增加蛞蝓数量来治疗蓝藻,效果非常有限。

<h1级"pgc-h-right-arrow"></h1>对抗污染需要很长时间

近年来,合肥设立了巢湖市第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立了全面的"湖长系统",连续斥资200多亿实施巢湖周边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巢湖水质一直是自1979年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佳水平, 入河湖水质继续保持优良。2020年,巢湖水质将从不良V类提高到2015年的IV级,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素有"国宝"之称的东部白鹳将重新出现在巢湖半岛湿地。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虽然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多年的"营养性疾病",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污染源要处理,湿地保护要注意,扩散和释放要继续,十年的禁渔令不能打折扣。

而当江基淮项目在2022年完工时,长江与巢湖将再次对接,江湖水交换将大大提高巢湖的净水能力,巢湖综合治理有望迎来拐点。

附言

在巢湖全面禁渔后,我偶尔会去一些支流河边野外捕鱼,2020年夏天,安徽遭遇了百年非同寻常的洪灾,每条河的水位都疯狂长了,巢湖鱼都奔向了河边,我和我的同伴收获了很多,也清楚地感受到了巢湖鱼数量的增长。巢湖的蓝藻今夏仍在喷发,湖滨的全新区域弥漫着恶臭。有意思的是,由于合肥省会搬迁和各种建设计划,湖边新区成为合肥房价涨幅最快的地方,半个月充满了臭味,湖屋难觅,房价飙升。有人笑着说,在合肥,有一套能闻到鸟巢湖属性的气味,也是合肥人身份的象征。

禁渔令还在继续,渔民纷纷上岸,各种污染治理工作也在继续,相信10年后,巢湖再一次灿烂,当我们一起见证的时候。

4000年的鱼米之乡,如今患上“营养病”?巢湖水华整治成难题巢湖的鱼巢湖的水巢湖爆发水华治污攻坚还须久久为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