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作者:世亮读书

原创作者:余世亮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当皇帝是门复杂的技艺,必然勤学苦练。

——赵冬梅①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治人物,吴大帝孙权长子,孙权的首任太子。孙登曾被后人视为孙权的最佳继任者,他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候选人吗?这个问题值得探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并杀害关羽,并从刘备手中抢夺了荆州全境,为防止刘备的报复,孙权向曹魏称臣。

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并任命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辞谢不受封。

有关孙登不接受魏文帝封赐的理由,孙权说得出口的理由有二:一是孙登年仅12岁故应辞去爵位不接受封赐;二是以孙登称病为由而推辞。真实的原因是,如果孙登接受了魏文帝的封赐,那么孙权就应该送孙登到洛阳任职。而孙权心里很明白,这里名为到洛阳当官,其实就是想孙登去当人质。为了不再受制于人,孙权坚决不送孙登到洛阳。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当初,孙权表面上假称臣事魏国,但在内心里却很不诚恳、老实。魏国想派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往武昌与孙权宣誓结盟,并要求孙权送他的儿子孙登来魏国做人质,孙权极力推辞,不肯接受。”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一、孙权为培养孙登这朵“花” 打造了一个精致的“花盆”

(一)精心教育。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立孙登为太子,当时他才12岁。孙权为他精心选择老师,还找了优秀人士来做他的宾友。于是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张休、丞相顾雍之孙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人凭选拔入宫,为他讲授诗书,出外陪从骑射。

孙权想要孙登读懂《汉书》,通晓近代的史事,他认为张昭在《汉书》这方面很有教授之法,可张昭(156年-236年)在孙登被立为太子那年就已66岁高龄。孙权为了不让他过于烦劳,就让张休先跟着父亲张昭学习,再回头教孙登。

孙登同僚属相处,一般都采用平民的礼节,跟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人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共睡一张床。

太傅张温对孙权说:“中庶子这官最为亲近密切,在太子身边顾问应对,应该选用才智杰出又有品德的人。”于是就任用陈表等人做中庶子。后来又因为庶子的礼节拘束了他们,还是叫他们穿戴着普通衣冠陪坐。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二)秦晋之好。黄初六年(225年),孙权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命大臣程秉从吴郡迎接周妃至武昌,教诲孙登,孙权对这次婚姻相当重视。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为太子孙登聘娶周瑜的女儿,程秉作为掌管礼仪的太常官,到吴县迎接太子妃,孙权亲自来到程秉的船中,给他很优厚的礼遇。回来之后,程秉从容地进言劝说孙登道:“婚姻是人伦的开始,王教的基础,因此圣王重视,用它统率百姓,感化天下,所以《诗经》赞美《关雎》,把它列为全书的首篇。希望太子在闺房之中尊崇礼教,保存《周南》所赞咏的美德,那就会使王道教化兴隆于上,而歌颂之声兴起于下了。”孙登笑着说:“我要顺势助成美德,改正和补救错误,诚心地依赖师傅您。”

后来,芮玄的女儿也曾被聘为妃。同年,太常顾雍迎接其母至武昌,孙登在与公卿大会结束后亲自前往为其庆贺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萱草花)

(三)荣升储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20岁的孙登为皇太子,用诸葛恪当左辅都尉,张休当右弼都尉,顾谭当辅正都尉,陈表当翼正都尉,这叫做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銜等人都充任太子宾客,当时东宫号称士子众多。

孙登从吴王太子过渡到吴大帝的皇太子,还是顺利。或许可以这样说,孙权立孙登为吴王太子时,就用心去培养他。父母总希望用最好的环境,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玩伴,呵护着自己的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孙权也不例外。犹如园丁为了培育好花盆里萱草②,千般辛苦,万般细心,萱草花长势很好,花香四溢。可是,花盆里的萱草只能供人欣赏,也仅仅是供人观赏。

有人会说,你将孙登视为花盆里的鲜花是片面,我不想争辩,但我举例曹操是如何培养儿子曹丕,你就知道曹操与孙权在培养儿子方面还是有差异的。或许你可以得出,曹操是将未来的“诸君”放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培养的。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二、孙权把孙登这朵“花”留在武昌 让他人代为培养

孙权或许在孙登身上发现了什么?是能力不足,还是性格软弱,或许两者兼备。正如许多家长发现将小孩放身边已没什么好方法教他一样,孙权也遇到这一问题。

(一)陆逊教导。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建业,特地留孙登、诸皇子及尚书九官于武昌。并征上大将军陆逊至武昌,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教导诸皇子,与尚书是仪一起辅佐孙登。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又是孙策的女婿,因此他又是孙登、孙虑等人的表姐夫。在《三国志·陆逊传》里,记载了陆逊教育诸位皇子公子的事例。

