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棕发碧眼的华裔,为中国抗日被烧毁容,妻子舍身为他抵挡弹片

作者:秋歌半冷

抗战时期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飞行员是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等空战英雄,再者亦是陈纳德将军所率领的飞虎队的故事,他们啸傲天际、捍卫中华领空,至今仍为我们无限缅怀。不过,其实还有一批华裔美籍飞行员,他们自愿离开安逸的生活,不远万里回国参加战斗,似乎被后世所遗忘。在此,要介绍一位华裔美籍空军英雄陈瑞钿少校,他是一位从美国返回中国抗战的“王牌飞行员”。

他是棕发碧眼的华裔,为中国抗日被烧毁容,妻子舍身为他抵挡弹片

陈瑞钿,1913年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父亲是广东台山的中国人,母亲是秘鲁人,他有着中国和秘鲁混血的脸庞,西方人高挺的鼻梁,一双蔚蓝大眼睛,外加身材壮硕、皮肤白皙,很难把他的身型样貌和中国人连想在一起。

陈瑞钿从小就对飞行有浓厚兴趣,高中时期进入波特兰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31年他取得了美国飞行执照,同年9·18事变爆发,当时全美国华侨界相当愤慨,大家出钱出力以实际行动声援中华民国对日抗战,陈瑞钿虽然拥有南美洲人的外表,不过骨子里流着中国人血液,“内心听见国家在召唤他”,1932年他与同一期航空学校毕业的华裔美籍青年远渡重洋回到中国,志愿参加中华民国空军行列。

1930年代的中国,除了中央笕桥空军体系外,也有些省份有自己的独立空军武力,陈瑞钿的父亲是广东人,他抵达中国后,选择加入地方军阀陈济棠主政广东省的空军,担任准尉见习飞官,1933年2月升任少尉。1935年,他因表现优异被派往德国慕尼黑空军轰炸学校学习进阶战斗机飞行和战术,1936年9月晋升中尉。当时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与国民政府对峙,大战一触即发。不过,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不甘为陈济棠所用,黄率领广东空军100余架飞机,300多名飞行员,全数北飞南京。加入中华民国空军。

1937年2月,陈瑞钿分配至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担任战斗机飞行教官,同年6月,陈瑞钿升任第五大队28中队副中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瑞钿所属的第五大队驻扎于南京附近,1937年8月16日,对于陈瑞钿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所驾驶美制霍克三型双翼战斗机,在南京上空击落了日本的三菱轰炸机,这是陈瑞钿回国4年后,第一次开飞机击落敌机的纪录,之后,陈瑞钿在1937至1939年间,参加了15次以上的对日空战,总计独自击落6架日本军机,协助歼落3架日本战机,他在空战中有勇有谋,有胆有识,他的座机曾3度不幸被敌机击落,但他都跳伞成功奇迹生还。

他是棕发碧眼的华裔,为中国抗日被烧毁容,妻子舍身为他抵挡弹片

美国为表彰空军的战争英雄,有定义一个标准,那就是凡击落5架以上的飞行员可以命名为“王牌飞行员”,华裔美籍的陈瑞钿共击落6架日机,若依照美国空军标准,陈瑞钿少校誉为“王牌飞行员”一点也不为过。何况他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达成如此佳绩。

1938年12月27日,陈瑞钿升任中华民国空军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在一次护送苏联援华航空队的轰炸机队,前去空袭昆仑关途中。陈瑞钿的座机不幸被日机击中,此时油箱顿时燃起熊熊大火。陈瑞钿选择涉险跳伞,却因而全身大面积烧烫伤,那张帅气逼人的脸庞也被火毁容。只剩他一双清澈锐利的眼睛,在护目镜的保护下得以幸免。

陈瑞钿被火灼伤后,安排在广西柳州机场附近接受治疗。他的第一任妻子伍月梅女士闻讯赶来,亲自照顾丈夫。没想到,日飞机突然空袭柳州机场,机场周遭都是轰炸重点,此时的陈瑞钿全身缠满绷带,行动不便。在睡梦中突然清醒,陈瑞钿感觉到一个熟悉的身体,扑在他自己的身上保护着他,原来是妻子伍月梅的身体。在一阵巨大的轰炸声响过后,陈瑞钿明显地感觉到,妻子的身体渐渐变得冰冷。

妻子为了保护陈瑞钿,用肉身抵挡轰炸的弹片,陈瑞钿永远忘不了第一任妻子对他的爱和牺牲。

陈瑞钿后来辗转到香港,通过宋美龄和陈纳德的帮助返回美国纽约治疗烧伤,在5年时间里,前后经历30余次大小手术。手脸透过皮肤移植手术和复健,虽然疤痕重重叠叠,总算全身痊愈出院。陈瑞钿再度回到美国世人的面前,受到当时美国华侨界英雄式的欢迎。

他是棕发碧眼的华裔,为中国抗日被烧毁容,妻子舍身为他抵挡弹片

陈瑞钿痊愈后,他的爱国心没有改变,但是身体状况无法恢复到过去驾驶战斗机的水准,1945年,他选择担任中国航空公司运输机的飞行员,在有“死亡航线”之称的“驼峰航线”,执行将军事物资由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送往中国大陆的险恶任务,继续为抗战奉献飞行专长。

陈瑞钿这位华裔美籍的飞行员,他怀着满腔热血从美国返回父执辈的原乡中华民国参战,可以说是“异乡人”加入抗战救国行列,抗战期间共计击落6架日本军机,战功显赫。

陈瑞钿少校于1997年9月3日过世,那天适逢“抗战胜利纪念日”,彷佛衬映“我死国生”的空军精神,也诉说着坚苦卓绝的抗战时期,有一批又一批长年海外华侨不顾个人安危,心系故国河山,义无反顾返国参战,仍然历历在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