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崇明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作者:上观新闻

新学期,崇明再添两所新校——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滩高级中学和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正式开学,迎来首批学生。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滩高级中学采用“名校+新校”的模式,与市区名校合作,构建了跨区集团化办学模式,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则引入上海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和课程,造福海岛少年。

近年来,崇明和黄浦、静安等区签订了多轮教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紧密合作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区内也在不断创新探索不同模式集团化办学,由优质学校和资深教研员带头,打破学段壁垒,组成紧密型教育集团合作机制——“崇明模式”的不断探索,促进着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这一直是我们的期盼。”家长们表示,孩子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大事,现在,名校的优质资源接连辐射到崇明,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令人欣喜。

“名校+新校”模式成果初现

2016年,静安与崇明签署教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集团化办学,在崇明区城桥镇新建了上海市静安南西幼儿园崇明区新城幼儿园(以下简称南西新城幼儿园)和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以下简称江帆小学),分别由静安南西幼儿园和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师附小)托管,托管期限为8年。两所学校于2017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南西新城幼儿园引进、移植了静安南京西路幼儿园“快乐玩·有效学”的办园理念,设置美美屋、贝贝屋、结构室、科探室、思维电脑室等专用活动室,使之既符合上海市一级幼儿园的创建标准,又能凸显新城园的办园特色与品质。在南西幼儿园的牵手之下,2021年,幼儿园顺利完成市级一类幼儿园的奋斗目标。从新建园时3个小班、18名教师,发展到如今三个年级14个班级、282名幼儿,已成为了崇明地区又一所有口皆碑的优质园。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崇明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几年的办学实践与发展,江帆小学日渐收到市民的关注,除了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的原因来源自上海市一师附小倡导的“愉快教育”的理念和丰富多彩的课程,都在江帆小学得到延伸和发展。

去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送走了首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学业成绩相当优秀。这是一所隶属于崇明区教育局、由上海市实验学校委托管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今年,该校再创佳绩,超过九成的学生达到自招与名额分配控分线以上。最难能可贵的是,该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开设了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赛艇、击剑等诸多体育项目,2021届毕业生体育中考成绩位居全区第一,平均分甚至超过区体育学校学生,2022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近视防控示范校。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崇明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上实东滩学校高尔夫社团

从厚植上海名校基因,到扎根崇明本土,从“输血”到形成“造血”机制,“名校+新校”跨区教育集团正逐步成为崇明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新校”共享“名校”办学成果,在课程、教材、教法、评价上实现基本一致,并以“名校”课程体系为蓝本,立足校本化实践经验,积极打造出契合崇明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模式,起点高,提质快,得到了崇明百姓的高度认可,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提升了崇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近些年来,在“名校+新校”模式的推动下,从2017年起,崇明区已引进7所中心城区优质公办学校(幼儿园)管理崇明新开办学校(幼儿园),创建了4个“名校+新校”跨区教育集团,海岛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紧密型集团探索提质增效

除了构建“名校+新校”联合体,崇明同时也在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去年11月,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崇明中学、市特色普通高中崇明区城桥中学、崇明区教育学院担任集团核心校,3个跨学段紧密型教育集团成立。三所核心校牵手集团内的中小学,打通学段壁垒,积极探索教堂的提质增效。

高中的老师走进初中,教育学院的教研员走进课堂一线,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得益,创新和探索正在教室里悄然发生。

杨晓丹是崇明中学的英语教师,在崇明中学紧密型教育集团“4+3”项目探索中,她下沉到成员校民一中学,从预备班开始带班,一直带到高三。“学段之间缺乏衔接,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壁垒。高中教师下沉到初中这样的探索,其实在集团成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杨晓丹老师的‘4+3’试验显示,学生在英语学科方面的学习质量有明显提高。”崇明中学校长李玉刚说,未来,各成员校将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骨干教师培养方面有更多创新,在学段之间搭建桥梁,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在“一条龙”中成才。此外,集团内的小初高成员校还将在继续在行政干部、骨干教师、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德育一体化建设四个重点项目中继续创新合作。