当时建昌侯孙虑喜好斗鸭。陆逊严厉地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当即就拆毁了斗鸭栏。

射声校尉孙松是孙权弟弟孙翊的儿子,他不整军纪,陆逊当着他的面将他的手下罚以剃光头发,又斥责他。孙松脸色看起来不服气,陆逊看到他脸色稍缓和,问:“你不因我粗鄙,多次来访,以明过失,我便顺从你的来意进献忠言,为什么你却脸变色?”孙松笑答:“我只是也为自己的过失而生气,哪里敢有抱怨?”。

在《三国志·吴主五子传(孙登)》里记载,“孙登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这说明孙登做事很谨慎,不管事情重要与否,都要跟身边大臣商讨一番,集百家之所言,最终再颁布旨令,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极大避免自身犯错,坏处也有,那就是有可能会导致性格上犹豫不决,在大事上难以抉择。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二)步骘指点。《三国志·步骘传》记载,这时太子孙登驻于武昌,他爱护百姓,喜行善政,给步骘写信说:“贤德的人彬彬君子,是用来使国家教化兴盛,辅佐人主治理世务的人。我生性愚昧不明,不能洞晓为政为人的道理,虽然实在是诚诚恳恳想竭尽全心去追求贤明之德,以成为一名君子,至于远方近处的士人,他们各自道德才能的高下先后,我也对之茫然,不能详细了解。古书上这样说:‘爱这个人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这个人能不教导他吗?’这句话的意思,难道不是希望君子去实行的吗!”

步骘于是把当时在荆州地区内任职做事的人的情况条陈给太子,有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周条、石幹等十一个人,介绍他们的事迹品行,区分他们的人品才能高下,并趁机上疏劝勉太子。

步骘说:“臣听说人君不亲自去管小事,让各部门的官员们各司其职。所以舜任命了九贤,就可不必操心政事,他弹着五弦琴,咏唱着南风之诗,不必走出朝廷可天下治理得很好。齐桓公任用了管仲,他自己披散着头发,坐着车子去游逛,齐国既治理得很好,又做到了匡扶周天子。近世汉高祖收揽了三位杰出人才而帝业振兴,西楚霸王失去了雄杰的人才而丧失了事业的成功。汲黯在朝廷上,淮南王谋反的打算就停止了;郅都守御边疆,匈奴人就逃窜而去。”

步骘总结说,“所以贤人所在,就能战胜敌人于万里之外,他们确实是国家锐利的武器,是杰出的人才,是国家兴旺和衰败的关键啊!现在大陆的王化还没能布达于汉水以北,黄河、洛河两岸还有篡位叛逆的丑类,确实是招揽英雄、选拔俊杰、任用贤才的时候了。希望太子多加用心留意,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三)孙登比丸。孙登在武昌时有一次乘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他身边侍卫便去寻找射弹丸之人。正有一人手握弹弓身带弹丸,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人射的弹丸,但其人否认不服,侍从们便想揍他,孙登不允许,派人寻找飞过他身边的那粒弹丸,同此人身上携带的一比较,两者并不一样,于是放走了那人。又有一次丢失了盛水金马盂,查出偷窃者,原来是自己手下人干的,孙登不忍心重罚他,只叫他来责备了一通,遣他永远回家,并令身边的人不要张扬。人之遭受冤枉,大多起因于案情是非难辨。断案的官吏不能细查慎处,便躁怒地滥施威刑,结果导致无辜蒙冤。

又有一次,宫里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后来查获作案者,原来是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予处罚,把那人叫来责备了一番,将他遣送回家,嘱咐贴身的随从不要声张。

(四)劝慰父亲。嘉禾元年(232年),孙登的次弟孙虑逝世,孙权感到悲伤,因而减少膳食。孙登昼夜兼程,赶到赖乡,亲自通报,孙权当即召见他。孙登见孙权悲痛哭泣,便劝说:“孙虑一病不起,此乃命定。如今北方未统一,四海都在仰首盼望,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却按照社会下流百姓的思路,减少朝臣的饮食,超出了礼制的要求,我私地忧虑不安。”孙权听从了他的劝告,为此增加饮食。孙登住了十多天,孙权打算他西还武昌,孙登深切地为自己求情,认为长时间的离别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于做儿子的道义有缺憾,又陈述陆逊忠诚勤勉,武昌那里无什么顾虑,孙权于是留他住下。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三、孙登这朵“花” 对孙权这棵“大树”的无言抗议

