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痴心研究古生物化石 探寻生命演化密码

从研究生到古生物学专业,15年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一直以对古生物学的"痴迷",保护和研究澄江生物群的世界级资源,穿越数亿年的时间和空间,不懈地寻找生命进化的密码。

澄江化石让他记忆犹新

郭进与澄江化石有关。郭晋大学本科生,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勘测工程专业。在他大三的时候,教授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老师带他们参观了云南大学,在那里,三叶虫等澄江化石的精美标本吸引了郭晋。

"它感觉如此精致,如此好看,如此重要,以至于我无法忘记它。郭进说。

大四时,郭进获得云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学位,导师是澄江生物群的发现者侯先光。在侯先光的推荐下,他进入澄江动物化石集团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从事化石研究相关工作,从此开始寻找5亿多年的生命。

沈宇的成功迫使他提高自己

在郭进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32年前,侯贤光在澄江帽天山形成的早期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的发现被世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而创新的研究领域。

在他作为硕士生的三年里,他几乎每天都接触到澄江化石,导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大大完善了他的古生物学知识体系。2010年,他回到单位继续工作。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遗址宣布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开启了澄江化石保护与研究的新时代。对于从事化石研究的郭进来说,虽然参与过一些国家、省级重点项目,但在成功守护完这一世界级化石宝库后,他越来越感到缺乏知识储备。2020年8月10日,澄江化石土地自然博物馆开馆,推开了一扇窗,让世界看到澄江、省、国内乃至国际交流增多,郭进认为,我国许多化石博物馆都是以高校或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如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等科研实力雄厚, 并拥有国际交流平台,在澄江当地急需培训,组建自己的团队,加强科研、管理和科研等工作。作为博物馆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目前正在云南大学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

一把锤子和一把锤子敲出研究成果

澄江生物群经过渤海三天50多年,遭受层层风化岩石的侵蚀,见证并记录了地球生命爆炸的奇迹。如何守护和阅读这本"无字书",没有捷径可走,要提高科研水平,不仅要靠书本知识,还要坚持实地采集标本。这是他从导师侯贤光发现澄江生物群的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当时侯贤光在金宁,和平散落,挖掘了很多化石。然后到了澄江,先是去了洪家冲,最后在一个小雨天,在哈特天山的野外采集,发现了三个完整的动物化石,比如纳罗蠕虫,经过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加拿大伯吉斯生物群相比,才证实这是寒武纪生命爆发的新证据。

兴趣与工作的结合,或许是一个重要的"法门"产生的工作成果,再加上继承了老师的工作方法,十余年来,郭进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澄江化石遗址申请遗产、保护和研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完成化石标本采集、修复、整理,共3万多件;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SCI第一作者1篇,CN文献第一作者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英文专著1篇),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1项。郭进是项目主持人。

主持收集了9000多个化石标本

走进澄江化石遗址的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游客将惊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生物标本中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奇观和奇观。而这背后,是展品收藏团队艰辛的凝聚力。

2018年至2020年间,博物馆的展品收藏团队前后巡展60余次,郭进主持采集了9000多件化石标本(包括三叠纪化石、太阳动物群、热河生物群、冰川生物群、山王盆地、绿河生物群、摩洛哥三叶草、伯吉斯动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等)。

招揽的过程不仅艰巨,而且存在隐患。回想起甘肃和政治旅行,郭晋还是很用心。2019年10月的一天,在6点左右.m,郭金和和他的团队参观了甘肃和郑正的一个洞。由于山洞里没有光源,他们不得不打开手机的照明,当他们出来时,它已经超过10.m。这时,只听当地人说,这个洞经常坍塌,同行工作人员不禁害怕。

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关注化石资源保护

2018年3月,郭进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后,在担任代表期间,围绕化石资源保护、抚仙湖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10余项建议。

在收藏展品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郭进发现,在化石保护和合法交易方面,国内监管的迫切需求。因此,在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会"召开时,他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交了提案。

他说,国内法律法规在保护古化石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有效地截断了海外化石资源的流失。为了保护化石资源,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强制措施和手段。但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化石经销商总是以化石爱好者或协会的名义进行私下交易,形成无形的市场,执法机构对相应的监管有一定的难度。他建议改进从各个博物馆收集标本的标准化和合法化,以便在博物馆中收集真正好的标本,并规范大学和研究机构收集标本用于古化石研究的方式和资金。

历经亿年,寻找生命密码

在这个百万年历史的学科中,通过亿万年,解码生命的诞生和进化的历史,离不开对生命的崇敬和攀登科学巅峰的精神。

寒武纪爆发的生命是一个结果,源头在哪里?多长时间?有多少次暴发?是什么促成了疫情?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郭晋的脑海里。面对一块其古生物学的不朽化石,外行人往往关注化石是否精致,而在郭进眼中,古生物学的重要结构是否完全保存下来,才是他关注的焦点。

在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后,他最初的心没有改变,他的兴趣也没有减弱。

"以前对古生物学的研究是工作,但现在它已经融入了生命。吃饭和睡觉时想着这些问题。郭进说,出门的时候,只要看到地层,就要用地质锤敲,看看里面有什么。(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蒋跃)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痴心研究古生物化石 探寻生命演化密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