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作者:奇葩历史观

前言:

中南海从1949年开始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和部分领导人的居住地。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毛主席

毛主席生前住着的地方就在那里,至今还有留有毛主席的痕迹。可刚进入北平的毛主席却拒绝搬进中南海,还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这是为什么呢?后来众人是怎样劝说毛主席的呢?

“进京‘赶考’的日子”

1949年初,东北城市规划局王稼祥抵达西柏坡,去看望毛泽东。王稼祥在警卫员的带领下,一路走到了毛主席所在的房间。

毛主席见王稼祥来,于是就将自己的忧虑与他说了出来。原来定都这件事一直有待考量,中央经过层层选拔也没能将首都的位置定下来。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王稼祥

王稼祥对城市工作有着很大的见解,由他提意见再适合不过了。毛主席问他:“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历代的都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的设在了北平和南京,你是怎么认为的?”

王稼祥低头沉思了片刻之后,说:“按照地理位置说,我觉得还是北平更为合适。北平离苏联还有蒙古国近些,这两个国家都是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虽与咱们的国界长,但并没有战争之患。”

“而南京虽然地形险要,起保护作用,但离台湾近,西安又偏了一点。我觉得还是北平合适。”王稼祥的想法跟毛主席的大致相同,这就对首都定在北平奠定了基础。

1949年3月,中共第七届二中全会顺利召开,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共中央的办公地点,从西柏坡迁到北平,此项任务由叶剑英主持。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叶剑英

为了有万全准备,中央派遣7个连的兵力进驻北平,帮助叶剑英完成任务。在此前,傅作义的军队虽然投诚,在城外进行了改编,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也趁机潜伏了下来。北平原本的封建势力、官僚势力都非常有可能威胁到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由此,叶剑英火速赶往北平,了解北平的各种情况,与各主要民主人士进行和谈。

北平在叶剑英的治理下,展开了一系列打击恐怖势力、收容散兵游勇收缴枪支等工作,一时间,北平的治安一下子好了很多。

同时叶剑英也对北平周边的郊区也进行了调查。侦察队穿上便衣基金主青龙桥,加强西郊公安的治安管理,对社会进行全面调查,并用扫雷器对香山进行全面排查。

排查之后,中央社会部工作队认为香山此时最为安全,于是中央警备队进驻香山,在香山的各个角落都部署了队伍,还都对警戒区域内修筑了必要的警卫、防空措施。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为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警署部队还在毛主席将要下车的地点进行了严格的防护。原本按照原计划,毛主席的下车地点是前门,但地下人员察觉前门的特务躁动不安,似乎有大动作,于是中央只好将下车地点改成了清华园车站。

而且下车地点也不是只有清华园一个,中央还有另一个备用。

3月21日,中国人民及诶范军第四野战军和保卫部、司令部带着100辆大卡车、20辆中小吉普车,分别从平、津两地出发,到西柏坡迎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

23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位书记就要离开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的西柏坡了。

临走之际,毛泽东幽默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周恩来听到主席如此高兴也会意说:“我们一定要‘赶考’成功,不能退回来。”

当书记们乘坐的车队抵达河北涿县的时候,叶剑英已经等候多时,毛主席下了车,叶剑英迎上去与毛主席握手问候。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毛主席

毛主席问他:“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叶剑英说:“不辛苦,这都是为党的安全考虑嘛!”在涿县住下后,叶剑英就对北平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叶剑英将入京的路线说明之后,还说:“明天下午到达西苑机场后,将会在那里举行入城仪式,接受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与民主人士进行会面。”

此时有人主张入城仪式一定要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向全世界昭告。

毛主席则认为此事不妥,建议全国革命都取得胜利之后再庆祝。于是周恩来建议只要有一部分群众就可以了,主要还是要会见各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周恩来的提议被中央一致通过。

第二天凌晨毛主席与各位领导人,坐上了去北平的列车。列车平稳地行驶,很快就来到了清华园车站。

北平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北平群众知晓后瞬间沸腾起来。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毛主席

毛主席走下火车,与迎接他到来的各位人士都握手问候,之后,毛主席一路来到了颐和园。在问起颐和园的接管人员,他说:“颐和园现在接管得怎么样,接管了多少旧职工和工人?”

