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崇明孩子“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作者:上觀新聞

新學期,崇明再添兩所新校——上海市實驗學校東灘進階中學和上海市實驗國小長興分校正式開學,迎來首批學生。

上海市實驗學校東灘進階中學采用“名校+新校”的模式,與市區名校合作,建構了跨區集團化辦學模式,上海市實驗國小長興分校則引入上海市實驗國小的辦學理念和課程,造福海島少年。

近年來,崇明和黃浦、靜安等區簽訂了多輪教育合作辦學協定,通過緊密合作引進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與此同時,區内也在不斷創新探索不同模式集團化辦學,由優質學校和資深教研員帶頭,打破學段壁壘,組成緊密型教育集團合作機制——“崇明模式”的不斷探索,促進着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孩子能夠在家門口上好學校,這一直是我們的期盼。”家長們表示,孩子成長是每個家庭的大事,現在,名校的優質資源接連輻射到崇明,義務教育辦學品質不斷提高,令人欣喜。

“名校+新校”模式成果初現

2016年,靜安與崇明簽署教育合作辦學協定,通過集團化辦學,在崇明區城橋鎮建立了上海市靜安南西幼稚園崇明區新城幼稚園(以下簡稱南西新城幼稚園)和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國小崇明區江帆國小(以下簡稱江帆國小),分别由靜安南西幼稚園和第一師範附屬國小(以下簡稱一師附小)托管,托管期限為8年。兩所學校于2017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南西新城幼稚園引進、移植了靜安南京西路幼稚園“快樂玩·有效學”的辦園理念,設定美美屋、貝貝屋、結構室、科探室、思維電腦室等專用活動室,使之既符合上海市一級幼稚園的建立标準,又能凸顯新城園的辦園特色與品質。在南西幼稚園的牽手之下,2021年,幼稚園順利完成市級一類幼稚園的奮鬥目标。從建立園時3個小班、18名教師,發展到如今三個年級14個班級、282名幼兒,已成為了崇明地區又一所有口皆碑的優質園。

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崇明孩子“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幾年的辦學實踐與發展,江帆國小日漸收到市民的關注,除了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的原因來源自上海市一師附小倡導的“愉快教育”的理念和豐富多彩的課程,都在江帆國小得到延伸和發展。

去年,上海市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送走了首屆國中畢業生,學生學業成績相當優秀。這是一所隸屬于崇明區教育局、由上海市實驗學校委托管理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今年,該校再創佳績,超過九成的學生達到自招與名額配置設定控分線以上。最難能可貴的是,該校高度重視學生體質健康,開設了包括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高爾夫、賽艇、擊劍等諸多體育項目,2021屆畢業生體育中考成績位居全區第一,平均分甚至超過區體育學校學生,2022年學校被評為上海市近視防控示範校。

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崇明孩子“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上實東灘學校高爾夫社團

從厚植上海名校基因,到紮根崇明本土,從“輸血”到形成“造血”機制,“名校+新校”跨區教育集團正逐漸成為崇明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校”共享“名校”辦學成果,在課程、教材、教法、評價上實作基本一緻,并以“名校”課程體系為藍本,立足校本化實踐經驗,積極打造出契合崇明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模式,起點高,提質快,得到了崇明百姓的高度認可,吸引了許多家長和學生的關注,提升了崇明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準。

近些年來,在“名校+新校”模式的推動下,從2017年起,崇明區已引進7所中心城區優質公辦學校(幼稚園)管理崇明新開辦學校(幼稚園),建立了4個“名校+新校”跨區教育集團,海島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緊密型集團探索提質增效

除了建構“名校+新校”聯合體,崇明同時也在推進緊密型集團化辦學的探索。去年11月,由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崇明中學、市特色普通高中崇明區城橋中學、崇明區教育學院擔任集團核心校,3個跨學段緊密型教育集團成立。三所核心校牽手集團内的中國小,打通學段壁壘,積極探索教堂的提質增效。

高中的老師走進國中,教育學院的教研員走進課堂一線,讓更多的學生教師得益,創新和探索正在教室裡悄然發生。

楊曉丹是崇明中學的英語教師,在崇明中學緊密型教育集團“4+3”項目探索中,她下沉到成員校民一中學,從預備班開始帶班,一直帶到高三。“學段之間缺乏銜接,是我們基礎教育階段存在的壁壘。高中教師下沉到國中這樣的探索,其實在集團成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楊曉丹老師的‘4+3’試驗顯示,學生在英語學科方面的學習品質有明顯提高。”崇明中學校長李玉剛說,未來,各成員校将在辦學理念、課程設定和骨幹教師培養方面有更多創新,在學段之間搭建橋梁,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在“一條龍”中成才。此外,集團内的小初高成員校還将在繼續在行政幹部、骨幹教師、創新人才的培養以及德育一體化建設四個重點項目中繼續創新合作。

