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作者:文史砖家

文|格瓦拉同志

位于非洲西部、西南濒临大西洋的黑人国家利比里亚,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常常是两个负面词汇-“贫穷”、“混乱”。不过,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利比里亚保持着令人惊奇的繁荣、安定形象,并因照搬美国各项制度而获得“小美国”的绰号。那么问题来了,处处以美国为师的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一切,还要从利比里亚建国说起。

美国独立后不久,出于人权方面的考虑,国内要求废除奴隶制的呼声日渐高涨。在这种情况下,释放黑奴,将他们遣返到非洲,进而建立一个以美国为版本的自由国家,便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正是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1816年12月28日,美国殖民协会成立,开始积极地推动这项事业。1819年3月,以美国殖民协会的提案为基础,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遣返自由黑人到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法案。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利比里亚行政区划图

1822年1月初,在美国殖民协会代表杰胡迪·阿什莫的领导下,部分被释放的黑奴被运送到西非谷物海岸的普罗维登斯岛,并在该岛建立起第一块美国移民区或称殖民区。两年后,该地被正式命名为“利比里亚”,意为“自由之地”。此后十余年间,美国各州也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建立黑人移民区,等到1838年时,8块移民区已合并组成利比里亚联邦。

利比里亚联邦建立后,由胡迪·阿什莫和托马斯·布坎南(美国第15任总统詹姆斯·布坎南的堂弟)担任总督,直到1838年,才由自由黑人杰出代表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出任总督。此后,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罗伯茨加快独立建国的进程,并积极寻求英、法、荷、西等欧洲殖民大国的承认。1847年7月16日,在取得美国殖民协会的完全同意后,罗伯茨正式宣布利比里亚独立,并就任该国首任总统。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利比里亚开国总统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

利比里亚建国后,颁布实施的宪法几乎照抄美国宪法原文,在政体方面亦采取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的制度,并仿效美国执政党辉格党的模式,组建真辉格党作为执政党。除此之外,利比里亚还仿效美国将全国划分为15个州,并采用星条旗作为国旗,唯一的区别只是跟美国国旗的星数不同而已。总之,利比里亚在方方面面都照搬美国模式,堪称“非洲小美国”或“缩水版”黑色美国。

为保障这个美式民主的“样板国”不被欧洲殖民大国吞并或因内战而灭亡,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扶植可谓不遗余力。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利比里亚总统杜伯曼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积极鼓励外国资本投资,曾给国家带来长期和平、繁荣的生活。当时的利比里亚,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橡胶园,而且人均收入还达到中等国家水平,生活水平远超邻国。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利比里亚的国旗

然而,利比里亚在立国之初便埋下失败的“种子”。因为,民主社会的建成绝不能走捷径,它必须具备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前提:社会成员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由的身体和精神、地位平等、成熟的民主素养、丰富的政治实践、信任并遵守法律、坚定的保守主义信仰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而一味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很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产生灾难性后果。

很明显,利比里亚的建设者并不具备上述各种要素,只是本着“拿来主义”的观念,将美国各项制度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更糟糕的是,作为利比里亚的建设者,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竟对占本国人口多数的土著黑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极尽压迫之能事,很自然引起后者的憎恨。如此一来,在利比里亚建设美式民主,无异于在流沙之上盖摩天大楼,早晚会有崩塌的一天。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利比里亚首位土著黑人总统多伊

果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由于全球石油价格暴涨,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作为庇护者的美国无暇顾及利比里亚,而随着橡胶价格的大幅下滑,更是给该国经济带来重创。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激化了各种矛盾,尤其是土著黑人跟黑人统治集团之间的冲突愈来愈激烈,最终导致1980年的军事政变和真辉格党政权的倒台,并诞生了该国史上首位土著黑人总统-多伊。

多伊上台后,彻底改变前真辉格党政权的亲美政策,在频频向苏联阵营“暗送秋波”的同时,还以血腥暴力的手段建立并维持独裁政权。在多伊统治期间,其出身的克兰族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几乎垄断了利比里亚所有领域的重要职位,由此激起其他部族的愤怒,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从1989年到2003年,利比里亚陷入14年的血腥内战当中,最终导致25万人死于非命,经济近乎崩溃。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利比里亚内战中的武装暴徒

2003年,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冲突各方达成停火协议,开始国家重建进程。然而,十余年的内战早已耗尽部族之间的信任,而埃博拉疫情的大爆发更是给该国带来难以承受的创伤。正是在这双重打击下,利比里亚由之前的小康国家,迅速坠落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利比里亚2019年的人均GDP仅有621美元(约合4347元人民币),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的一贫如洗导致利比里亚民生维艰,而动荡不安的时局又为社会治安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民众的幸福感。截至2016年,利比里亚贫困率高达63.8%,文盲率高达58%,婴幼儿死亡率为53‰,孕产妇死亡率高达7.3‰,艾滋病感染率达1.3%,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8年度人文发展指数,利比里亚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76位,堪称“失败国家”的典型。

画虎不成反类犬:“小美国”利比里亚,为何成为失败国家的典型?

正在避雨的利比里亚民众

为拯救国家,自内战结束后相继上台的两任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乔治·维阿(足坛巨星,1995年的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采取多项措施,致力于实现经济多样化、自由化,并积极改善金融状况和营商环境,以求吸引更多的外资。在他们的努力下,利比里亚的改革措施取得不俗的成效。然而,由于国内问题太多、积重难返,利比里亚要想彻底摆脱贫穷,恐怕还有相当漫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书目

伊·阿·霍多什(前苏联):《利比里亚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J·D·费奇:《西非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李文刚:《列国志:利比里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