接管人员都一一作答,主席听后十分满意,他说:“做得非常好,对原有的员工都不要辞退,还和以前的工薪一样,不要伤了工人们的心。”

到了下午,西苑机场正式举行了阅兵仪式,毛主席在军乐声和欢呼声中缓缓走到了机场,与各界代表握手。之后,毛主席上了一辆吉普车,站在上面挥手致意。

阅兵结束后,叶剑英对香山现今的情况进行报告,在得到中央的验收后,毛主席搬进了香山双清别墅。

但双清别墅只是暂时的住所,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为中央领导人寻找一个合适的住所,保证领导人的安全。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双清别墅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双清别墅是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的住所,毛主席平时在这里休息,办公的时候就在中南海。而中南海是当初清朝的皇家禁苑,如今成了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地。

在叶剑英放进驻北平的时候,就将北京饭店和中南海进行了接收。为的是以后能将中南海作为领导人的住所。

1949年6月份的时候,新政治协商筹备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顺利召开。会议上中央推选毛主席为筹备常务委员会的主任。

自此,毛主席有时就在中南海的海菊香书屋内休息,正式休息的时候毛主席就会回到香山的别墅里。

中央认为毛主席这样两地 奔波实在不是长久之计,而且非常不利于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当时社会治安不是很好,虽然之前有叶剑英的肃清,但依旧有很多特务在暗处。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叶剑英

于是,叶剑英就邀请毛主席搬进中南海,可毛主席并不同意。当他听说要住进封建社会皇帝居住的地方时,毛主席一下子不乐意起来,他不想与封建王朝沾上一点关系。

叶剑英没法,只能动员上其他中共中央的领导们一起劝说毛主席。毛主席生气地摆摆手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叶剑英真固执!”

周恩来知道毛主席并不是真的批评叶剑英,只是对封建王朝有点抵触罢了,于是他说:“你应该听‘父母官’的,他对北平的局势非常了解,他也是为了中央的安全考虑嘛!”

毛主席还是依旧不答应说:“我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周恩来哈哈一笑说:“叶剑英同志也是在坚持他的原则呀。”毛主席没有说话,拒绝继续这个话题。

周恩来也明白这件事不能太过着急,得让毛主席从根本上不再排斥中南海才行。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周恩来

毛主席长时间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中央也犯了难,于是中央在政治局将这个问题摆在了桌面上来谈。会议上周恩来说:“主席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嘛!”朱德也在旁边接下话口说:“对呀朱毛不能分,我如今就住在了中南海,毛主席怎么能在外面住着呢?”

参加会议的其他同志也随即劝说起了毛主席,毛主席架不住众人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答应搬进中南海。

中南海里面有一个“丰泽园”,叶剑英早早地就让人打扫了里面。叶剑英之所以将这个园子作为主席的住所,是因为毛主席字“润之”与“丰泽”两字非常相配。古人有“泽润生民”的治国之道,毛主席住在此处,再适合不过了。

周恩来比毛主席早一些搬进中南海,当初他在参观中南海的时候,就看中了丰泽园,但当他看到丰泽园内的风景如画,而且园中的菊香书屋条件很好,他当即就想到了毛主席,主动提出让毛主席住在里面,自己则搬到了西花厅。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周恩来

菊香书屋坐落在丰泽园中的一处四合院中,院中有7棵高入云天的参天大树,在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繁茂的叶子在阳光下形成一大片阴凉,毛主席闲暇时候就会和孩子们在阴凉地下玩耍。

这个四合院中四面各有五间房子,毛主席的卧室就在北房东侧,两间房相互贯通,里面有一张大木床就是主席睡觉的地方。

原本卫士铺的是弹簧床,但主席并不满意,他说还是木床可以休息得好,就让人换成了木床。睡木床是毛主席多年来的习惯,也是他治疗疲劳的秘方。

除了这张床,里面还有一张办公桌、一套沙发和几组书架,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了。院中东房北侧的房间是毛主席会客、办公的地方。但主席大多数还是在自己的卧室里面批阅文件。

毛主席坐在藤椅上看着院中的一切,不由得感叹起来,说:“这个院子很是典雅、幽静,要是能来上几朵菊花就好了。”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其实在毛主席搬进来之前就有很多鲜花被养在这里,但主席却让人全部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警卫员也非常奇怪,问过主席后,毛主席给出了答案,他说:“因为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不仅有个地方的领导,还会有工人、农民。他们过来是为了看看我,要是这里摆的都是花,难免有的人会上行下效地向我看齐,这种风气不可养呀!”

