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云HCIE学习笔记1-企业上云顶层设计

云转型时代

主要驱动力

企业进行云转型,驱动力主要表现为技术、业务、政策三个方面;

1)技术驱动主要是由传统IT架构向资源整合、业务敏捷方向演进:传统物理部署到通过虚拟化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资源管理,再之后通过云服务提供基础IAAS服务、数据服务,实现业务敏捷开放

无论IT架构如何演进,客户价值及驱动力主要是:更低的TCO、更高的业务部署与生命周期管理效率、更优的业务性能与用户体验。

2)业务驱动:客户业务不断变化,由传统单一业务向多场景业务演变,数据共享、业务创新、快速上线成为业务发展的主要诉求;

3)政策驱动:2012年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云计算软件相关技术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任务;2016年,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提出大力发展云计算技术及应用,支撑云计算成为新一代ICT基础设施,推动云计算软件发展;2021年,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数据中国建设被提到新高度,云计算是重点产业之一。云计算软件也将迎来新发展。

业务上云主要焦点问题

1)扩展性:业务上云后,资源是否能随需而动,应用是否能灵活调整改造?

2)高可用:业务上云后,系统可靠性如何保障,是否有成熟的端到端的可靠性方案?

3)性能:业务上云后,系统能否承受业务浪涌,性能能否带来良好用户体验?

4)安全:业务上云后,能否满足国家安全等保要求,如何保障云上数据安全?

5)成本:业务上云后,能否有效降低CAPEX,如何在有限成本下最大化云功能?

客户视角上云问题:无章可循、效率低、难开展

1)从哪些方面判断业务能不能上云?

2)上云流程是什么样的?

3)业务架构要不要变,如何变?

4)上云之后如何实现访问控制?

5)如何规范上云业务?

6)业务怎么样使用云服务?

7)应用厂商、云服务商如何分工协作?

业务上云方法论

业务上云方案论-6R

1)Rehost – 替换主机:该策略指的是直接迁移。一般情况下,应用的运行环境包括应用本身、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层。在应用迁移时,把应用相关的三个要素(应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层)拷贝到新的环境中,不做任何的改动,此时虚拟机镜像被当做一个黑盒,进行二进制数据的拷贝。使用该策略迁移速度快、不需要为迁移做额外的工作。但该策略的缺点是,由于原来的业务设计可能没有考虑云环境的特点,原封不动地迁移到云环境时,可能无法充分利用云计算或云平台的优势。

2)Re-install – 重新安装:该策略类似于re-host, 把应用及相关的环境迁移到云平台上。当云平台的虚拟机创建后,重新安装软件并对配置不做修改。该策略提供机会进行既有运行环境的清理,无需拷贝不必要的软件及配置,并且可以有机会使用新的工具。

3)Re-platforming – 重选平台:应用的核心架构保持不变,只是通过简单地调整或优化使得应用能够更好地使用云平台提供的特性,如自适应规模伸缩、云原生的负载均衡、数据库服务、容器服务。例如,应用在本地数据中心时使用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迁移到云端后,调整为使用云平台提供的Database-as-a-Service,从而可以减少管理数据库的操作和时间。

4)Refactoring – 重构:对应用重新进行架构设计、对部分模块进行重新开发以便利用云原生的框架和特性。如果业务要求增加新的功能、可扩展性或性能,而这种需求在原来的架构中很难实现,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对应用进行重构。比如,现有的应用是单体架构,已经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为了提高敏捷性和增强服务的持续性,可以考虑将原来的架构修改为SOA、微服务甚至Serverless架构。该策略的成本比较高,但如果实行该策略后应用能更好地适应业务的需求,则可能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5)Retire – 停止运营:如果我们对IT环境中的所有应用进行调查,通常会发现10%左右的企业IT应用已经没人使用。此时,可以考虑关闭这些应用, 以节约人力、电力及运维等成本。还有一种情况,对于类似HR、CRM等通用系统,已经有SaaS提供商提供云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下架现有自己维护的系统,选择SaaS云服务。

6)Retain – 保留:企业中也许存在一些应用,还有少量用户正在使用该应用,因为该应用或服务没有完全关闭或停止。但是考虑到迁移的成本和ROI,还是决定保留在本地。

业务上云方案论:4阶17步

1)阶段一:评估调研

①业务信息收集

②资源清单梳理

③上云风险评估

④上云策略评估

2)阶段二:规划设计

⑤云上方案设计

⑥迁移方案设计

⑦功能和性能验证

⑧操作手册制作

⑨实施计划制定

3)阶段三:迁移实施

⑩实施研讨

⑪云上资源发放

⑫数据同步

⑬业务割接

4)阶段四:迁移验收

⑭监控

⑮优化

⑯移交

⑰验收

上云整体设计

5W1H方法

在云中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是否弄清楚这6个问题

  1. WHY:识别问题

“要试着解决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商业驱动力是什么?

  1. WHO:评估用户特性

何人的问题确定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用户构成。用户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系统。识别出用户有助于发现其与整体系统进行了什么交互。系统的每个参与者或许都有自己的需求,所以一种云服务模式可能并不能满足所有参与者的需求

3)WHAT:明确业务和技术需求

业务和技术需求是什么?是否有法律/法规约束?有哪些风险?

