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明实践|老党员王福银:24年不停歇,点滴生活中服务身边人

作者:齐鲁壹点

从自掏腰包建值班室义务维护小区治安,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到成立社区爱心志愿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再到成立爱心驿站,实行爱心积分兑换物质和精神奖励,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

24年如一日,有着50多年党龄的王福银退休后继续发挥光和热,一直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耕耘,获得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一路走来,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坚持在点滴生活中服务身边人。”

文明实践|老党员王福银:24年不停歇,点滴生活中服务身边人
奉献别人,也快乐自己

10月25日,走进位于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的王福银工作室,74岁的王福银正在电脑旁一丝不苟地敲打着键盘,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身穿红马甲,鲜艳的党徽挂在胸前,言谈举止间满是和蔼。

“来,听听我写的这个歌词咋样?”看到记者进来,王福银拿出自己刚刚创作的《志愿者之歌》哼唱了起来:“迎着出生的太阳,我们走在社区的小路上,为了群众的幸福和安康,为了社会和谐和吉祥,我们巡逻在大街小巷……”

王福银告诉记者,她创作《志愿者之歌》就是为了给志愿服务队里的每个队员加油打气,“大家唱着自己的歌,精气神一下子就上来了,干起来才有劲!”

除了写《志愿者之歌》,《社区之歌》《歌唱竹竿巷人》《济宁创城变化大》等作品,王福银创作了400多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记录着着身边的变化,讴歌着美好的新生活,也把党的好政策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这是只有歌词没有谱曲,排练的时候大家发挥所长,既可以按豫剧的唱法,也可以按流行歌曲的唱法,哪个听着舒服,就定哪个。”王福银笑着说,队里有个老大姐,认字不全,但是没事就喜欢哼上两句,三句半排练的时候,就让她唱最后一个字,往往取得不错的表演效果。“大家在这里发挥各自的特长,既奉献了爱心,也快乐了自己。”

文明实践|老党员王福银:24年不停歇,点滴生活中服务身边人
24年坚守,她是社区的一道美丽风景

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王福银已走过了24个春秋。

1998年,退休后的王福银并没闲着,小区里总能看到她戴着红袖章的身影。为社区服务,做调解工作,打扫卫生,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居民参加社区活动,谁家有个不愉快,闹点小矛盾她都尽力帮忙劝导。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王福银和社区其他3名老党员组成志愿服务小组,义务在小区检查出入人员,预防疫情输入。当时社区经济困难,小区没有传达室,看着天天辛苦值班的工作人员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王福银就主动对接社区,自掏腰包盖起一间值班室。疫情结束后,值班室也成为王福银的“值勤点”,义务为小区看大门,一看就是16年。

王福银说,在自己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强大,能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之后,爱心互帮队、治安巡逻队、文艺宣传队、青年服务队、健康咨询队、后勤保障队、回族特色服务队相继成立,开展义务教学、义务调解、爱心帮扶、邻里互助、义务巡逻、环境整治、公益活动等服务。“我按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分队,喜欢溜达的就安排到巡逻队,热心肠的人就编入互帮队,爱唱歌跳舞的就进文艺队。”

小区街巷里,有他们捡拾垃圾的身影;孤寡老人家中,有他们嘘寒问暖的关怀;“雏鹰课堂”里,有他们春风化雨般的教诲;疫情防控最前线,有他们奔波的脚步……在竹竿巷社区,寒来暑往,总能看到王福银和她的队员们那一抹抹“志愿红”。

王福银获得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所在的竹竿巷社区获得了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文明实践|老党员王福银:24年不停歇,点滴生活中服务身边人
创新“爱心积分”,让“赠人玫瑰者手有余香”

香皂0.5积分,牙膏1积分,雨伞3.5积分……在竹竿巷社区信用超市,信用积分兑换一览表上,一件件物品“明码标分”。

“参与社区组织的上门慰问孤寡老人等,并帮助他们做日常家务的,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清理的,每小时积1分;在社区主要路口、路段参与清理乱摆卖、乱停放等,每小时积2分;周末或假期参与社区讲堂义务教学的,每小时积3分;参与调解社区邻里矛盾纠纷的,每次积1分……”王福银介绍,爱心驿站引用了金融机构管理理念,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志愿者参与公益行为作为“爱心存款”存进“银行”,志愿者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项目或日常用品。同时,每年开展一次表彰,根据积分情况授予“星级志愿者”称号,连续三年获得“五星志愿者”的授予“最具爱心楷模”称号。

“让温暖‘看得见、摸得着’,让赠人玫瑰者真正手有余香,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说起初衷,王福银如是说,这也能让志愿服务“更可持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