卫士听后恍然大悟,毛主席不愧是全中国人民的典范。

菊香书屋淡淡书香味

毛主席在菊香书屋生活了17年,工作了6000多个日夜,将毕生精力全部留在了那里。渐渐地毛主席爱上了这里,他曾说:“一走进这里,我就感受到了家的感觉。”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毛主席

毛主席住进菊香书屋后,对手下的工作人员说:“不要弄这里的一草一木,尽量保持它原有的样貌,不要拆房子,更不要装修。”但毕竟是百年的老房子了,在各个方面的都不如现代化的房子。出于对毛主席的生活考虑,中央还是决定对菊香书屋进行修缮。

首先施工队要在毛主席的住所建造一间卫生间,菊香书屋的房间众多,却没有洗漱的地方,生活很是不方便。

先开始毛主席怎么也不同意,中央只好趁着毛主席离京工作时,进行施工。当时施工队施工的时候可是经历了艰难万险,白天众多领导人都在办公,施工的声音会影响他们。施工队只能在夜里加班加点地干活。

就这样,施工队在菊香书屋里面修了两个卫生间,毛主席独自用一个卫生间,里面还装有卫生洁具,还有一个小小的浴缸,一个马桶。

毛主席回来后,也并没有生气,只是说以后不要再改动了。后来时间一长,毛主席却用不惯马桶。施工队又将马桶改成了蹲便式,顺便还将主席的浴缸改大了一点。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经过毛主席的“改造”,菊香书屋逐渐消散了它的封建气息,甚至还沾染上了主席的书香气。

菊香书屋里面最能体现毛主席魅力的地方,就是他卧室里面满满的书。墙上、床头、办公桌上都放着高高的书。书架上的这些书,都是由图书管理员根据他的需求摆放的。甚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摆放一次。

毛主席爱书如命,这里并不是说对书本的爱惜不对书本造成伤害,这里的书指的是知识,主席只要工作不忙就会拿起书来看。坐着看累了,就躺着看,书不离手。就连他外出的时候也会选几本书带上,无论什么时间都能看见主席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跟大部分读书人不一样,毛主席喜欢哪本书,那本书里面反而是非常“凌乱”的。有非常好的句子或词语,毛主席就会用笔圈出来,再加以注释、批语,还有一些只有自己能看得懂的符号。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毛主席

毛主席房间里面的书非常多,据统计藏书的总数达六、七万册,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了。

这里的藏书从战争开始就已经屯着的了,毛主席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站得高,望得远。将毛主席托在高山上的并不是真的山,而是一本本书籍和渊博的知识。读书成了他最大的爱好,患上白内障后,他依然坚持看书,身边的人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去休息,他就说:“不妨事,我还有放大镜呢!”

就又拿起书继续看,身边的人怎么劝都劝不动。有一次身边的护士孟锦云发现主席已经看了好几个小时的书了,依然再看,于是就劝了好几次,主席还是没有回答。孟锦云以为主席没有听见,于是提高音量提醒。

没有想到主席突然生气,还让孟锦云出去,不准打扰他看书。事后,毛主席觉得自己好像太严肃了,又向孟锦云道了歉。

1949年,众人力劝毛主席搬进中南海,毛主席: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其实孟锦云并没有将主席的发火放在心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强行夺走肯定会生气,孟锦云明白这种感受。

后来孟锦云每次提醒主席的时候都会轻声劝慰,有时她看到主席拿着书已经睡着了,就想要从主席手里将书拿出来,但刚碰到书,毛主席就会立刻醒来,再继续看书。

书本可以说伴随了毛主席一生,无论在何种环境、何时、何地,毛主席总是在学习。书就是他的精神世界,是他生活快乐的源泉。书中的知识让他放宽了眼界,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是他一生的财富。

如今,中南海里依然存在着毛主席的痕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将他的一切留在了那里,而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