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体Ontology:去中心化身份DID在Web3时代的应用场景

在区块链中,我们认为进入Web3世界需要去中心化身份。去中心化身份的实现,还将变革互联网的组织形式和生态环境。很多优秀的团队和项目正在尝试解决该难题,比如本体Ontology、Mykey、Sovrin、3BOX和SelfKey等等。

本体Ontology:去中心化身份DID在Web3时代的应用场景

对此,很多人或许感到困惑,因为没有去中心化身份,我们现在也能够使用Web3应用。当我们了解了去中心化身份DID应用场景,或许就能明白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去中心化身份DID是什么?

去中心化身份DID就是能够帮助用户掌握自己身份数据主权,只属于用户自己的数字身份。

本体Ontology:去中心化身份DID在Web3时代的应用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籍贯、性别、学校、工作单位等等元素共同组成我们的身份,并以身份证为身份证明的主要形式。然而在当下的互联网,我们的身份维度是割裂的,我们在不同网站、平台上的行为和信息不互通,因为数据掌握在不同供应商手中,不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无法自由、自主选择特定数据的共享、发布或保密。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身份管理和控制都属于平台或网站。用户注册某个应用的账号,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手机或微信等其它渠道进行授权,此时第三方平台就可以调取用户数据。

本体Ontology:去中心化身份DID在Web3时代的应用场景

而去中心化身份DID,则是作为“一卡通”式的存在,作为用户的“数字身份证”,集合了用户在不同Web3平台上的行为数据,并可以支持所有的应用。其次,去中心化身份DID是通过可验证凭证(VC)提供身份验证,就类似门卡——只有被门锁程序验证为“匹配”才可以利用这张门卡进门,但是房间和房门并不会知道你是谁或调取你的数据。

与此同时,可验证凭证的可分割属性,能够保证在验证过程中,验证方只能获取对应部分的身份凭证,比如租车时只验证驾照、违规记录等相关凭证。

去中心化身份DID的应用场景

最基本的应用场景是Web3.0钱包。原因是,现在访问Web3.0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多链钱包部署不同的dApp,比如Ontology的ONTO已经接入150+的应用,包括游戏、NFT、DeFi等等。访问就必然需要身份,所以钱包集成去中心化身份(DID)已经成为Web3.0的一个必然趋势。

本体Ontology:去中心化身份DID在Web3时代的应用场景

其次,声誉系统将是去中心化身份项目的重点关注领域。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账本,记录的是每位用户在网络空间的数据,在网络空间,我们的点击、浏览、登录、消费等行为数据决定了我们的数字身份,独立于现实空间。以本体Ontology为例,本体Ontology提供公链,用户可以注册ONT ID,将身份信息、网络数据都记录、存储在公链上,ONT ID就是用户的“身份证”,但公链只负责数据存储和记录,只有用户自己能自由调取数据信息。保障了匿名性,保护数据隐私。

本体Ontology:去中心化身份DID在Web3时代的应用场景

而且在去中心化身份记录链上所有行为的过程中,本体Ontology还开发了声誉系统,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声誉分的评判。就像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在网络上规范、良好的行为、言语和消费习惯可以增加声誉分,反之,违规行为也会记录在案,在虚拟空间中追踪网络犯罪,实现权威监管。保障虚拟空间的秩序和健康环境,保护用户的权益和安全。

结语

目前大部分应用对身份数据具备所有权,用户仅具备使用权。比如《QQ号码规则》中“QQ号码的性质”表示,QQ用户申请的账号的所有权属于腾讯,也就是说用户只有使用账号的权限。但Web3时代是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状态,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状态,实现每一位用户在网络空间“当家做主”。而去中心化身份DID将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实现身份与数据的自主,保障用户隐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