(一)反哺之恩。值得一提的是,孙登不仅对孙权孝顺,对自己的养母徐夫人亦是如此。

当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他从小就有母养之恩。在孙权结识了步夫人之后,徐夫人便逐渐被冷落,甚至还被废黜到吴郡。步夫人也知道孙登太子的地位,因此为了更讨孙权喜爱,便经常会赏赐给孙登一些衣服或者吃食。孙登虽然不喜步夫人,但也怕惹来父亲不快,于是每次都接受步夫人的好意,但物品却基本上原封未动,一直保存在屋内。徐夫人当时偶尔也会给孙登带来一些衣服,这些衣服自然是远不如步夫人赏赐的精美,但孙登却爱不释手,穿着之前还必须沐浴,足以见其对徐夫人的尊重。

而且当时孙权立孙登为太子时,孙登还执意不肯接受,并表示一定要先立皇后再立太子,孙权发问:“那你母亲在何处?我应立谁为皇后?”孙登义正词严地回答:“在吴郡”,一句话令孙权无话可说。但可惜的是,孙权还是太偏爱步夫人,并没有因孙登的固执而转立徐夫人,但经过此番对话后,徐夫人的待遇也稍好了一些。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二)管理后方。嘉禾元年(232年),孙登回到建业。是仪等随从也一并回到建业,当然陆逊仍然留在武昌掌管着长江上游的军事。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率军攻打魏国新城,派孙登留守国内,总管留守事务。当时谷物收成不好,盗匪很多,孙登于是公布制定令文条例,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很得禁止邪恶的要领。

在《三国志·吴主五子传(孙登)》里记载,皇太子孙登参与行政管理事务就是嘉禾三年“留守国内”这一件事。大致可推断,陈寿实在没有找到孙登参与国家政事的史料,反过来说,孙登这个皇太子也仅仅是孙权的一个摆设而已。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三)劝谏未成。孙权一度十分信任校事吕壹,让他负责监察百官、处理刑狱,天性苛刻、残忍,执法严酷、狠毒的吕壹趁机操弄权柄,擅作威福,施行刑法十分严苛,百官倍受其苦。孙登为此也数次劝谏,孙权都不接受,大臣们因此没有人敢再提意见。其实,孙登根本没有理解父亲孙权为了要通过吕壹打压江东豪门大族。孙权打压江东本土势力就是为了孙氏江山永固,现在连自己接班人孙登都不理解自己,孙权一定很痛苦,也对孙登很失望。

在吕壹的肆意揭发下,无数权门遭到清洗。江东大姓人怀危惧,乃至到了“动摇社稷”的地步。于是孙权不得不将吕壹下狱处死。在吕壹死后(236年),江东群臣依然心怀耿耿、道路以目,乃至不敢多谈吕壹故事,最后孙权下诏罪己。

嘉禾六年(237年),孙登的挚友陈表去世。陈表的家中财物全部用来供养士人,去世当天,他的妻子儿女都没有居处,孙登亲自为他们选建屋宅。

(四)活泼可爱。孙登性情也有活泼的一面,曾以马粪嘲弄诸葛恪,被诸葛恪以鸡蛋回敬,理由是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

有一次,孙登找到了一个机会,他当着孙权的面儿说要给诸葛恪点马粪尝尝。然而诸葛恪听了以后,却平静地回答道:“那我就送你点儿鸡蛋。”一旁的孙权见状,不禁好奇地问道:“人家都送你马粪了,你怎么还要回赠人家鸡蛋呢?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厚道了。”然而诸葛恪却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因为这两种东西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孙权听完以后,哈哈大笑。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孙权可能会认为,孙登不如诸葛恪思维敏捷。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四、在孙权这棵“大树”底下 没有孙登这朵“花”应有位置

前面说过,孙权从黄龙元年(229年)立20岁的孙登为皇太子,到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逝世,在十三个年头里,作为皇太子并没有真正参与吴国的政治、军事等具体工作之中,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象征。

(一)追悔莫及。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逝世,时年三十三岁。孙权获悉震惊悲惋,悲痛不能抑制,诏书提到:“国丧明嫡,百姓何福!”