崇明區教育學院實驗聯盟,是由崇明區教育學院攜手一所幼稚園、一所國小和兩所中學的創新辦學模式。在以往的觀念中,教研員是學科“老法師”,負責帶教徒弟、課題研究、解決難題。但在新的崇明區教育學院實驗聯盟裡,教研員也是一線老師,走進一線課堂,和學生們面對面,讓“老法師”們有了更多直面基層的直覺體會,也讓學生和年輕教師受益良多。

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崇明孩子“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朱利榮是崇明區教育學院中學的體育教研員,兩年前,他和崇明區實驗中學的青年教師陳新宇師徒結對,每周開展3節課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教研活動,其中1節課是朱利榮老師的“下水課”,2節課是師徒“同堂課”,師徒兩人還以六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為研究載體,在六(1)和六(2)班進行了實驗對照研究。

無論是教研員的“下水課”,還是師徒“同堂課”,抑或是實驗課,他們都在積極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朱利榮說:“教研員下基層參與崗位實踐活動,避免了自身‘知與行’‘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同時也能為基層教師的專業快速發展、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提供支撐。”

教育學院牽手小中高學校,也讓更多的教育實驗得以順利開展。前不久,崇明區教育學院三位思政教研員圍繞同一主題,在不同學段開設的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課,從國小道法課《富起來到強起來——改革創新謀發展》到國中道法課《續寫春天的故事——堅持改革開放》再到高中思政課《偉大的改革開放》。

崇明區教育學院副院長方一燕介紹說:“這樣的嘗試,實作了‘小-初-高’三學段思政課程縱向銜接、校内課程思政與校外社會資源的融合貫通機制。這樣的嘗試進一步提升思政教師的課堂教學力、研究力、指導力;同時建立優質思政課程資源數字化平台的共建共享機制。”

盤活優質教師資源

優質的教育資源更需優秀的教育人才。這些年來,崇明大力招引優秀教育人才,每年引進約200名教師,研究所學生和師範生比例不斷提高;制定了《崇明區教育局關于加強世界級生态島建設人才發展與激勵的實施方案(2017-2021)》,先後引進20餘名市區名師,并繼續抓好骨幹教師培養工作,有效帶動了200多名教師的成長。‍

這些年來,“名校+新校”的模式下,教師的成長也顯而易見:每一次新開辦學校,新學校的教師都要前往市區學校進行至少一學期的全程浸潤式跟崗教育訓練,聯手打造高品質學校的優秀教育人才。

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崇明孩子“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江帆中學新教師跟崗教育訓練

上海市向明初級中學附屬崇明區江帆中學去年啟用。在這之前一年,學校的新教師提早來到向明初級中學,進行浸潤式跟崗教育訓練,心理老師張寒玉就是其中之一。來到向明初級中學,經過教育訓練之後,她立馬上任成為預備年級四個班級的心理老師。從最初的忐忑,擔心城鄉學生學情不同到之後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并且順利錄制家長會的親子關系講座,到走上黃浦區高中課堂上開公開課——張寒玉說:“跳出原來的教學經驗,我在一次次接受高難度挑戰的同時,也為即将到來的新學校教學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名校”的浸潤式培養、師徒帶教等教師專業培養模式也讓“新校”老師成長迅速。幾年來,上實東灘學校1位教師榮獲2019年度上海十大國文教學之星;1位教師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優秀課展評二等獎;江帆中學4位教師參加第四屆上海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分獲三等獎和優秀獎,10位教師入選區教育系統第七輪骨幹教師名單;江帆國小教師在市、區各類教學比賽中共有312人次獲獎……

集團校的緊密合作,也讓優秀的師資流動起來,更多的成員校得益于此。

莺莺幼稚園是一所有着27年的優質幼稚園。2011年,莺莺幼稚園擴容為一園三址,并率先嘗試集團化辦學,同時開始嘗試師資流動。優質師資向集團内農村幼稚園流動:從最開始隻有一位老師流動到之後越來越多老師願意“走出去”,盤活了集團内的優質師資,同時将優質教育資源向外輻射。從2011年至今,莺莺幼教集團已經向全區輸送了10位園長和副園長,帶動了一批幼稚園優質發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一端連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一端連着老百姓對優質均衡教育的殷切期盼。這些年來,崇明教育改革進行各種辦學模式的探索,促進了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崇明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切切的獲得感。

根據《崇明區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未來五年,長興島地區還将引進靜安區、黃浦區優質教育資源,建立一所國小和一所完中;城橋鎮将引進世外教育集團,托管一所幼稚園和一所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堡鎮地區将引進有關學校的基礎教育集團托管正大中學,實作三個重點發展地區和堡鎮地區全學段優質基礎教育廣覆寫。

欄目主編:徐瑞哲

來源:作者:龔潔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