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天工作室
賈淺淺簡介
著名作家賈平凹長女賈淺淺最近又火爆網絡了,其熱度持續時間之長,參與人數之多,影響之廣泛,在詩壇上可以說前所未聞。
8月17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公示2022年會員發展名單,拟發展會員994人,賈淺淺也在這份名單中。
賈淺淺的“屎尿詩”瞬間再次引發鋪天蓋地的熱議,賈淺淺再次陷入狂歡式的輿論漩渦,有人效仿其詩,編出活靈活現的淺淺體相聲,快闆嘲諷,更多的是編出一系列重口味的段子,順口溜調侃。各大媒體也紛紛出場。經濟學家任澤平,網紅教授某殷,黃日涵……甚至連項立剛這樣的小商販都大放厥詞,自證聰明。
來自項立剛頭條
據不完全統計,賈淺淺相關的話題浏覽量在幾大社媒上超過8億次,創下了新紀錄。
之是以說賈淺淺是再次火爆網絡,原因在于:2021年1月28日,知名文學評論員唐小林在《文學自由談》上撰文《賈淺淺爆紅,突顯詩壇亂象》,文章指賈淺淺詩歌是“Enter鍵分行寫作”,“肮髒惡心的垃圾文字”……當時就引發了一大波熱議,除了吃瓜群衆粉粉效仿“淺淺體”詩外,網絡大咖胡錫進,司馬南紛紛入場,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一時之間,熱鬧非凡,仿佛文學的冬天已經結束,文學的春天正在迎頭趕來。
來自胡錫進頭條
那麼賈淺淺的詩到底是什麼水準呢?北師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評論家,詩人張清華評論賈淺淺寫的詩:
“有的人可能寫了輩子詩,也未曾像她這樣天然靠近詩歌本身"。
這馬屁拍的比暴雷還響。寫詩的人千千萬,張教授為何視而不見?
以下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幾首賈淺淺的詩:
網圖
賈淺淺的詩
賈淺淺的詩
這樣的詩為什麼會席卷網絡并引發大家的熱議?這是一個不難回答的問題。隻有深入的了解這個圈子運作機制,才更有可能理清這些看似荒誕的事件産生的根源。
賈淺淺這等水準的詩之是以格外引入關注,并不是我們的文壇缺少垃圾作品,這與她的身份,職業,文學水準息息相關。坦白來講:社會上綜合素質比賈淺淺們優秀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他們得不到同樣的發展機會?隻因為他們的爹不是賈平凹嗎?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農二代,窮二代,現在又盛行文二代。這些标簽背後反應的是社會現實,反應的是底層人家的孩子要出人頭地所面臨的重重困境的實質和根源。確定相對的公平公正,確定公共平台能給人同等的機會,這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反應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标尺。
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有其價值取向,表達技藝規律可循,但不像自然科學那樣有确定的名額來衡量其價值。也就是說對文藝作品的評論從一開始就很難完全脫離多重性,投機性,寄生性和感性認識的限制。我們必須承認:新文藝評論的出現一方面促進了文藝的繁榮,同時又限制了文藝創作的空間,界限。一方面,文藝創作中泛濫的所謂個性表達和各種創作實驗,擴充了文藝的滲透力,有助于文藝的多樣性發展,提高創作活力,有助于增強文藝創作的高度和深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對文藝創作中個性表達的過度強調和無序發展,造就了很多文壇笑話,比如陳麗華的“梨花體”,餘秀華女士的“皮球”詩等等,當然并不是說這些所謂的詩毫無價值。事實上,在強調個性表達重要性的同時,對個性表達的過度強調其實在有意無意間必然會弱化文藝價值共性的重要性這一面。正是這些特性,促使一些所謂的作家詩人借助特殊的平台,特殊的群體,利用特殊的文本投機取巧,導緻文藝圈寄生階層的形成。而這個圈子中寄生階層的過度膨脹,權利尋租,導緻這種評論價值體系下衍生出的文藝作品必然華而不實,贻笑大方。
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賈淺淺們的那種詩是其特殊認知的産物,但它無法脫離文藝圈的寄生階層,但它同文藝圈的“跑獎”“賣帽子”“互吹互捧”“互相發稿”遵循着一樣的邏輯。它的實質就是文藝圈子中各種制度的無效和價值觀的墜落,反應的是文藝創作與文藝評論中普遍存在的内在危機。
文藝是最靠近人類靈魂的精神燈塔。我驚訝的發現:古今中外,一個國家的國民對待文藝的态度與這個國家當時的繁榮程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創造力息息相關,這可能并非偶然。
截圖
現在有幾個問題需要理清:
①作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作協到底在為誰服務?
②為什麼文藝圈成了腐敗的重災區?為什麼那些文學大刊樂于刊發“破爛”?
③如何遏制文藝圈的關系戶,二代們通過不公平的管道,手段,搶奪其他人的發展機會?
④偉大的作品真的沒有共同的藝術特質嗎?如果有,評論圈的那些八戒為什麼會一直占着那個坑在吃草?
⑤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文藝作品加冕,我們如何實作這一點?
⑥文藝圈究竟還蘊藏着多少賈淺淺們?我們真的需要他們嗎?
公共平台的公平公正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标尺,我們離它究竟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