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里,很多后来的开国将才都是从基层战士开始做起,一点一点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的。哪怕是像林帅这样的非常拔尖的军事人才,也经历过做战士的时期。可是在1955年授衔时,有一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开国将军,他比较特殊,他在还是一名普通战士的时候,就敢批评军长了,这在全军中都是非常少有的。当时年仅19岁的他,还是红军部队中的一名普通战士,就是以这样一个身份,他在经历一次作战后,居然敢于向军长提出批评建议,事后他却连升三级,还在日后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战员。那么他是谁呢?为何能在那种情况下就敢于向军长提出建议呢?
在1955年首次授衔时,一位特殊的将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就是刘震。当时的刘震因为在朝鲜战争中指挥空军部队应对敌人,取得了数次非常卓越的战绩。说起刘震参加革命的经历,那还是从土地革命时期说起。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的刘震,虽然因为家庭的原因,一直没有能力上得起学,但是刘震非常清楚,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还是非常上进的学习。
到了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这股革命的旋风刮到了他的家乡。年仅15岁的刘震在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后,开始渐渐地走上了革命的这一条道路,于是刘震很快在土地革命期间成为了赤卫军,并留在部队学习,这让他后来对革命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就这样两年后,年仅17岁的刘震就加入了党组织,开始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加入党组织后,刘震虽然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但是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他似乎还差得很远,毕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不仅要有思想上的先进,还要有军事上的优秀表现。于是刘震为了满足这两个要求,日益学习外,还在实战中锻炼自我。
刘震看到虽然红军部队拿的武器并不先进,但是配合好战术,还是能发挥不小的作用的。所以刘震一直都提倡使用最合适红军的战术,发挥战术优势来对抗敌人,他给自己所在的部队提出了不少建议,也让他在实战中越来越突出。
到了1934年,在红军部队中锻炼两年的刘震,已经成为了非常优秀的红军战士了。当时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的局面,部队需要转移,也是在部队转移的过程中,刘震所在的部队开始预备攻打罗田县,由此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当时部队虽然做出了相应的军事调整,但实际上在进攻时依旧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让刘震意识到了部队在战术方面的不足。所以刘震在战役结束后,找到了当时的军长徐海东批评了一番。当时部队正在组织庆功大会,军长徐海东还为此发了言,可是在庆功会结束后,刘震便找到了徐海东,深刻讨论了这次战役中所出现的错误。
徐海东看到刘震主动来找自己,还说要提出战役中的错误细节,于是他便非常欢迎。在徐海东的指挥所里,刘震提出了关于这次战役中出现的不少战术性的错误。首先红军的火力优势并不明显,不能开始就暴露仅有的重火力装备,同时面对敌人的重火力抵抗,要采取巧胜的方式,切勿采取硬碰硬的方式。
这一点,也是在战役中红军损失较大的一点,徐海东听后,表示非常有道理。另外刘震还提出,红军应该采取多面包抄多方式,尽最大可能发挥手榴弹的威力,这也是红军手中唯一能对敌人重火力装备构成威胁的武器。这些建议提出后,徐海东不仅没有发怒,还表扬了刘震一番,认为他非常有军事头脑,所以立即任命他为连长,直接给他连升了三级。此后刘震逐渐崭露头角,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立下无数战功,最后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