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4年一名19歲戰士批評軍長,事後卻連升3級,55年被授上将軍銜

革命戰争年代裡,很多後來的開國将才都是從基層戰士開始做起,一點一點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能的。哪怕是像林帥這樣的非常拔尖的軍事人才,也經曆過做戰士的時期。可是在1955年授銜時,有一位被授予上将軍銜的開國将軍,他比較特殊,他在還是一名普通戰士的時候,就敢批評軍長了,這在全軍中都是非常少有的。當時年僅19歲的他,還是紅軍部隊中的一名普通戰士,就是以這樣一個身份,他在經曆一次作戰後,居然敢于向軍長提出批評建議,事後他卻連升三級,還在日後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指戰員。那麼他是誰呢?為何能在那種情況下就敢于向軍長提出建議呢?

1934年一名19歲戰士批評軍長,事後卻連升3級,55年被授上将軍銜

在1955年首次授銜時,一位特殊的将才被授予了上将軍銜,他就是劉震。當時的劉震因為在北韓戰争中指揮空軍部隊應對敵人,取得了數次非常卓越的戰績。說起劉震參加革命的經曆,那還是從土地革命時期說起。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的劉震,雖然因為家庭的原因,一直沒有能力上得起學,但是劉震非常清楚,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是以他還是非常上進的學習。

到了1930年土地革命時期,這股革命的旋風刮到了他的家鄉。年僅15歲的劉震在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後,開始漸漸地走上了革命的這一條道路,于是劉震很快在土地革命期間成為了赤衛軍,并留在部隊學習,這讓他後來對革命事業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就這樣兩年後,年僅17歲的劉震就加入了黨組織,開始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4年一名19歲戰士批評軍長,事後卻連升3級,55年被授上将軍銜

加入黨組織後,劉震雖然正式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但是距離成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他似乎還差得很遠,畢竟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不僅要有思想上的先進,還要有軍事上的優秀表現。于是劉震為了滿足這兩個要求,日益學習外,還在實戰中鍛煉自我。

劉震看到雖然紅軍部隊拿的武器并不先進,但是配合好戰術,還是能發揮不小的作用的。是以劉震一直都提倡使用最合适紅軍的戰術,發揮戰術優勢來對抗敵人,他給自己所在的部隊提出了不少建議,也讓他在實戰中越來越突出。

1934年一名19歲戰士批評軍長,事後卻連升3級,55年被授上将軍銜

到了1934年,在紅軍部隊中鍛煉兩年的劉震,已經成為了非常優秀的紅軍戰士了。當時因為第五次反圍剿戰役失敗的局面,部隊需要轉移,也是在部隊轉移的過程中,劉震所在的部隊開始預備攻打羅田縣,由此給敵人一個下馬威。

當時部隊雖然做出了相應的軍事調整,但實際上在進攻時依舊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這讓劉震意識到了部隊在戰術方面的不足。是以劉震在戰役結束後,找到了當時的軍長徐海東批評了一番。當時部隊正在組織慶功大會,軍長徐海東還為此發了言,可是在慶功會結束後,劉震便找到了徐海東,深刻讨論了這次戰役中所出現的錯誤。

1934年一名19歲戰士批評軍長,事後卻連升3級,55年被授上将軍銜

徐海東看到劉震主動來找自己,還說要提出戰役中的錯誤細節,于是他便非常歡迎。在徐海東的指揮所裡,劉震提出了關于這次戰役中出現的不少戰術性的錯誤。首先紅軍的火力優勢并不明顯,不能開始就暴露僅有的重火力裝備,同時面對敵人的重火力抵抗,要采取巧勝的方式,切勿采取硬碰硬的方式。

1934年一名19歲戰士批評軍長,事後卻連升3級,55年被授上将軍銜

這一點,也是在戰役中紅軍損失較大的一點,徐海東聽後,表示非常有道理。另外劉震還提出,紅軍應該采取多面包抄多方式,盡最大可能發揮手榴彈的威力,這也是紅軍手中唯一能對敵人重火力裝備構成威脅的武器。這些建議提出後,徐海東不僅沒有發怒,還表揚了劉震一番,認為他非常有軍事頭腦,是以立即任命他為連長,直接給他連升了三級。此後劉震逐漸嶄露頭角,把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緻,立下無數戰功,最後成為一代名将!