崇明区教育学院实验联盟,是由崇明区教育学院携手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的创新办学模式。在以往的观念中,教研员是学科“老法师”,负责带教徒弟、课题研究、解决难题。但在新的崇明区教育学院实验联盟里,教研员也是一线老师,走进一线课堂,和学生们面对面,让“老法师”们有了更多直面基层的直观体会,也让学生和年轻教师受益良多。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崇明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朱利荣是崇明区教育学院中学的体育教研员,两年前,他和崇明区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陈新宇师徒结对,每周开展3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其中1节课是朱利荣老师的“下水课”,2节课是师徒“同堂课”,师徒两人还以六年级篮球大单元教学为研究载体,在六(1)和六(2)班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

无论是教研员的“下水课”,还是师徒“同堂课”,抑或是实验课,他们都在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朱利荣说:“教研员下基层参与岗位实践活动,避免了自身‘知与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也能为基层教师的专业快速发展、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提供支撑。”

教育学院牵手小中高学校,也让更多的教育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前不久,崇明区教育学院三位思政教研员围绕同一主题,在不同学段开设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从小学道法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创新谋发展》到初中道法课《续写春天的故事——坚持改革开放》再到高中思政课《伟大的改革开放》。

崇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方一燕介绍说:“这样的尝试,实现了‘小-初-高’三学段思政课程纵向衔接、校内课程思政与校外社会资源的融合贯通机制。这样的尝试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力、研究力、指导力;同时创建优质思政课程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共建共享机制。”

盘活优质教师资源

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需优秀的教育人才。这些年来,崇明大力招引优秀教育人才,每年引进约200名教师,研究生和师范生比例不断提高;制定了《崇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人才发展与激励的实施方案(2017-2021)》,先后引进20余名市区名师,并继续抓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有效带动了200多名教师的成长。‍

这些年来,“名校+新校”的模式下,教师的成长也显而易见:每一次新开办学校,新学校的教师都要前往市区学校进行至少一学期的全程浸润式跟岗培训,联手打造高品质学校的优秀教育人才。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崇明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江帆中学新教师跟岗培训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去年启用。在这之前一年,学校的新教师提早来到向明初级中学,进行浸润式跟岗培训,心理老师张寒玉就是其中之一。来到向明初级中学,经过培训之后,她立马上任成为预备年级四个班级的心理老师。从最初的忐忑,担心城乡学生学情不同到之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并且顺利录制家长会的亲子关系讲座,到走上黄浦区高中课堂上开公开课——张寒玉说:“跳出原来的教学经验,我在一次次接受高难度挑战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校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名校”的浸润式培养、师徒带教等教师专业培养模式也让“新校”老师成长迅速。几年来,上实东滩学校1位教师荣获2019年度上海十大语文教学之星;1位教师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二等奖;江帆中学4位教师参加第四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10位教师入选区教育系统第七轮骨干教师名单;江帆小学教师在市、区各类教学比赛中共有312人次获奖……

集团校的紧密合作,也让优秀的师资流动起来,更多的成员校得益于此。

莺莺幼儿园是一所有着27年的优质幼儿园。2011年,莺莺幼儿园扩容为一园三址,并率先尝试集团化办学,同时开始尝试师资流动。优质师资向集团内农村幼儿园流动:从最开始只有一位老师流动到之后越来越多老师愿意“走出去”,盘活了集团内的优质师资,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辐射。从2011年至今,莺莺幼教集团已经向全区输送了10位园长和副园长,带动了一批幼儿园优质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端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端连着老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殷切期盼。这些年来,崇明教育改革进行各种办学模式的探索,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崇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切切的获得感。

根据《崇明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长兴岛地区还将引进静安区、黄浦区优质教育资源,新建一所小学和一所完中;城桥镇将引进世外教育集团,托管一所幼儿园和一所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堡镇地区将引进有关学校的基础教育集团托管正大中学,实现三个重点发展地区和堡镇地区全学段优质基础教育广覆盖。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龚洁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