孙登死后,孙权追谥他为“宣太子”,并在离都城建业60里外的句容县境内,为找了一块坟地,将太子安葬,人称“宣太子坟”。可能是爱子心切,或不忍长子落单,或希望身边有长子永伴,更重要的是,孙登之后的孙和更让他失望。过了三年,孙权将孙登迁葬于钟山之阳自己的寿陵附近,也算是爱子有加的一种表示。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二)其言也善。孙登临终上疏给父亲孙权说:“臣无所建树,遭逢重病,自我省察,觉得卑贱鄙陋,担心突然死去。我并不怜惜自己,只是想着会要抛弃对父母的奉养,埋骨大地,永远不能再奉望父皇、朝见陛下,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留给您深重的悲哀,因此悲戚郁结于心。臣听说死生命中注定,寿命由老天安排,周灵王太子周晋、孔子弟子颜回,有上等智者的资材,尚且过早死去,何况臣愚昧鄙陋,年龄超过了他们的寿命,活着是国家的继位之君,死后功名利禄延及子孙,这对臣已是太多了,又有什么悲伤遗憾哪!”

“当今统一天下的大业还没完成,在逃的盗匪尚未征讨,各国同心向慕,把命运寄托在陛下身上,危难中期望您赐予安全,动乱中仰仗您使之平定。希望陛下抛弃臣、忘掉臣,割舍对晚辈的恩爱,讲求黄老的学说,切实保养身体,多进饮食,广泛开启您像神一样圣明的思虑,以奠定传承不绝的帝业,那么全国百姓都幸运有依靠,臣死也没有遗憾呀。”

“皇子孙和仁慈孝顺,明察多知,道德品行,高洁美好,应该及早立为太子,以寄托百姓的愿望。诸葛恪才能谋略广博通达,器识足以辅佐当世君主治理国家。张休、顾谭、谢景,都通达聪敏而有见识决断,在内能够推心置腹,出征可以充当得力将领。范慎、华融有出众的壮烈节操,有国家奇士的风骨。羊衜能言善辩,有独立应对的才能。刁玄宽和,志在履行道的真谛。裴钦记忆广博,笔墨文采足以任用。蒋修、虞翻,志气节操,毫不含糊。”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所有这些臣子,有的适合在朝廷任职,有的能够率领军队,都熟悉时事,通晓法令,讲究信用,坚持道义,有不可动摇的志向。这都是在陛下的光辉照耀下,为臣选拔、设置的官员,臣得以同他们在一起办事,完全了解他们的本心,冒昧地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您。”

“臣又想到当前国境之外多有敌患,战事还没有停息,应该振奋全军,谋求进取。军队因有百姓参加才能人数众多,众人因财力富足才可宝贵,臣私下里听说有一些郡县废弃残破,百姓物力损失破败,奸邪动乱滋生,因此法令繁琐,刑法严厉。”

“臣听说掌管国政治理百姓,法律政令随着时势推移,实在应该同将相大臣审慎地选择时宜,广泛地采纳众人的议论,宽缓刑罚,减轻赋税,调和以至止息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期望。”

“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为忧劳国事而献身,忠心供职,有一心为公、奋不顾身的节操。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琼、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心为国,通达治国的根本。可以让他们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意见,废除苛刻烦琐的法令,爱惜养护军队,安抚存恤百姓。这样,五年以后,十年之内,境外的人前来归顺,境内百姓为国尽力,不需动用武力,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完成。”

“臣听说‘鸟要死了,叫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善意的’。所以春秋时楚国令尹子囊③临终留下遗言,对时政提出警戒,君子认为这是忠心为国,何况臣孙登,还能不这样做吗?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臣的建议,那么臣即使死去,也仍跟活着一样啊。”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孙登死后,这份上书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极度伤感,说起就掉泪。这一年,是赤乌四年(241年)。

谢景当时任豫章太守,受不了悲哀之情,放弃官职前往奔丧,拜上表章自请处分。孙权说:“你同太子在一起办事,与其他官吏不同。”派宫中使者慰问他,允许恢复他原来的官职,发送回郡。给孙登谥号叫宣太子。

儿子孙瑶、孙希,都早死,第二个儿子孙英,封为吴侯。五凤元年,孙英因为大将军孙峻专权,策划诛杀孙峻,事情败露自杀,封国被取消。

谢景字叔发,南阳郡宛县人。在豫章郡任太守时有政绩,官吏百姓称颂他,认为前面有顾劭,其次就是谢景。几年后死在任上。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三)后者居上。孙登与异母的弟弟感情较好,据《吴书》记载,孙登三弟孙和幼时子以母贵,受到孙权宠爱。孙登与孙和亲近,像对待兄长一般敬奉孙和,时常表现出让位于孙和的想法。

从东吴后来发生的政治动荡中,我们就更能看出孙登的政治敏锐性。当时孙权宠爱王夫人,王夫人的儿子孙和,也倍受宠爱。孙登主动与孙和亲近,甚至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这个三弟,还经常表示想让出太子之位。

