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作者:习天工作室

@习天工作室​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贾浅浅简介

著名作家贾平凹长女贾浅浅最近又火爆网络了,其热度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泛,在诗坛上可以说前所未闻。

8月17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公示2022年会员发展名单,拟发展会员994人,贾浅浅也在这份名单中。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贾浅浅的“屎尿诗”瞬间再次引发铺天盖地的热议,贾浅浅再次陷入狂欢式的舆论漩涡,有人效仿其诗,编出活灵活现的浅浅体相声,快板嘲讽,更多的是编出一系列重口味的段子,顺口溜调侃。各大媒体也纷纷出场。经济学家任泽平,网红教授某殷,黄日涵……甚至连項立刚这样的小商贩都大放厥词,自证聪明。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来自項立刚头条

据不完全统计,贾浅浅相关的话题浏览量在几大社媒上超过8亿次,创下了新纪录。

之所以说贾浅浅是再次火爆网络,原因在于:2021年1月28日,知名文学评论员唐小林在《文学自由谈》上撰文《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文章指贾浅浅诗歌是“回车键分行写作”,“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当时就引发了一大波热议,除了吃瓜群众粉粉效仿“浅浅体”诗外,网络大咖胡锡进,司马南纷纷入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一时之间,热闹非凡,仿佛文学的冬天已经结束,文学的春天正在迎头赶来。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来自胡锡进头条

那么贾浅浅的诗到底是什么水平呢?北师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诗人张清华评论贾浅浅写的诗:

“有的人可能写了辈子诗,也未曾像她这样天然靠近诗歌本身"。

这马屁拍的比暴雷还响。写诗的人千千万,张教授为何视而不见?

以下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几首贾浅浅的诗: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网图

贾浅浅的诗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贾浅浅的诗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这样的诗为什么会席卷网络并引发大家的热议?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只有深入的了解这个圈子运作机制,才更有可能理清这些看似荒诞的事件产生的根源。

贾浅浅这等水平的诗之所以格外引入关注,并不是我们的文坛缺少垃圾作品,这与她的身份,职业,文学水准息息相关。坦白来讲:社会上综合素质比贾浅浅们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得不到同样的发展机会?只因为他们的爹不是贾平凹吗?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农二代,穷二代,现在又盛行文二代。这些标签背后反应的是社会现实,反应的是底层人家的孩子要出人头地所面临的重重困境的实质和根源。确保相对的公平公正,确保公共平台能给人同等的机会,这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反应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有其价值取向,表达技艺规律可循,但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确定的指标来衡量其价值。也就是说对文艺作品的评论从一开始就很难完全脱离多重性,投机性,寄生性和感性认识的限制。我们必须承认:新文艺评论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文艺的繁荣,同时又限制了文艺创作的空间,界限。一方面,文艺创作中泛滥的所谓个性表达和各种创作实验,扩展了文艺的渗透力,有助于文艺的多样性发展,提高创作活力,有助于增强文艺创作的高度和深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文艺创作中个性表达的过度强调和无序发展,造就了很多文坛笑话,比如陈丽华的“梨花体”,余秀华女士的“皮球”诗等等,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所谓的诗毫无价值。事实上,在强调个性表达重要性的同时,对个性表达的过度强调其实在有意无意间必然会弱化文艺价值共性的重要性这一面。正是这些特性,促使一些所谓的作家诗人借助特殊的平台,特殊的群体,利用特殊的文本投机取巧,导致文艺圈寄生阶层的形成。而这个圈子中寄生阶层的过度膨胀,权利寻租,导致这种评论价值体系下衍生出的文艺作品必然华而不实,贻笑大方。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贾浅浅们的那种诗是其特殊认知的产物,但它无法脱离文艺圈的寄生阶层,但它同文艺圈的“跑奖”“卖帽子”“互吹互捧”“相互发稿”遵循着一样的逻辑。它的实质就是文艺圈子中各种制度的无效和价值观的坠落,反应的是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中普遍存在的内在危机。

文艺是最靠近人类灵魂的精神灯塔。我惊讶的发现: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文艺的态度与这个国家当时的繁荣程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创造力息息相关,这可能并非偶然。

贾浅浅的烂诗劫走了谁的奶酪?

截图

现在有几个问题需要理清:

①作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协到底在为谁服务?

②为什么文艺圈成了腐败的重灾区?为什么那些文学大刊乐于刊发“破烂”?

③如何遏制文艺圈的关系户,二代们通过不公平的渠道,手段,抢夺其他人的发展机会?

④伟大的作品真的没有共同的艺术特质吗?如果有,评论圈的那些八戒为什么会一直占着那个坑在吃草?

⑤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艺作品加冕,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点?

⑥文艺圈究竟还蕴藏着多少贾浅浅们?我们真的需要他们吗?

公共平台的公平公正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我们离它究竟有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