4)WHERE:明确地理位置及访问路径

在哪(地域、设备)提供这些服务?当地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项?(税收/可用性/语言/现场问题等)

5)WHEN:明确项目约束条件

需要什么时间提供服务?预算多少?是否与其他项目/方案有关联?

6)HOW:了解当前的状况约束

组织如何交付这些服务?组织、体系架构和客户是否都做好了准备?

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模式一种云服务模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应当选择使用多种不同的云服务模式来满足自身需求。

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时,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判断云服务的可行性。

1)战略:战略需求是影响云服务模式的重要因素。

2)组织:组织评估/调整是战略的延续和落地,也会影响云服务模式的选择。

3)财务:主要指TCO,企业希望以更小的资金投资云获得倍数的业务能力。

4)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选择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及对应的云服务模式。

5)技术:从扩展性、高可用、性能、安全、成本总和考虑

云堆栈

每种云服务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云堆栈,其中IaaS包含基础设施堆栈,而PaaS包含基础设施和应用堆栈两部分,SaaS包含最全,有基础设施、应用堆栈和应用软件三个部分,每种云堆栈又是由几个不同组件组成的,每一层的云堆栈有不同的组件。

IaaS对应的基础设施堆栈包含了数据中心里计算、网络、存储和安全等几个部分;

IaaS特征:

1)朝着IaaS方向沿堆栈向下,对基础设施就有更多控制力,也更能避免供应商服务中断端或快速从中恢复。但也带来了更多工作量和成本。

2) IaaS非常灵活,也是自由度最大的一种服务类型。用户可以决定安装什么操作系统,以及是否需要安装或者安装什么类型的数据库,安装什么软件等等。

何时使用IaaS

1) 如果一个应用或服务有着性能或扩展性需求,要求开发者管理内存、配置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以最大化吞吐量、明确数据如何在磁盘之间分布和控制操作系统等,就应该选择IaaS。若无需考虑这些事务,或许PaaS更合适。• 项目中,需要识别是否真实有对基础设施强控制力的需求。

2)客户能更自主地对故障进行恢复设计,或需要跨Region构建冗余服务时,可考虑IaaS。• 使用公有PaaS或SaaS时,若供应商服务中断,客户只能坐等问题修正。

PaaS包含的应用堆栈部分,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环境、应用服务器等;

PaaS特性

1) PaaS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平台使底层基础架构对开发者透明,开发者从而可以专注于业务需求的实现,而平台负责资源的自动伸缩。• 公有PaaS提供商管理底层基础设施、网络、存储设备和操作系统;开发者专注于构建云端应用。• 私有PaaS提供商不提供基础设施的抽象服务,需要消费者来管理应用堆栈和基础设施。但私有PaaS使用户能够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上都进行PaaS软件的部署。

2) PaaS提供商支持多种堆栈和编程语言,甚至允许将PaaS软件部署在消费者自己选择的基础设施上。

3)针对PaaS平台需要调用现有IaaS资源的场景,需要考虑兼容性问题。

何时使用PaaS

1) 对于有海量数据的网站或者处理大量数据的高度分布式应用而言,PaaS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使用者必须清楚其选择的PaaS平台的限制,并做出对应的设计。

2)当客户不需要或不愿意管理基础设施和应用堆栈,PaaS是一种推荐的方案。

3)当客户希望有一个适当的开发平台能够加速开发流程,降低整体开发工作量时,适用PaaS。• PaaS能降低搭建和部署应用的工作量和资源数,从而大幅降低时间成本。

SaaS包含了IaaS和PaaS不具备的应用软件这部分,是一种以服务形式向人们交付的完整应用。

SaaS特性

1) 提供商完全掌控了基础设施、性能、安全、扩展性、隐私等各种事项。

2)由于SaaS提供商要满足许多消费者需求,通常情况下不会提供像公司自建的应用那样的灵活性。

3)朝着SaaS方向沿堆栈向上,业务面向市场的速度将会提高,所需的人力/运营成本也会变少。

4) SaaS优势• 提供商负责安全升级和打补丁• 提供商管理所有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 提供商通常对绝大多数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移动兼容性• 提供商在所有主流浏览器和版本之间提供兼容性• 提供商通常会升级功能,并且不会造成用户体验的中断• 提供商管理数据库,包括容量规划、备份恢复等

何时使用SaaS

1) 如果能满足需求并且在可负担范围内,企业应该通过SaaS来将所有非核心应用、功能和服务外包出去。• 例如,公共服务可考虑使用SaaS方案,因为他们并非核心竞争力。

2) 在打算自建应用之前,应该想想SaaS提供商能替客户完成哪些工作,并将其计入成本。再与自建应用TCO比较,并识别SaaS工具所不能提供的功能特性。最后考虑机会成本再进行综合考虑。

(资料为HCIE学习笔记整理,资料来源:https://education.huaweicloud.com/courses/course-v1:HuaweiX+CBUCNXCX010+Self-paced/courseware/5562d2de6f5747ca80f8fca5c4add9b2/f92fc645770946d4b453bf598c7f69e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