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色麦田

作者:七里咔嚓
金色麦田

七月下旬山西太原的一位朋友打电话说,他要驱车带全家来中牟看《只有河南》,全然不顾郑州的疫情和暴雨,“震感、颠覆。你离得这么近不来看看,太可惜了。”他看完给我留言,什么样的演出能让我这位在艺术上颇有造诣的朋友能有这样的感慨,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好奇。“好,我抽空一定去。”

终于在孩子开学之前安排好了一切,全家去看演出。但是孩子一点热情都没有,听说去两天,更是软磨硬抗不想去,看我态度坚决,就给我讲条件能不能允许她在外面玩手机,不进去看,我嘴上立刻答应,心想,熊孩子,让你去感受艺术,你却推三阻四,真欠揍。

一进剧场,一百亩的玉米地就呈现在我们面前,青青的玉米半人高,喷雾式的撒水好像置身于仙境当中,暑气和焦躁全都被挡在了外面。穿过玉米地厚厚的黄土墙错落有致,上面写满了河南各县的名字,这些黄土都是从各地运过来的,我在墙上找到了家乡的名字,登封、新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啊。

金色麦田

进场体验很不错,突然对剧目充满了期待,什么样的剧目能让我也颠覆一下?

朋友告诉我三场大剧必看,18场小剧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意看。大剧的时间还早,先看一场小剧吧。《候车大厅》。这随便挑的一出小剧,本想就是一盘开胃小菜打发一下时间,哪知一开场,“声”“光”“电”“画”齐上阵,一下子让我沉浸到了民国时期的过车站。一件件寄存的物品从我眼前缓缓流过,电话、皮箱、拐杖、罐子、自行车、西洋灯......突然一件戏服映入了我的眼睑:一个青春貌美的十五六的少女,手捧着一件戏服来到车站来追赶她的师兄,想让师兄继续穿这件戏服跟她父亲学戏,但是师兄志在外面,不想跟师傅学戏了,小师妹苦苦哀求无果,最后选择了放手,一对恋人从此分别。小师妹就这样守着这件戏服从十几岁等到了三十岁,从三十岁等到五十岁,从五十岁等到六十岁,从六十岁等到八十岁......我坐在台下,就就这样看着这个少女,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一点点的变化,青丝变白了,婀娜的腰身变粗了,光洁的面孔有皱纹了,挺拔的身姿佝偻了,多少个无眠的夜她在无声地哭泣,多少个年月她在绝望地等待,待到生命将枯时她手捧这件戏服来到车站郑重地把它寄存到这里,因为这个地方是她和师兄最后见面的地方,她要在梦里还要和她的师兄在这里重逢。她交代管理员时声音是如此的平静,因为她内心笃定她的师兄一定会回来。随着时间和场景的变化,眼前的人物也在不停地变。不知何时眼泪早已流淌,一件戏衣服的背后就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有六十年,承载了一个女人的一生,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它的纯粹和坚贞在我的心中延续和激荡......突然间对天地间任何物品都有了敬畏感,那棵在嵩阳书院有着4500年的柏树、那棵在少林寺有1500岁的银杏树、那四个在中岳庙里屹立了近千年的每个重达3吨大铁人都在我这里有了灵性,它们都亲身经历了什么样动人的故事呢?

泪眼婆娑中等到了大剧。360度环形剧场没有座位,全部站着观看。周围一片漆黑,两个工作人员只是站在人群中间举着“请把手机关闭静音关闭闪光灯”的提示牌。场内全是观众,没有舞台,这戏要怎么样?惊悚片吗?内心又惊恐又期待。我慌忙中找孩子,谁知她倒很轻松地坐在地上等待。对,这是戏剧,都是假的,我太入戏了。

金色麦田

突然场内一阵紧张,原本四周黑漆漆的圆形镂空墙壁突然在光的作用下,发出的奇异的光彩,各种图形各种色彩交辉相应,有一个人影突然出现在墙内开始说话了,哦,现在才明白舞台就是这个圆形的墙壁,演员们在墙内表演,观众可以追随着演员转着圈地看,这想象力真是牛了。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弟情深,弟弟李十八被哥哥李十一含辛茹苦的养大,一转眼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饿死的饥民达300万。草根被农民吃光了,树皮也啃尽了,饥饿的人们开始吃土......哪里有粮食?火车站有。那里有公粮。而负责看守公粮就是车站站长李十八。突然我被告知换个地方继续看演出。我随着人流转向下一个演出地。然而,一路上全是饥民,他们衣衫褴褛,有的饿不能动弹躺着地上不停喊“饿啊、饿啊”有的已经奄奄一息,伸出手向我招呼“我们去抢粮食去”“走,我们去车站”,看着他们脏兮兮的脸近在咫尺,我的内心无比震惊,这已经不是真实,而我就是其中一名灾民了。我被大量的灾民裹挟着来到了车站,看着周围数以千计的灾民拿着饭碗要饭吃的巨大场面我被吓住了。又看到李十一来为农民要粮食“种子”,弟弟在情与法中,艰难地选择了“舍小义,取大义”,以自己的姓名为老百姓留下来宝贵的“种子”。而李家村的老百姓门为了让子孙活,60岁以上的老人从此没有吃过一粒粮食集体跳崖而亡,只为省下“种子”。我在一边默默的看着李十一枪毙在我面前,看着一群老人绝望的跳崖而无能为力,除了无声的哭泣就是哽噎。我是谁?我们在干什么?我沉浸其中,一阵恍惚。

金色麦田

“种子”在一代一代儿孙们辛勤的耕耘下长大了,终于看见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的麦田。麦浪在翻滚、在翻滚,多少人流出了幸福的眼泪。麦浪低下的土地里,小种子在翻滚、在翻滚,看到他们在欢乐地舞蹈,多少人都笑出了声。麦田里的小鸟们在跳跃、在跳跃,看到它们吃饱嘻戏,多么欣喜万物的快乐。沉甸甸的麦穗在飞舞、在飞舞,像黄河哺育了多少华夏儿女。

“种子”被小鸟带着在撒种、在撒种,撒出了河南,洒在了全国,撒出了全世界。河南是厚重文明起源的地方,河南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年复一年,用足够的粮食,让炎黄儿女的血脉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为河南骄傲。

我的心情像那金色的麦浪一样,一会金黄、一会火红、一会上翻、一会下滚,波澜壮阔、波浪汹涌。好吧,我承认,我被震撼了,我被颠覆了。此情此景,我为我是河南人而骄傲,“舍小义,取大义”。我以为我为快乐而飞,实际上是眼泪在自恣意横流。我赶紧摸了一下女儿的眼角,虽然她本能的抗拒,但是我还是摸到了一片潮湿。“好看吗?”我问女儿。“嗯,好看。太好看了。妈妈,我要带我的好朋友来看。”

金色麦田

我知道一颗“小种子”在女儿的心中已经种下了。

“一年又一年 往事如云烟

归来又走远 在天边

待你归来时 依然是少年

我们的故事 以千年

金色的麦田 在人间”心中的旋律久久回荡。

这是一种隐忍,一种坚持,一种收货和一份希望。

金色麦田

2022年 8月7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