孙登这戏演得其实有点过,但孙权看到孙登胸怀阔达,真心疼爱弟弟,心里也是放心的。这些政治谋略,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实属难得。恐怕也跟他的师傅、宾客们,平时悉心教导、出谋划策有关。可惜,命运如此垂青,总会留有缺憾,这就是造化弄人之处。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四)缺陷之美。《三国志·孙登传》评曰:“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意思是说,孙登心里所想,足以成就美好的品德。

长子孙登去世后,孙权立第三子孙和为皇太子。因南鲁党争④,孙和又被废。之后,孙权第七子孙亮为第二任皇帝,后被废;孙权第六子孙休为第三任皇帝;末任皇帝为孙皓,为孙和的儿子。正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孙权的儿子,一个不如一个,令人伤感。为此,大家反过去认为,长子孙登是孙权最合适的接班人。

其实,33岁的孙登就去世了,因此他的短处并未能充分暴露,又因为他从未执政,几乎没有参与政治,他的执政能力大家并不清楚。再加上他的几个弟弟也太不争气,在小人国里选高个子,武大郎都会有出线机会。这就是所谓的缺陷美。

缺陷美也叫残缺美。从美学角度看,缺陷也是一种美丽,断臂的维纳斯便是明证。缺陷美也可以说是期待的美,期待实现完形的美。在美学上,经常把缺陷当作一种美。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将一些已经去世且有缺点的人,经过一定的渲染,越来越觉得他们的高大上。孙登就是这种现象的历史人物之一。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孙登作为一位政治家来说,他的不足之处:

1.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雄才大略的领袖不是靠几个学伴及老师就能练成的。虽然孙权很用心,给孙登找了官二代的学伴,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甚至还让出将入相的陆逊来教导孙登,但是孙登这个“好学生”未必就成为好“领袖”。在皇帝制度下,同一王朝之中历代皇帝的能力水平通常是“递减”的——越到后面越平庸。这主要是制度使然。帝制时期最高权力的承递实行世袭制度,通常而言,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顺理成章做皇帝,选择余地因此有限,此其一;皇帝的成长空间狭窄,所谓“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曾经风雨见世面,除了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其他的政治历练基本阙如,此其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皇位继承人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都是以“宅心仁厚”之间的品质取胜的——不管是发自真心还是他人教导的。⑤

2.大人眼里的乖孩子,未必就是好领导。孙登自始至终都是以“宅心仁厚”面目出现的。比如,宫里人偷了盛水的金马盂,后来查获作案者,孙登不忍心给予处罚,把那人叫来责备了一番,将他遣送回家,竟然还嘱咐贴身的随从不要声张。在这些我们很难判断,孙登是真心不忍心处罚偷盗,还是想让人认为他是一位“宅心仁厚”者,不得而知。如果他对偷盗者不忍心处罚,那么他当了皇帝如何处置违法犯罪分子?如果他这仅仅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故意装扮为“宅心仁厚”者,那么孙登就是一位伪君子。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3.相信身边的人都是一流人才,未必就是真正识人才的领袖。正如一个厨师去菜场买食材,他不选不挑,见菜就装进篮子,这种人未必就是一个好厨师。又比如,孙登认为,诸葛恪才能谋略广博通达,器识足以辅佐当世君主治理国家。其实诸葛恪的毛病与他的聪明才智一样明显。他的叔叔诸葛亮就曾评价诸葛恪“恪性疏”,羊衜也说“元逊(诸葛恪的字)才而疏”,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更是预言“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其结果诸葛恪的为人粗疏,不够精密,而被权臣孙峻联合少帝孙亮在宴席中杀死,并且夷三族,真应了诸葛瑾“大赤吾族”的预言!

基于上述三方面分析,孙登或许是个好人,但他未必就能成为一位雄才伟略的领袖。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二〇二二年九月十八日星期日于丽水)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

注:

①⑤赵冬梅著《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月版,第63页;第43-44页

②萱草在大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在诗经中就有:“焉得谖(xuan)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大陆自古把母亲称为宣堂,更是把萱草花比作母亲花。古时候当家中的孩子要远游时,常在北堂种萱草,以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③子囊(?—前559年),芈姓,熊氏,名贞,字子囊。楚庄王的儿子。春秋时期楚国令尹。被任为令尹后,为与晋国对抗,先后六次北伐。从实践中深感楚、晋力量相当,主张不与晋争。楚康王即位后,率楚军伐吴失利。死前已预感到吴对楚的威胁,遗言加修楚郢城墙。

④南鲁党争,又称二宫之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东吴东宫称为“南宫”,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孙权改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

⑥本文图片除萱草、断臂的维纳斯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

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东吴第一任太子孙登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